“总理,我对您作的报告有不同意见。”正当周总理和大家谈笑风生时,赵丹忽然开口道。周总理饶有兴趣地看着赵丹,请他具体说说,结果两个人就着电影好还是小说好开始了一番讨论。
说到最后,两个人谁也没有说服对方,周总理见赵丹的声音越来越高,亲切却又不示弱地说道:
“你完全可以保留你的意见,我也可以坚持我的意见,你赵丹是一家之言,我周恩来也是一家之言嘛!”
“你赵丹是一家之言,我周恩来也是一家之言嘛!”
1961年,宣传部和文化部在北京召开文艺工作会议。在进京前,上海市委某负责人告诫参会的文艺工作者,在会上不要发言,上海的工作没有什么要检查的。因此在开会的前几天,赵丹在会上一句话都不说。
“阿丹,你为什么不发言?”主持会议的陈荒煤疑惑地问赵丹。赵丹带着怨气随口回了一句:“除非给我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此人说话不算数’,我才敢言。”
周总理听说赵丹的态度后,专门在会上点名让赵丹发言。在周总理的鼓励下,赵丹才解除了顾虑,尽情在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会议期间,晚上安排了全体代表观摩影片。当时黄宗英因为生病没有参加观影,赵丹惦记着妻子独自在房间,观影没有结束就匆匆赶回房间。
“阿丹!”正当赵丹走到楼梯口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声熟悉的声音。赵丹转头一看,原来是周总理,周总理关切地询问赵丹怎么提前回来了,听说黄宗英生病,周总理当即要去看望。
赵丹也不客气,带着周总理前往房间,还没进门就嚷了起来。黄宗英听说周总理来看望自己,赶忙从床上坐起来,周总理一进门就打趣地说道:“怎么?连花衣服都不敢穿啦?”
“最近经常下乡……”黄宗英赶忙解释道。周总理赞许地点了点头:“改造也不在外表嘛。”
正在周总理和黄宗英说话的时候,赵丹已经小跑着把其他几位没去观影的代表找来。见赵丹气喘吁吁,周总理笑着招呼他坐在自己对面,顺手将自己的水杯递给了他。赵丹也不客气,接过水来喝了一大口,一边擦汗一边嘿嘿地笑。
大家挤在赵丹和黄宗英的房间里,你一言我一语地给周总理反映工作会上情况,将近年来文艺工作中的问题一股脑儿地讲了出来。在说到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时,出现了两种不不同的意见,有人觉得小说写得好,有人则认为电影改编的更好。
这部小说创作的背景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鼓舞而创作,发表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随着社会上对小说的批评越来越多,电影在改编时删去了很多有争议的部分。
赵丹和黄宗英等人看过之后,觉得电影不如小说好,其中最有争议的部分,恰恰是这部作品最感人的部分。周总理听完大家的汇报,兴致满满地向赵丹伸手问道:“能不能也发给我一本?”
正当赵丹将书递过去的时候,妻子黄宗英忽然拦了下来。原来,赵丹已经看过这本书很多次,上面已经被他画的乱七八糟,黄宗英感觉给周总理看这样的书有些不妥。没想到周总理却主动伸手把书拿了过来:
“我倒是很愿意研究研究阿丹的意见。”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周总理除了工作和看望生病的邓颖超,就是捧着这部小说,仅仅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随后周总理专门抽出时间参加会议,并在会上发表讲话,针对过去几年的文艺工作作了一些总结和指示。
在讲话中,周总理还多次提到了《达吉和她的父亲》这部作品,周总理指出电影的创作还是受到了束缚,但自己认为整体来说电影加工还是比小说要好。
赵丹坐在台下听着周总理的讲话备受鼓舞,周总理对于文艺工作的支持让赵丹心服口服,只是有一点赵丹有不同意见,那就是周总理对于《达吉和她的父亲》的评价。
周总理在大会讲话以后,又邀请各电影厂的工作人员到家中座谈,倾听他们的意见。为了不将工作会议搞得太过紧张,周总理请大家一道登香山休息一天。赵丹早已经想找机会和周总理论论理,在大家一起登山的时候,赵丹便拽着周总理讨论起来,就发生了开篇的一幕。周总理幽默的话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路上,周总理和大家一边聊天一边游览,最后还叮嘱大家有问题觉得不方便讲,可以给自己写信。在合影时,周总理站在人群的后面,随意地歪坐在栏杆上,丝毫没有国家领导人的架子。
“我有时很怕部长、书记,但是我不怕总理。”
“总理承认你赵丹是‘一家之言’,总算使你得到一块‘免斗牌’了。”游香山结束后,有人和赵丹开玩笑道。而之后赵丹每每想起这次游香山,都会感慨地说:“我有时很怕部长、书记,但是我不怕总理。”
赵丹的父亲曾经是孙传芳手下营长,离开部队之后,赵丹的父亲依靠开办戏院为生。因为这样的关系,赵丹从小就能经常看到京剧名家的演出,也经常能看到美国好莱坞的各类电影。
童年的“艺术教育”,让赵丹从小就立下了要当电影明星的志向。但出身行伍的父亲并不喜欢儿子“粉墨登场”,经常喝令赵丹练字学画,偶尔还教赵丹练些拳脚。赵丹的父亲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心想要转移儿子的注意力,却为儿子成为表演艺术家打下了形体基础。
上了中学之后,赵丹已经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演戏,在同学间成立了小型剧社,而赵丹的父亲见儿子的确有些表演才能,也便不再反对,还将自家戏院的舞台拿出来,儿子随时都可以使用。
一连推出了好几部戏之后,赵丹的剧社在南通城开始小有名气。
1931年,赵丹考入上海美专学习画中国画,同时也在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剧团演出。经人介绍,赵丹参加了“左翼剧联”,并正式改名为“赵丹”。当时田汉是上海地下党的文化领导,听说赵丹的经历后,有意吸收他加入党组织,并指导他演出进步戏剧,对抗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赵丹开始接触电影演出,并且在毕业之后,正式成为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的一名演员。毕业的第一年,赵丹就参演了六部电影的拍摄,从配角开始慢慢打磨演技,在第二年参演的电影中,已经能够担任主演。
1937年“七七事变”后,赵丹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在一次抗日救亡的动员报告会上,赵丹与周总理相识,两人一见如故,赵丹也成为周总理口中的“老朋友”。后来抗日救亡演剧队到重庆演出,周总理还经常抽空去观看。
鉴于当时国共合作的形势还是好的,赵丹等人在党的指导下,拿着国民党的钱做抗日的事,并且和国民党作斗争。但随着斗争的形势日渐严峻,赵丹渴望到更自由的地方建立电影厂。
1939年,一本介绍新疆的画报吸引了像赵丹这样政治上还有些稚嫩的年轻人,计划远赴新疆去实现自己的演艺理想,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盛世才不过是表面宣传进步,实际上在新疆实行的是特务统治。
周总理听说赵丹等人要去新疆建电影厂,又了解到盛世才的真面目,当即派人去追赶赵丹一行,结果赵丹一行还是先一步过了嘉峪关。赵丹到了新疆之后,才发现这里的一切和自己想象的都不一样,别说建立电影厂,就是拍张照片都有人盯梢。
1940年,赵丹等人被盛世才打入大牢,一关就是五年。在盛世才被调往重庆前,北向一把火烧死在监狱的所有犯人,所幸张治中受周总理的委托,到了新疆之后保全狱中的共产党人,赵丹等人才侥幸逃过一劫。
赵丹回到重庆的第二天,周总理设宴接见了他。之后赵丹在周总理的安排下,重新回到了舞台,抗战结束后,赵丹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
1950年,赵丹主演的《武训传》开始在全国公映,结果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意见的争论。调查团经过调查之后,《武训传》一夜之间成为全国人民批判的对象,赵丹自此不能再参加电影工作的创作。
为了保护赵丹,周总理将他调到了北京,并且主动为《武训传》一事向中央作了检讨。在周总理的支持下,赵丹又主演了多部影片,表演艺术也达到了一生中的高峰时期。
新中国十周年大庆,电影界拿出十部电影为祖国献礼,其中两部就是由赵丹主演,同时这两部电影也是上世纪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高峰。
赵丹在电影界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但在周总理面前,却永远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周总理也喜欢赵丹豪放不羁的个性,经常请赵丹一起吃饭,由于赵丹经常将满桌的饭菜都吃个精光,因此周总理开玩笑叫他“赵光腚”。
可就是因为赵丹这个豪放不羁的个性,让他在十年政治风暴时期被害得死去活来。
未能出演周总理成一生伤痛
1966年政治风暴开始后,赵丹作为电影界名声最大的艺术家,自然首先遭到冲击,将他的过去从政治到艺术全部否定,经常有戴着红袖章的人闯到赵丹家中一同乱砸。
到后来,赵丹还要接受无休止的揭批,要他交代所谓的问题,赵丹在“审讯”一度几次中昏死过去。
1967年末,赵丹被蒙上双眼带上了一辆轿车,等车停下来的时候,赵丹被推进了一间黑屋子。曾经在新疆坐过牢的赵丹一看就明白了自己被关进了地牢,过了不久,赵丹被转移到了地面上的牢房,曾经赵丹在这个地方扮演过被关押的革命者,却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真的被关在这里。
从此,赵丹的名字变成了代号“139”,除了每天写不完的检查,就是牢房里死一般的沉寂,甚至偶尔外出劳动,都能让赵丹畅快不少。
1973年,周总理安排代表团前往日本访问时,在与邢燕子的谈话中特意提到了黄宗英。邢燕子明白周总理话里的深意,趁着在上海转机的空闲,邢燕子去看望了黄宗英,转达了周总理对他们一家的关心。
直到这个时候黄宗英才知道,自己的女儿能够继续跳舞,自己能够调到图书馆当管理员,都是周总理在背后默默的关心。不久,赵丹在周总理的关心下,也结束了囹圄之苦,回到了上海家里。
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工作后,赵丹终于被宣布“解放”。然而,赵丹还没有来得及从政治风暴的伤痛中走出来,周总理病逝的噩耗再一次对赵丹造成了打击。那一段日子里,赵丹会因为不能给周总理戴黑纱而哭泣,晚上会因为梦见周总理而泪洒枕巾。
十年政治风暴结束后,组织上为赵丹恢复了名誉,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赵丹,期盼着自己能够再为祖国荧幕塑造一些更加美好的艺术形象。从那个时候开始,赵丹宛如一个饿了许久的人,开始到处找人筹划拍电影,但碍于当时的政治形势还不明朗,不少人都劝赵丹再等等。
正当赵丹为没有戏演而苦恼的时候,北京电影制片厂向赵丹发出了邀请,请他出演《大河奔流》中的周总理。这一邀请让赵丹喜出望外,作为周总理的老朋友,赵丹能够将周总理的形象搬上荧幕,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慰藉。
为了演好周总理,赵丹从邓颖超那里拿来了一大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将自己关在招待所整整一个月,研究周总理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甚至女儿来看望他,他都不搭理。
为了演好中周总理,赵丹特意找到口腔科的大夫,在自己的口中定制了一个塑料腮托,让自己的脸型和周总理的更加接近。拍摄试装照片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叹赵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谁也没想到,等电影正式开拍的时候,赵丹却没有接到通知。一打听才知道,有关部门领导碍于赵丹在电影界的名气,将他撤了下来,以免妨碍到影片的政治效果。赵丹气愤地当面质问负责人:
“照这么说,名演员今后就不能演戏了?”
第二天,赵丹和妻子就带着满腔愤怒离开了剧组。回到家之后,赵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经常望着自己扮演周总理的定妆照大哭。
其实,赵丹之所以不能饰演周总理,并非因为他在电影界的名气,而是在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因为过去和演艺圈的某些人有联系,导致没有人敢让赵丹出来演戏,尤其还是饰演周总理这一重要角色。
不久,《大河奔流》公演,赵丹的女儿看过之后,觉得电影还是有些公式化,而且周总理的戏份也不多,便去安慰父亲。赵丹听过之后仍旧有些恍惚,不能出演周总理,成了他心中一生都难以愈合的创伤。
为了排解心中的忧伤,赵丹受邀来到广西,住进了周总理曾经住过的小楼,走过周总理常来散步的地方。后来,赵丹连夜创作了一幅巨大的国画,取名《周总理住过的地方》,还在上面题诗一首。
由于无戏可演,赵丹受邀到上海戏剧学院讲课,一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出版社甚至将他的讲课录音和历年来撰写额文章整理成书出版。就在赵丹刚刚整理完书稿时,就因为经常胃疼住进了医院,经检查确诊胰腺癌晚期。
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邀请赵丹担任一部电影的艺术指导,但医生不同意他出院。赵丹紧紧拉着医生的手说,这么多年我演周总理不成,演其他的也不成,好不容易有拍片的机会,他得去。
为了能拍电影,赵丹恳求医生给自己手术,但他的病情已经到了难以医治的地步。为了满足他的愿望,医院还是将他送到了北京。医生们抱着一丝希望将赵丹推上了手术台,却发现赵丹已经危在旦夕。
不少老朋友听说赵丹的病情后,纷纷赶来医院看望,不少海外的朋友还寄来了药品和营养品,出版社也加班加点将赵丹的两部专著印刷送到病房。1980年10月10日,带着未能出演周总理的遗憾,赵丹离开了人世。
1993年,纪念赵丹的“丹亭”在赵丹的母校落成。落成典礼结束后,妻子黄宗英久久伫立在丈夫的塑像前不愿离去。回想起和丈夫过往的种种,黄宗英动情地说:“我真羡慕阿丹,有这么美的家乡,这么好的乡亲。”
参考文献:
[1]赵丹与周恩来的争论[J].龙江党史,1998,(01):16.
[2]孟红.周恩来三救赵丹[J].党史纵横,2009,(01):22-25.
[3]赵青.赵丹与周恩来[J].同舟共进,2005,(08):35-37.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