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战鹰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德国副总理汽车贸易港口(资料图)拜登与冯德莱恩(资料图)
在即将召开的欧盟成员国投票中,27个国家将决定是否对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至少5年的永久性关税。这一决定是否实施将对中欧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倘若实行,那么许多中国车企将被迫退出欧盟市场。对此,中方已采取积极行动,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已飞赴欧洲进行紧急磋商。
据观察者网9月18日报道,王文涛在柏林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举行会谈,重点讨论了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问题。在会谈中,王文涛明确表示,中方希望德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推动欧委会与中方展开积极对话,尽快达成符合世贸规则的解决方案,以避免中欧经贸摩擦的升级。
如果最终投票决定升级为永久性关税,那么势必将引起中方的反制措施,中方绝不会坐视欧盟因地缘政治干扰正常经贸往来。对此,中方也依法依规对原产于欧盟的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显示了中方的反制决心,在距离欧盟最终决定仅剩一周的时间里,发出“最后通牒”。
关键时刻德国方面对中方做出了承诺。哈贝克当着中方的面表示,德国不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并将努力劝说欧委会与中方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尽全力避免贸易冲突。同时,德国总理府部长施密特也强调,德国希望通过对话妥善解决电动汽车问题,认为加征关税并非解决之道,并已多次与欧委会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在德国政府层面,德国的众多老牌车企也同样在劝告欧盟放弃关税保护政策,这些车企都明白只有开放的市场才能促使良性竞争,那么这些车企才有机会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市场竞争,让汽车市场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且德国的车企也有机会和中国车企展开合作,双方在优势方面形成互补。
在过去的半年中,德国三大车企在华投资超过530亿元,而大众汽车集团则计划关闭在德国的工厂,显示出“德国制造”向中国扩张的迫切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自然不希望与中国爆发贸易冲突,成为欧盟内部少数几个不希望采取类似行动的国家之一。
欧盟之前对中国汽车实行的只是临时性关税,因此中方一直在与对方进行磋商。欧盟当前的决定并非基于自身利益,而是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如果外部条件有所变化,欧盟或许会考虑取消这一临时性关税。然而,一旦临时性关税升级为永久性关税,欧盟将很难简单地取消,几乎没有回旋余地。
因此,中方选择在此时前往欧洲进行磋商。尽管德国和西班牙等国明确表示不支持对华加征关税,但考虑到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具体利益差异,能否达成共识仍然充满变数。
这意味着,一旦欧盟与美国有了与中国脱钩的底气,政策上的转变将会迅速到来。客观而言,欧盟与美国这种“既要又要”的做法实属无奈。根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八个月,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总值为3.72万亿元,而与美国的贸易总值为3.15万亿元,这表明欧美之间的关系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割舍的。
显然中方已经做好爆发最坏情况的充分准备。一方面,欧盟的“去风险”目标是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中方则只能反其道而行之,让欧盟在关键领域如稀土的进出口与开采上陷入依赖,延缓其“去风险”的进程;另一方面,欧盟对中国的“非市场做法、市场扭曲和产能过剩”三大指责,实际上是在为其竖起贸易壁垒,进行不公平竞争。
纵观冯德莱恩调整后的欧盟权力机构,整体上强调“雨露均沾”,各大成员国均有所斩获,而其对华政策也突显出这一原则。然而,问题在于,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欧盟在“既要又要”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去风险而不脱钩”,以及如何在竖起贸易壁垒的同时不受到中方反制的影响,这些都是冯德莱恩在任命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她在上任期间并不是第一次面对这一挑战,显然仍未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事实证明,盲目追随美国对华施压,最终欧盟不会获得利益反而会损害自身经济。前欧盟驻华大使傅聪曾指出,欧洲发展对美关系不应以牺牲中国为代价,希望欧洲国家抵制美国的无端施压,坚守他们过去几年一直在谈论的战略自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