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令人揪心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近日,一条令人揪心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广东某公园,一名11岁的男孩因攀爬公园内的石像而遭遇了悲剧——石像倒塌将其砸死,家属对此质疑石像的牢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细想想,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

细细想想,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

很多公园里的雕塑、石像、娱乐设施等,表面看起来美观大方,实则安全隐患重重。

有的雕塑年久失修,底座早已松动;

有的设施设计不合理,却没有警示标识。

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看到石像自然会想着爬上去“冒险”,但当无知与无防护相遇,灾难便降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次事故真的只是孩子不懂事导致的吗?

那么,这次事故真的只是孩子不懂事导致的吗?

显然,不能一味责怪年幼的生命。

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共设施的维护责任到底是谁的?

在这个石像倒塌的背后,是管理方对设施检修的忽视,还是设计施工时就存在隐患?家属质疑石像是否牢固,似乎也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这场事故在一开始是不是就能够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遗憾的是,许多公共设施的设计初衷并未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行为特点。孩子天生好奇,充满探索精神,他们攀爬、跑跳的动作是无法完全阻止的。因此,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应将这些潜在的风险考虑在内——从结构到材质,从位置到防护,方方面面都需要更加细致的评估与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媒体曝光的视频来看

从媒体曝光的视频来看

这个石像的底座与其上方的雕像并没有严密的固定。

试想,若是石像本身经过了定期检查,若是公园管理方设置了明显的警示牌,孩子是否还会爬上去?这个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但是看视频中,雕像的旁边俨然是有一个“注意安全,禁止攀爬”的警示标语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时候才放上去的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的评论也很耐人寻味。

网友的评论也很耐人寻味。

有些人责备家长没有看管好孩子,认为“熊孩子”行为是酿成惨剧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些人则将矛头直指公园管理方,质疑为何这样的危险雕像会出现在公共场所,并且没有足够的安全提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双方的观点都不可忽视:家长有责任看护孩子,但公共设施的安全性管理方同样难辞其咎。

其实,双方的观点都不可忽视:家长有责任看护孩子,但公共设施的安全性管理方同样难辞其咎。

在这起事故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

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我们是否足够到位?

有多少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时,告诉过他们哪些地方不能玩?又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那些平时看似安全的地方,其实潜藏着致命的危险?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是否每次都要等到悲剧发生后才去补救?

每一个熊孩子的陨落,背后一般都会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