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秋时节,保山市昌宁县各乡镇水稻陆续成熟,田野间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肥美的鱼儿在稻田里欢快地游来游去,一幅稻香鱼肥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美好生活在云南|保山昌宁:稻鱼双丰收,绘就新“丰”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美好生活在云南|保山昌宁:稻鱼双丰收,绘就新“丰”景

视频由昌宁融媒提供

坐落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昌宁,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3888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养育着35万昌宁儿女。春去秋来,勤劳的昌宁人民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在巩固好水稻、玉米、茶叶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芒果、万寿菊等新兴产业,扛稳“米袋子”,拎好“菜篮子”,鼓起“钱袋子”。入秋以来,农民们忙碌在田间地头,收获成熟的果实,尽享丰收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漭水镇共裕村,金黄色的稻田层层叠叠,稻香扑鼻,高寨村民小组村民于绍良正在自家田里忙着排水捉鱼,稻田中,不时传来鱼儿跃动的声音,为这丰收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于绍良养殖稻花鱼12年了,他养殖的稻花鱼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年一到收获的时节,稻花鱼都供不应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绍良说:“今年我家种了2.5亩优质稻,价格6元/公斤,预计收入7000多元。我又在稻田里套养稻花鱼,每亩产鱼30公斤左右,价格36元/公斤,每亩收入1000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田养鱼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鱼儿们既能在田间除草除虫、保肥造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使水稻增产,实现粮鱼双收。多年来,漭水镇共裕村实行“村委会+农户”共养模式,村委会补贴养殖户一半鱼苗款,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稻田养鱼产业,促进群众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漭水镇共裕村党总支书记王金玲说:“稻田养鱼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农业生态生产模式,以其养殖周期短、成效快、生态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今年,我们村共裕、高寨、长田三个村民小组56户农户养殖稻花鱼150多亩。目前,水稻长势好,稻田鱼也肥,预计水稻收入45万元、稻田鱼收入16万元,实现稻鱼双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漭水镇依托良好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大力探索产业振兴路子,因地制宜动员群众发展稻田养鱼,通过“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稻共存”,实现一田多用,双重收益,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同时,通过发展稻花鱼养殖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实施稻田养鱼,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夯实了粮食根基,拓宽增收渠道。每年秋收时节,很多游客都到我们漭水镇品尝稻花鱼宴,稻花鱼已经成为漭水镇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漭水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昌宁县立足山区农业县实际,把稻田养鱼作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民生工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苗种等措施,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昌宁县共种植水稻11.82万亩,养殖稻花鱼2.5万亩,预计实现稻花鱼产值2000多万元。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刘子安 杨丽 杞艳芹 赵齐源 段晓月 李溶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何丹 陈洁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