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正在显现:孩子们回家后,手机成了他们的唯一伙伴,与家人的互动越来越少。
孩子房门一关,手机便占据了他的全部世界。父母的呼唤仿佛成了无关紧要的背景音,他心不在焉地应付着,目光却始终锁定在手机上。
手机对孩子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然而,一些孩子在拿到手机后情绪稳定,一旦手机上缴,便会出现情绪失控,甚至与家长发生争执、哭泣。更有甚者,顶撞父母,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
(图片来源:微博视频)
这并非个别案例,而是许多家庭的普遍问题。孩子们回家后,手机游戏成了他们的“电子保姆”,家庭关系在无形中受到侵蚀。家长们,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01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成瘾倾向?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介绍了“手机成瘾”的界定标准
一个标准是对手机使用行为的失控
第二个标准是因此导致孩子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出现明显的损害。
孩子“手机成瘾”有三种最常见的表现,一类是游戏成瘾,一类是信息成瘾,一类是社交媒体的成瘾。
02
手机成瘾是不是『瘾』?
“手机成瘾”用于描述对手机使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通常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瘾”。
手机成瘾则更多地涉及到心理依赖和行为习惯,而不是生理上的依赖。
(图片來源:iStock)
尽管手机成瘾不同于严重的药物或物质成瘾,但过度依赖和沉迷于手机使用会导致一些问题出现。
比如在生理上可能会影响他的眼睛、脊柱、睡眠、血压。
在心理上可能会导致大脑认知受到损害,甚至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比如影响他的注意力、记忆力、思考能力,甚至还可能导致一些抑郁焦虑的情绪。
在社会功能方面,最明显的损害是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这些都可能对孩子的生活造成影响。
03
手机成瘾原因
1、社交互动:手机是现代社交的重要工具,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软件等,人们可以随时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这种社交互动的即时性和便利性可能导致过度使用。
2、娱乐内容:手机提供了大量的娱乐内容,如游戏、视频、音乐和应用程序,这些内容设计得非常吸引人,容易让人沉浸其中。
3、社交需求:青少年时期是建立社交关系的关键时期,手机提供了与同龄人交流的平台。对于青少年来说,手机是维持友谊和社交地位的重要工具。
4、好奇心和探索欲:青少年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探索欲。手机中的新鲜应用和游戏往往能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5、同伴影响:同龄人的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强的影响力。如果周围的朋友都在使用手机,他们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
6、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对手机使用的监管不足,或者家长自身也是手机成瘾者,可能会影响青少年对手机使用的态度。
7、缺乏自律:青少年时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可能难以抵制手机的诱惑,导致过度使用。
8、睡眠干扰: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干扰人体的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又可能导致白天更加依赖手机来保持清醒。
04
手机成瘾的预防
有人说,“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给一部手机”。事实上,智能手机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洪水猛兽”,只要使用恰当,其实是可以驾驭的。
1、满足需求:孩子沉迷于手机只是一个表象,孩子沉迷手机的背后,可能有孩子没有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父母需要与孩子良好沟通,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多做亲子游戏,多带孩子走进现实世界,如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羽毛球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2、孩子在学习或者人际关系上面临比较大的压力,自己难以应付时,也可能导致孩子通过刷手机来暂时缓解压力和释放焦虑。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帮助孩子正确应对压力,也能缓解沉迷于手机的问题。
3、责任赋予:假如孩子已经是高中生,有一定的自控力,他们向父母提出要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这时候应该答应孩子吗?
父母也许可以答应。但是这种答应是有前提的,提前与孩子商定好使用手机规则,如使用的时间和频次,明确告知过度使用的后果等。
4、物理隔离:对于成瘾者来说,环境和线索很重要。
如果孩子在学习时,家里的手机不时发出叮咚的声音,这为孩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所以,如果孩子对手机有严重的依赖,应该尽可能对手机进行物理隔离。
5、心理干预:针对那些表现出严重手机依赖症状的个体,应积极倡导及早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支持与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评估工具识别出个体的具体问题所在,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动机、行为模式以及可能的情绪困扰,然后针对性地制定一套全面的心理干预方案。
永乐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是安仁县首家专业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湖南省心理卫生中心专家指导站、安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定点单位、安仁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机构面向学校、政企单位、家庭、个人提供心理咨询、团体(个体)心理测评、心理团辅、心理咨询室建设等服务。本中心开通线上公益问询与心理(援助)热线:0735-5358999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