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十大大将之首,被称为无冕元帅。
在他的戎马生涯中,六次身受重伤却依旧紧跟部队,在韦岗,他首次面对日军便打破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
在长江,他面对天堑丝毫不惧四次横渡。
在车桥,他与日军打出一换五的极致战损比。
在苏中,他未尝败绩,被伟人称为“常胜将军”。
他便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粟裕。
粟裕,湖南会同侗族人,早年的粟裕本是一位“知识分子”,由于成绩优异,打算接受高等教育深造,但却不小心错过了考试日期。
而彼时迷茫的粟裕还不知道,这一次不小心的错过,将会对自己的将来造成多大的影响。
1925年,被耽搁一年的粟裕成功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在校内,粟裕接受到了很多新思想的熏陶,逐渐在当时校长的带领下,成为一位进步青年。
但次年,校长被害,粟裕被转移到叶挺麾下,虽说此时的粟裕与“将军”二字打不上边,但这却是粟裕戎马一生的开篇。
1927年粟裕加入我党,同年粟裕参与南昌起义以及湘江起义,粟裕从一位普通战士开始,凭借着军功,升任到了军团参谋长职位。
在我党的元勋中,粟裕可谓是“起点最低,终点最高”的大将。
1938年,这是粟裕第一次率部迎战来势汹汹的日军,面对战斗力远高于我军的日军,粟裕爆发出了相当优秀的军事才能,粟裕仅率一支支队,便设伏全歼日军一中队人马,这也是日军给粟裕送出的“第一滴血”。
除了对日军的战术打击,完成战略任务对粟裕来说也是易如反掌,当时日军戒严的长江,粟裕视日军为无物,四渡长江,完成当时战略上的奇迹。
1944年,日军反扑我军,发动“清乡”“屯垦”计划,粟裕于车桥围攻日军,围点打援,以不到两百人伤亡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近千人,打出极致战损比。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解放战争期间,伟人对粟裕极其重用。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战功赫赫的粟裕再次临危受命,在伟人的指示下,粟裕接过了六十万大军的指挥权。
而粟裕的对手,是蒋介石八十万大军。
在苏中战场上,粟裕遭遇四倍与我军的蒋介石军。
原本我们在武器装备上便与蒋介石军差距甚远,就连伟人都对苏中的情况表示担忧。
但在苏中战役上,粟裕七战七捷,粟裕“常胜将军”的威名开始流传,伟人评价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孟良崮战役上,粟裕的敌人是蒋介石军五个满编师以及一个军,如此大规模的军团作战,在当年是前所未有的,是我军未曾面对过的,粟裕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让伟人与蒋介石都没想到的是,粟裕在此战全歼敌军主力。
这一战,粟裕彻底封神。
之后的淮海战役上,粟裕更是挑起重担。
当时不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我军皆是处于绝对的下风。
“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蒋介石在战前如此说道。
面对这样的情况,伟人都感叹道:“这是一锅夹生饭。”
但粟裕却硬是将这锅“夹生饭”给一口口吃下。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粟裕却并没有居功自傲,在大授衔上,粟裕专门写信,拒绝元帅军衔,伟人得知后说道:“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
至于后来有人传:“粟裕争帅,被伟人骂哭。”则是谣言。
遥观粟裕一生,20次歼敌3万以上,粟裕此战绩,时常被伟人挂在嘴边,就连接见名帅蒙哥马利之时,伟人都不忘夸奖粟裕:“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