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思如
前言: 虚假的数字需要阳光下的暴晒,如同毒瘤需要在手术台上被解剖。
这两天,看到一些官方数据,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难怪老百姓常有“被增长”和“被就业”的感觉,不就是因为官方数据与老百姓平时生活中感觉的,差得太远吗?
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个数据:
一,最近官方说,“中国民众对中国政府的信任度达到了98%”。
对此,有网友表示:“可惜我是那2%”。
官方数据的来源如下:
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吴的研究调查显示,中国公民对国家政府的信任度提高到了98%,这一数据是在2020年4月中国武汉市解封后不久通过大规模在线调查得到的。
到了2023年,根据《2023年爱德曼信任度调查中国报告》,中国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是89%,继续领跑全球。
98%是疫情期间,武汉刚解封时的数据。那时候,全球疫情严重,中国由于管控严格,疫情得到控制,所以民调数据比较高。可是,后来呢?当老百姓看清了是怎么回事后,民调数据也就开始下跌了。
二,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失业率数据:
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8.8%;(这个数据是创新高的)
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9%;
不包含在校生的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3.9%。
30-59岁劳动力的失业率居然低于4%?
可我们感受到的是:身边大量30岁以上失业的亲戚、朋友、陌生人。
有的失业几个月,有的失业一两年都没找到工作,干脆就在家做起了全职煮夫/主妇,或者是啃老。当然了,更多的是一边干着兼职,一边继续找。
可惜,数据不能当饭吃,再好看的数据,也不能消解大批失业者的愁苦。
实际上,数据与老百姓实际生活的差距,已经不是简单的统计误差了,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数据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键的数据不准确。比如,GDP到底增长了多少?谁也说不准。
(2)重要的数据不统计。比如,环比数据更准确地反映近期经济的走势,对投资者和政府的决策都非常重要,但统计局就是不报告。
(3)报告的数据没有用。比如,城镇登记的失业率,这个数据根本不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真实情况,却常年统计,乐此不疲。
GDP数据事关社会稳定甚至官老爷们的政治前途,其统计过程就难免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而房价数据的失真可能是所有据中最为严重的:几乎所有的人都越来越感到买不起房子,可是统计的数据结果是:过去二十多年,房价增长速度几乎年年低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数据存在明显瑕疵,最终导致“民间”数据满天飞,GDP增长率有不同的版本,失业率更是五花八门。
如果经济部门连情况(数据)都摸不准,灵敏的宏观调控又何从谈起?这难道不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对老百姓的不负责任?
在老百姓实实在在地经受着“民生艰难”之际,依靠数字来说服老百姓相信形势一片大好,这能奏效吗?
毕竟,这年头有了网络,人不好蒙。
思如哲思
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处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作者思如,V:351178680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