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凌晨五点钟,天还没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的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已经是灯火通明、车来人往。捆扎车间里,二十余位工人人手一箱大闸蟹,大家熟练地用左手拿起一只螃蟹,拢好螃蟹的爪子,右手将早已准备好的香草迅速缠绕几圈、打结,再剪掉多余的香草,一只螃蟹便成了“缩手缩脚”的“掌中宝”。不一会儿,这些这些黄满膏肥的大闸蟹将被装箱运往全国各地,隔日便能到达食客的餐桌。
“同比往年,今年咱们的蟹子品质更上了一层楼。”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英泽虽然是位“80”后,但已经是养蟹老手。据他介绍,受益于今年的光照、雨水等气候条件的“加持”,今年黄河口大闸蟹产量预计也会增产10%以上,市场价格也比同期略高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位于北纬37°的黄河三角洲,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成为养殖大闸蟹的理想之地,优良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海淡水资源也造就了黄河口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独有特点。“养殖大闸蟹并非易事,从苗种选择到养殖方式,每个环节都很关键。”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会长王新军表示,这些年,东营市针对养殖方式粗放、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制定盐碱地黄河口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推广“种草、投螺、稀放、混养”的精细化养殖模式,让黄河口大闸蟹保证了较高的品质,从而获得了市场认可,实现了“不愁卖”。截至 2023 年底,东营市培育黄河口大闸蟹龙头企业(合作社)20 余家,大闸蟹精养面积稳定在 7万亩,产量达7000吨、产值超10亿元。
“因为年龄和家庭原因,我这出不了门赚钱,现在家门口有了大闸蟹合作社,就近上班,不出村就能挣好几万。”得益于大闸蟹产业的发展,永安镇兆丰村村民牛传花和附近的居民成了受益者。为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东营积极探索实施“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当地还依托大闸蟹独特自然资源禀赋与人文历史底蕴,创新文旅供给,联合打造“稻香蟹缘”乡村游片区,提高品牌综合效益,吸引18个村农民参与旅游、销售等,带动300余农户、3000余人增收致富,渔民年均增收1万元,蟹农人均综合年收入达3.6万元,实现盐碱地变身“金饭碗”、毛螃蟹成为“富民蟹”的华丽转身。(杨珂 李广寅 )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