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庆9月22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安庆市是座“有戏的城市”。黄梅小调在这里发芽,唱响大江南北、享誉海内海外,成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徽班从这里出发辗转进京,融南腔北调于一炉,孕育了国粹京剧。

在安庆,黄梅戏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哼唱几句黄梅曲调。这种深入人心的文化氛围,使得黄梅戏在安庆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宜城处处唱黄梅”

从1992年开始,跨越32年,按照“三年一大节、每年一小周”的周期,今年9月22日至10月8日,安庆迎来了第十届黄梅戏艺术节。

这是全国戏曲爱好者的“一期一会”,它提供了一场“余音绕梁”的戏曲文化盛宴,让安庆与黄梅戏的绑定更加牢固,让悠扬的戏韵总是飘荡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大街小巷。

“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是安庆打造的文旅品牌,可以概括来安庆游玩从早到晚的流程。

安庆是座文化名城。市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58处。山、江、城、湖融为一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环境。

到了晚上,去再芬黄梅公馆听一曲原汁原味的黄梅戏,感受下“一座黄梅城,满城戏中人”是很多游客的必选项。这里自2013年开馆至今,每周二至周六晚八点半,都会为全世界的观众与来宾奉献原汁原味的黄梅戏表演。

近年来,演艺新空间在各城市蓬勃发展,成为演出行业和年轻消费者都十分熟悉的演出新业态,也逐渐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及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1月,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作为策划人,再芬黄梅公馆附近开了一家“小辞店”,这是一家由黄梅戏曲元素与新业态融合而生的文化艺术体验馆,集咖啡厅、展陈作品及传统文化摄影于一体,还能体验一把黄梅戏服饰及摄影。在试运营的两个月里,小辞店人流量过千人,很多年轻人从这里开始对黄梅戏产生了兴趣。

安庆人民对黄梅戏的热爱和支持,为黄梅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最终形成一种“在专业领域良性循环,在市民层面氛围热烈”的局面。

在安庆,现有专业戏剧院团11个,专业演职人员800多人,民营戏曲剧团和民间班社40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同时境内有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学院、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等研究培训机构,戏曲及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近500人。通过人才培养、精品打造、发展创新等方式,传承发展黄梅戏传统文化,让安庆“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

以戏为媒 搭建桥梁

时代变迁,传统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亟需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安庆市按照“新戏”与“老戏”并重、“大戏”与“小戏”并重的思路,采取“新创一批、改编一批、移植一批”的方法,坚持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通过谋划选题、立项推进、精雕细琢,促进黄梅戏艺术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第十届黄梅戏艺术节期间,将举办7大类22项近100场主体活动。湖北、江西、江苏、上海等六省、市黄梅戏剧团带来的18部新创剧目、8部保留剧目、21个新创小戏将在安庆集中展演。

参与了整整十届黄梅戏艺术节,安庆市文化馆馆长,艺术节筹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焦庆很有发言权。

在他看来,三十多年时光流转,艺术节上吸引民众进入剧场观看的大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精良。今年,不仅在剧目数量是往年之最,还加入了大量京剧、昆曲、越剧等,增加了安庆作为“中国戏码头”的多样性。

新创剧目中,既有《皖山情》等现实题材剧目,《张恨水》等革命题材剧目,也有《女国医》等新编历史题材剧目和《水涌登州》等整理改编传统戏。同时,首次将《春风吹绿茶园村》等一批反映乡村振兴、廉洁文化、民族精神的新创黄梅戏小戏纳入艺术节。

近年来,“戏曲DNA”在越来越多的国人心中“觉醒”,不仅得益于好的故事和优秀的演员,还需要观众的支持。不仅要留住“老戏迷”,也要在更多人心中播下戏曲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雅艺术进校园”表演后,大家争相让演员签名(安庆市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曲进校园,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接触、了解戏曲魅力(安庆市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播下这颗“种子”,安庆市坚持“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多措并举,常态化展演展示优秀黄梅戏作品,启动“四季有戏”黄梅戏展演百千万工程,每年开展2万多场“送戏进万村”“戏曲名家走基层”“黄梅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演出,让黄梅戏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

“黄梅声”不仅走出安庆,更走出国门。5年来,全市文艺院团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北、山东、新疆等近30个省(区、市)80多个城市,先后赴俄罗斯、新加坡、朝鲜、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交流演出。

守住根本 出人出戏

在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的练功房里,今年刚考上戏曲与曲艺专业研究生的方梦婷,最近一个多月都在刻苦加练,连中秋假期都没有回家。在这次被艺术节选中的青春版《女驸马》中,她将饰演公主一角。第一次在这样的专业盛会中表演“大戏”,方梦婷激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版《女驸马》采用青年演员担纲演出(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艺术学院供图)

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刘国平负责青春版《女驸马》的编排和相关推荐工作。在他看来,练一百次不如登台一次。青春版《女驸马》在保留基本的戏曲美学和传统“四功五法”的同时,采用年轻学生作为演员,将现代审美的灯光、服装、舞台很谨慎地注入其中,对经典剧目的视觉呈现进行“微调”。这在培养青年演员传承技艺的同时,也在培养青年观众。

2006年,作为综合性师范类高校的安庆师范大学成立了黄梅剧艺术学院,多年来,众多黄梅戏表演专业学生在国家级艺术大赛中获奖,不少学生参加了《徽州女人》《女驸马》《孔雀东南飞》等黄梅戏舞台剧和影视剧的演出与拍摄。

刘国平告诉记者,黄梅戏发展所需要的“新鲜血液”不仅指演员,“写剧本、排新戏、化妆、设计、伴奏等等,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多年来,学院不断深化黄梅戏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掌握精湛技艺,既能传承黄梅艺术又能创新发展,既能立足舞台又能站稳讲台的黄梅戏表演、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专业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近年来,安庆市采取师徒传承、建立青年团等多种途径,通过老一辈艺术家“师带徒”和骨干演员“传帮带”,一批优秀青年戏曲人才茁壮成长;《天仙配》《牛郎织女》《碧玉簪》《靠善升官》等一批“青春版”传统剧目的推出,让更多年轻演员得以与观众见面。

此外,安庆市还深入全市学校和乡镇,挑选有艺术特长的中小学生到戏曲院校进行“订单培养”,提高黄梅戏生源质量。目前安庆市正推动实施安庆市黄梅戏重点人才培养计划,组织青年演员创排《孟姜吟》《孔乙己》等黄梅戏大戏。

一出出大戏好戏,一位位名家名角,让安庆黄梅调闻名中外;一项项措施举措,一次次顶格推进,让安庆黄梅戏“走出去”的势头正劲。

如今,安庆市正全力以赴承担“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的责任,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戏剧演出集聚地,努力创建国家级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在戏曲阵地和人才建设上持续发力,举办好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打造好黄梅戏展演百千万工程,持续推动黄梅戏“走得更稳、更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