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一女孩放弃城里工作,瞒着父母,背着丈夫,偷偷去了吐鲁番。气得妈妈病了3天。没想到,几年后,她回家敲开门,父母却不认识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女孩就是被称为“中国甜瓜大王”的叫吴明珠,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是袁隆平先生的同学。

吴明珠,1930年出生在武汉。

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要报效国家的吴明珠,在看了苏联电影《米丘林》以后,她迷上了远艺,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和袁隆平成了同学。

在学校,吴明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她用心汲取着所有的知识,并在心里为自己的将来做好了规划。

实习课堂上,老师要求他们做小温床,填马粪发热。挑大粪,播番茄种,做好田间管理……从来没有摸过锄头的吴明珠,凭着要强的劲头,第一次挖地就在长20米,宽1.5米的地里挖出一条深沟。

21岁生日那天,吴明珠在日记里写下:“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1953年,吴明珠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中央农村工作部。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工作单位事少工资高,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可是吴明珠却不这样认为。

因为这与她的志向相去甚远,她不愿意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她想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实际锻炼,她想用自己所学为祖国为人民做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急需各类人才。

吴明珠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她终于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了,于是她找到领导,“软磨硬缠”要求到新疆吐鲁番地区工作。

领导看着她真诚又充满期待的眼神,不忍心拒绝她,就这样,吴明珠得到了去新疆工作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到新疆工作,吴明珠是瞒着家里人的,她先斩后奏。后来母亲知道后,在床上躺了3天。几年后,她回家探亲,到家时,天还没亮,她就坐在那里等,直到天亮才敲门回家,父母给她开门时,一时半会竟然没有认出来她。

到新疆后,经过多方考察,吴明珠认定吐哈盆地是培育瓜种的好地方。

于是她向组织打报告,申请调到吐鲁番市鄯善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

就这样,25岁的吴明珠,迈开了培育瓜种的第一步。

为了方便工作,吴明珠把长头发剪去,像个“假小子”一样。

吐鲁番的热是众所周知的,夏季气温超40摄氏度是常有的事,吴明珠在这里不光研究瓜,还要干农活,比如收麦子、收高粱、锄棉花、修播种机、赶毛驴车等,这些活都得会干。

在超高温的条件下,即便是站着不动也是汗流浃背,吴明珠依然扛着锄头在棉花地里,不停事的干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里,吴明珠很快适应了高温生活,还习惯了吃馕,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

为了摸清“家底”,吴明珠每天带着水和馕,顶着风沙烈日,走遍了当地300多个生产队,为新疆瓜建立了第一份资源档案。

听说底坎儿乡有品质好的瓜,吴明珠就和同事一起寻找。天黑的时候,他们怕碰到狼,不敢再走,就借烧窑人的毡毯,睡在废弃的窑洞边。他们整整走了两天才找到这种瓜的种子,这种瓜就是红心脆哈密瓜。

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又无意发现了一种很软香的瓜,后来经过育种,让全国人民都吃到了这种又甜又软的“老汉瓜”。

吴明珠每次出去调研时,看到好瓜都会买下来,拿回去记录,口感好的留下培育。由于她的钱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买瓜上,等到瓜熟了,她的工资也没了。

由于选育一个优良品种需要8至10年时间,为此吴明珠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1973年,她在海南开辟“南繁北育”基地。

这一决定,不仅加速了甜瓜、西瓜的选育进程,还培育出了如甜瓜“皇后”、西瓜“8424”等一批优质品种。

1995年,吴明珠又去三亚开辟“南繁北育”基地。吴明珠带领团队选育的西瓜和甜瓜,创造了西瓜、甜瓜一年三熟的奇迹。

据统计,吴明珠研究培育出西瓜、哈密瓜优良品种40多个,成为中国主要商品瓜基地的主栽品种,并同时出口东南亚、北美、欧洲和中东等市场。

其实吴明珠的贡献远不止这么多。

吴明珠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甜蜜事业”,她的背后是家人对她无条件的支持。

为了支持她,丈夫杨其祐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照顾她,照顾家庭。丈夫精通英语和俄语,每当看到国外学术刊物上对她事业有帮助的文章,都会翻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吴明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吴明珠受到自治区隆重嘉奖,获得50万元奖金。她当场宣布,把40万元捐给课题组,用于优良哈密瓜品种的选育。

吴明珠曾说:“如果我育瓜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早成富翁了。只为个人而奋斗,不会走得太远。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一致时,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也才会有动力。”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直到2017年,87岁高龄的吴明珠才恋恋不舍地退休。

吴明珠被誉为“吐鲁番盆地的一颗明珠”,她是那一代无怨无悔为祖国奉献一生的赴疆青年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