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第三周是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第一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开始,全国各地便利用特色服务宣传推广普通话。9月22日,笔者采访了几位市民,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推广普通话的。

王艳荣:每天都坚持使用普通话

今年49岁的王艳荣在宿迁做门窗装修生意。“我每天都使用普通话,我的客户和供应商来自全国各地,大家都讲普通话,沟通起来也比较方便。”王艳荣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起初次接触普通话的场景,王艳荣觉得十分有意思。1996年,王艳荣去扬州市的一个工厂打工,当时他第一次接触普通话。王艳荣回忆:“那时我们厂长就用普通话和我们这些外地人交流,第一次在现实中听到普通话,就像电视里主持人说的话一样,我那时候还感觉有点稀奇呢!”

王艳荣回老家时,父母听到他讲普通话还有点不适应。现在,王艳荣的生活离不开普通话了:“这些年,宿迁经过发展,吸引了很多外地人,这些人定居宿迁之后,在日常生活中与本地人交流都会使用普通话,因此,我们使用普通话的机会也变多了。”

普通话要从娃娃抓起。王艳荣的外孙从小就学习普通话,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场所中,普通话成为孩子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

葛苏:讲好普通话 传递语言美

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葛苏是泗阳人,如今在泗阳县一所小学教语文,在日常授课中,葛苏一直使用普通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接触普通话是在小时候,每天晚上守着电视看新闻,主持人说的都是普通话,当时不懂普通话,只觉得字正腔圆,很好听。”葛苏笑着说,那个时候她经常跟着主持人学习普通话。

“上大学的时候,大家普遍用普通话交流,我也逐渐习惯讲普通话了。”葛苏说。

葛苏在大学期间学习小学教育专业,由于就业方向是教师,她在大三的时候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毕业之后,我回到了泗阳,成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平常授课时,我使用普通话,学生之间交流也是使用普通话,学校的普通话氛围很浓厚,有利于提升师生的语言素养。”葛苏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葛苏十分重视普通话教学。她认为,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其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助于消除地域方言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使得不同地区的学生能够在统一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王芳:学好普通话 终身受益

王芳今年58岁,有着35年的播音主持工作经验。退休之后,王芳依旧活跃在推广普通话的前线,经常参与诵读活动,目前是宿迁市演讲朗诵协会副主席,也是泗洪县一家老年大学的朗诵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中老年人在退休后喜欢朗诵,这时候讲好普通话就显得至关重要。”王芳说,很多中老年人的乡音比较严重,她会从易混淆的字词、读音入手,逐一纠正学员们的发音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讲好普通话,进而学会如何朗诵好一篇文章。

“有些学员虽然对朗诵感兴趣,却因为发音不够标准而不够自信。在练习好普通话后,他们能够掌握易混淆字词的读音,进步明显,看见他们站在舞台上自信展示,我也觉得很自豪。”王芳笑着说。

除了教授中老年学员,王芳还作为特聘老师为小主持人进行专业性辅导。她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水平进行分组,因材施教。从发音技巧到情感表达,从稿件理解到舞台表现,王芳一遍遍地纠正发音,在每一个细节上给予指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进步。

谈及推广普通话的意义,王芳告诉笔者,推广普通话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还能加强素质教育。“如果想学好普通话,我们可以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可以读一些报纸上的文章,或者拿出字典进行发音练习,提高发音准度。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王芳说。

张梅:学普通话过程困难但有意义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于普通话的了解较少。”市民张梅说,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因为普通话的发音、词汇和方言有差异,所以她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梅说,上学后,语文老师开始教大家说普通话,刚开始,由于自己的乡音很浓很重经常闹出笑话,而且很多外地同学不太听得懂自己说话,于是她下定决心学说普通话。

“那时候,我下课后经常听广播、看新闻,在纠音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自己的平舌音翘舌音区分不明显,在平时说话过程中,我会刻意地对那些曾经忽视的细节发音加以改进。”张梅说,她还会经常查阅字典,以确保发音准确。

“经过不断练习,现在我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张梅说,学习说普通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她的学习经验就是多听、多练。

张梅说,在未来的生活中,她会继续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徐欢 欧怡娜 倪家乐 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