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早些年,这句略带魔性的名言爆火网络,也激起了广大城市居民对于农村的向往。

的确,在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中,人们每日做着同样的事情,难免会感到身心俱疲,而“慢节奏,好风光”的乡村,则成了许多人的心之所向。

正因如此, 一家家“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成为了体验乡村生活,感受风土人情的假期“顶流”。

然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这些曾风靡一时的旅游地似乎早已销声匿迹,数万家农家乐倒闭的消息更是喧然尘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禁让人怀疑:

农家乐,是真的凉了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人都向往“世外桃源”

对于有条件的农村住户来说,修建农家乐无疑是一笔“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

开一户馆子,摆几张桌子,挂几幅帘子,再把自家的基本生活场所开放给游客,一家“五脏俱全”的农家乐便已经修缮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城市中那些设施完备、占地广阔的公园,可谓是一笔相当节约的投入。

而对于来往的游客来说,在农家乐中体验生活,更是一种低成本而简单纯粹的快乐。

他们居住在乡亲们的家里,躬耕于菜园田地之间,时而眺望远方,时而看看脚下,在夕阳和晚风中沉醉于自然美景,倒也是颇为惬意的感受。

而对于从小长在农村,长大后前往城市工作的老一辈们来说,游走于田野河湖之间,更能让他们回忆起儿时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走累了,便前去村里的饭店,点上几道农家菜,品尝一下乡亲们朴实而又老道的手艺,偶尔品上几杯清茶,一天的疲惫便早已消散。

若是赶上了好时候,大伙儿还能亲自参与到农村的节庆中,体会原汁原味的古老节气。

古诗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千百年前,陶渊明笔下惬意恬淡的田园风光,如今却能被许多城里人深刻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兴办农家乐,无论对游客还是商家,都是一场“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永远的风口

正因如此,我国对于农家乐的修建一直秉持开放态度。

从最先吃到螃蟹的成都市农科村,到全国各地农村纷纷效仿,农家乐的数量甚至突破了十万。

然而,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店多了,幺蛾子也就来了。

这些年,随着社交平台的高速发展,对于农家乐的“吐槽”同样日益增多。

有人抱怨,“农家乐”的菜味道不如以前,价格却几乎翻了个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气愤,商家们对于住处的卫生整理愈发敷衍,宿舍卫生环境极差。

还有网友直接发长文控诉,自己所到的农家乐设施不全,服务态度更是一言难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禁让人感慨:本来只是想尝一尝农村的韭菜,没想到自己却变成了韭菜。

当本该慢节奏的美好乡村成了吃快钱的名利场,当本该淳朴善良的乡亲百姓成了精心算计的商贾,当本该简单纯粹的快乐突然变了质;

试问,还有谁愿意为此买账呢?

因此,每年新增的农家乐越来越少,而倒闭的却逐年破万。

这些乡间地头的“世外桃源”,仿佛都成了时代的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将会检验一切

然而,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农家乐的接连倒闭,是坏事,却也同样是一次大浪淘沙,沉淀改进的机会。

正如很多年前,云南的旅游行业可谓是“声名在外”。

大批导游强制游客消费,向大伙儿推荐低劣产品,更有甚者,还对游客进行言语威胁。

正因如此,说起云南旅游,大家的脑海里总是会蹦出“宰客”等一系列词汇,这让许多人的旅游意愿不断降低。

而这些年,有关单位显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对旅游业中不规范的现象进行大力整顿。

一系列正向操作使得当地的风评开始回暖,苍山洱海、玉龙雪山、喀斯特石林,这些大自然的奇景才再一次活跃在大伙儿的视线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如今的农家乐,同样也是如此。

几千年的农业社会,赋予了乡村田地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也带给这片土地无限的发展潜力。

城市人不会丢下刻在骨子里的乡土基因,更不会停止对自然美景的追求。

因而,农家乐并不是真正消亡了,只是需转型升级、重回正轨。

或许,当商家们真正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自我优劣,不断为这些乡村产业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那些不被看好的农家乐,便会再一次焕发生机。

本文作者 |淮三猫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