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统辛亥年间,当时的中华大地上有一位姓孙的先生,在中国的南京这座城市,对全世界发表了一则重要的讲话。他发表的这一讲话将一直伫立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上千年的古老封建帝国就此终结,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国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这座舞台。就这样,中华民国成立了,带领着这个新型政权的一个全新的组织也就此成立,它就是国民党。然而,在刚刚宣布成立新政权的同时,这位孙先生还对外宣布他会放弃就任这个新兴国家的总统,并将这一职位让给了当时掌握国家军队的袁大头。当时这位手握重兵的袁某人在就位之后不久还是复辟了之前的封建帝制,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北洋政府。然而这位袁某人在坐上所谓的“皇位”不足百天之后,就因为在不得民心的一片骂声中去世。之后中国大地上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大乱斗。在国民党与我党合作北伐之后,终于结束了这种割据混战的局面。就这样在孙先生宣布建国之后的第七年,以老蒋为领导的国民政府终于在南京建立了。但是当时已经与国民党合作过的我党组织也正在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崛起,这让当时老蒋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即使在之后与我党共同抵抗外敌的时候都不忘防备着我党,之后再将外敌彻底打出去之后,老蒋终于开始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如何剿灭我党中去。但是,因为国民政府的腐朽与专制,所以在民心所向之下我党军队势如破竹,将当时的国军打得溃不成军。当时我党军队在与国军对抗中,就曾出现过很多国军将领率众投诚的事件,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国军军官,他在与我军的对抗中被自己的士兵挟持,要求他向我军投降,那么这位国军将领是谁呢?他最后到底有没有向我军投诚?他之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他晚年生活如何?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生平
光绪二十三年的一月十三日,郑洞国出生了,他降生在当时湖南的一个小县城的农村家庭里面,他的父母都是务农的庄稼人。虽然出生在农村里,但是因为家中田地较多,房产也有多处,所以家中的条件在当地还算是比较的富足的。而且,他的父母不单单只在田地里面务农,他的父亲在空闲之余也会兼职做裁缝的工作,来充盈家庭的经济收入。郑洞国共有兄姐四人,他们的这个小家庭共有五个孩子,所以郑洞国自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郑洞国
从郑洞国一家的家产中其实也能看出,郑洞国的父亲虽然靠种田为生,但是并不是文盲,也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所以当郑洞国长到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开始带着他熟读《论语》等的书籍来进行启蒙学习了。在有了一定的学识能力之后他的父亲就将他送到了他们本地的一个私塾里面去学习。但当时还是大清朝,所以他在私塾中学习的内容还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
等到郑洞国14岁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已经结束了封建帝制,迈入了相对先进的民国时代,所以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郑洞国,被当时同样具有先进意识的父亲送到了一所完全实行西化教育的小学中学习。因为在这之前他所学习的内容都是我们的经典儒学,对于西方的知识则是完全都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刚进入这所学校学习的时候,郑洞国的学习过程还是相当艰难的。
在郑洞国15岁的时候,父母亲给他安排了婚事,就这样他与同乡的一位女孩结了婚。他与他的妻子成婚后共同养育了三个孩子,可见夫妻二人的感情也是极好的。即使是成家了,郑洞国也并没有放弃读书,而是一直坚持学习知识。所以在他17岁的这年成功地考进了当地的中学学习,之后因为家庭变故使得家庭生活开始出现困难。所以,在得到家中亲人的接济之后,郑洞国在学校学习更加的认真了,他希望自己可以不要辜负家人的帮助。
战场
也就是在这一年五月四日,当时的遥远的北京爆发了一场大型的运动,这是一场由进步学生、工厂工人以及市场商人集结起来举行的大型运动,即使是在距离北京很远的地处中国南部的湖南,也被这场运动带来的大风暴而席卷了。
当时在校读书的郑洞国也与他同校的学生们一同放下了课本,纷纷上街对百姓们宣传爱国思想,并且纷纷响应北京运动的号召,抵制日货。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让他明白国家的症结已经非常的严重了,如果再不挽救,那离亡国也就不远了。所以他立下了志愿,那就是一定要参军入伍,只有拳头够硬才能保卫国家、振兴民族。
18岁的这一年,湖南的一位督军建立了一所陆军学校,并且派了部下到湖南各地去招募学生,郑洞国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马上去报了名,在面试之后成功的被录取了,不久之后他就进入了这所学校进行军事学习。但是当时正是军阀混战的时期,当时割据湖南的军队被湖北的军阀给打败了,所以省内的政局也就此打乱了,因此他所在的陆军学校也就停学了,刚进校没多久的郑洞国只能暂时先回到家乡继续之前的学业。
战士作战
第二年毕业之后,他就在当地的一个乡村里面做起了小学老师。但是因为家里人口比较多,为了能够让妻儿父母生活得更好一点,一年之后他又考进了湖南省会的一所商业学校学习,因为做人诚实、学习认真,很受当时校内领导与同学的欢迎。
冒名考军校
一九二四年,21岁的郑洞国为了完成自己的从军志向,因为自己的某些条件受到了限制,为了能够在以后投身军队,所以他只能冒着风险用了其他人的名字考试,最后也顺利的以别人的身份进了当时的上海的一所知名军校。而他也是最早考进黄埔的那一批学生,所以作为一期生开始在军校中学习,并且在入校不久之后就顺利地加入了国民党。也就是在入校的这一年十月,广东发生了一起商人集合起来的发动运动,他们学校的部分学生被派往广东镇压,这其中就有郑洞国。
战火纷飞
22岁的时候,郑洞国跟着军校的部队进行了东征,并在之后一年,成功地升为了当时国民革命军一支军队内的营长。并在这一年的一月份,他所在的部队成为东路军的新编队伍向北方行进讨伐当时的各军阀。当时的郑洞国身先士卒,带领着他的部队英勇作战,歼灭了很多军阀的部队。
并且成功地缴获了很多的兵器与物资,为当时的国民政府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之后在他24岁的这一年又被上级提拔为了团长,继续带领着部队进行北伐的革命工作。在北伐战争中,他曾经多次受到重伤,但却依然坚持在战争的一线,为当时的北伐战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到了北伐战争的收尾阶段时,郑洞国已经升职为当时的国军的旅长了。就在北伐之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当时盘踞在中国的日寇在我们的东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型的事变。当时他们炸毁了东北的一条铁路,将奉系军阀的头目张作霖炸死之后,在张学良少将的不抵抗政策之下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当时的东北地界,占据了我国的东三省地区。就这样,抵抗日寇的战争也相继开始了,值得我们记住的就是郑洞国就是最早一批参加抗日的国军军官中的一个。
解放军
在战争年代,郑洞国也有非常多的英雄事迹,为了将外敌赶出去,他前前后后参加了不下二十次的大小战役,并为打败日寇奉献良多。他在作战过程中,总是非常的大胆,并且也有极高的指挥作战的能力与天赋,多次的战斗也让他总结到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他灵活的指挥、英勇的作战行动也被当时他的很多上司欣赏与称赞。
当时在国内与日寇的战事到了双方相互僵持的形势之后,日寇为了能够更快地结束战争,他们实施了新的战争策略,就是将战线延展到了东南亚一带,为了加快打败日军的进程,当时我们中方集结了很多的兵力远赴东安亚等国的战场进行异国作战。而当时已经是一军之长的郑洞国也受命前往了国外战场参与作战。
当时我们国家与同为盟军的美帝国的军队之间的关系不是很融洽,为了能在作战过程中同心协力,郑洞国也一直在努力沟通双方的关系,以保护我国的利益为前提的与美方进行多次交流,最后也使得当时中美之间的关系变得缓和了不少,作战期间他这种维护军心的行为也被当时的美国将领所赞赏。
国军旧照
等到抗击日寇的战役彻底结束之后,回国的郑洞国被提拔为了国军某军区的副司令。
被手下挟持投诚
郑洞国在战争年代一直是一位优秀的国军军官,他对老蒋是非常忠诚的,当时在国共双方内战进行的后期之后,他依旧坚持忠于老蒋政权,拼死守城很多天。面对如此顽固的人,我党的军队也是非常的难办,最后还是在他的部下半胁迫半讲道理的情况下向我党投降了。但即使是在建国多年以后,他还是对他投诚共产党的行为耿耿于怀,一直放不下,之后也是在慢慢与我党接触的过程中终于醒悟了过来。当他彻底想开之后,他就将自己完全地投入到建设我们新中国的工作中去,将自己后半生都奉献给了我们的新中国。
解放军队伍
当时出境作战、光荣回国的郑洞国马山被提升了军衔,一时之间风光无两,但是他还没有好好回味在异国痛快激战、酣畅淋漓的快感,还没有从日寇投降的喜悦中清醒过来,我国内部又爆发了战争。因为在过往战场中与我党的军队一起作战过,所以他也很认可我党的领导,尽管极度厌恶与同胞开战的郑洞国还是答应了同为国军军官的战友的“邀请”,很不情愿的前往了当时的锦州,担任了国军某部的副司令员。
但当时已经疲于作战的国军在各种类似于指挥、部署等出现问题的情况之下,士兵们的士气已经非常的低迷了,对于国民政府来说形势已经非常的紧急了。一九四八年,我党与老蒋方的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双方僵持的阶段了,当时我军已经成功地拿下了东北很多重要的阵地城市。当时因为敌军的战争形势非常的紧张,所以郑洞国在观察战况之后只能向当时的国民政府发出电报,希望政府可以允许他暂时放弃驻守的长春。但是老蒋却不顾及将士的死活,只是下令要求郑洞国带领的驻守部队死守长春,而自己却带着精锐兵力向南方一带逃跑了。
郑洞国与第一任妻子
可是当时的郑洞国已经非常清楚国民政府的败势了,但是因为他非常的感激老蒋对他的赏识以及重用,所以即使是知道死守的最终结局也是死路一条,但还是遵照了上级的指令,坚持守住长春这座城市。所以也可以想象到,当时我军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成功地将当时郑洞国驻守的长春围住了。面对我军的围堵郑洞国采取了一个计策,那就是用当时的军队中的战机作为掩护,向军队说明在城外“采购食物”等物资。所以当时的郑洞国就乘着飞机出了城,但是他的行踪很快就被我军获悉,在发现他所乘的战机之后马上将其击落,当然他所乘坐的这架飞机出发点长春机场也被我军顺利拿下。
当时的郑洞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面对我军的围困,他进行了很多次的突围,但是都以失败告终了。因为当时城中已经被我军围堵了很多天,他的军中粮食也已经耗尽了,战士们已经没有力气战斗了,军中的士气也很是低迷。在郑洞国守城的第八个月的月末,某天的凌晨,当时的城中央的一座银行大楼响起了阵阵炮声,那正是我军成功攻入城中的信号。当时,郑洞国看到我军大举进攻入城,知道国民党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当时固执的他心中想的却是一定不要做我方的俘虏,所以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郑洞国及家人
就在他准备用身躯献祭他所效忠的组织时,他的部下冲进了他的房间将他手中准备了结自己的武器抢了下来,并且将他半哄半迫着拉出了房间,然后国军就向我军投诚了,就这样,长春顺利的解放了。当时被迫向我军投诚的守城国军长官郑洞国被送到我军的某一解放区,当时在被送到目的地的路上,我军的很多领导都对郑洞国做了思想工作,总之中心就是希望郑洞国可以真心实意的投降,而不是心有怨气。可是当时已经存了死志的郑洞国根本听不进去。他也明确地和劝他的那些领导说到:“我是不会向共产党臣服的,我也不会去出席你们的宴会,以后我也一定不会为你们工作...”
心结解开
因为当时的郑洞国完全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所以在他“投诚”后的前一段时间里面,他确实就像当初说的一样,并没有为我党工作,只是在人民群众中做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但是他也并没有就此闲下来,因为战乱年代的时候需要打仗,所以他的很多次学业也因此中断,所以已经不在军中担任要职的郑洞国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习了。于是平时闲下来的时候他经常会看一些军事方面的资料和文章,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我们国家领袖的很多理论著作,也终于能够更深层次地去认识我们这个组织。
郑洞国
而且,在看到我党带领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已经越来越安定的社会,越来越幸福的人民,郑洞国对于国民党的那种近乎于偏执的“愚忠”也开始有了些动摇。而在他过着普通百姓生活的这段时间了,还是有我党的很多领导人时常的上门拜访,终于他也不再有那么多的抵触情绪了。等到五零年的时候,我们的周总理亲自接见了这位忠诚的将领,二人之间相谈甚欢。
就这样,郑洞国的心被我党的真诚逐渐打开了,并且在这之后,他也终于接受了我党的邀请,再一次地回到了政治中心,开始为我党进行工作。在这之后,他相继在水利部以及国防部担任要职,并且连续担任了三届的民革中央副主席。但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亲自参与过很多次的战斗,所以郑洞国在建国之后身体总是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毛病,但即使是这样客观的条件也没能阻止了他想为国家建设事业出力的决心。在他人生的后期,他也一直将精力投放在两岸间友好交流的工作中去,为我们国家能够早日实现统一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郑洞国晚年
在郑洞国88岁的时候,因为疾病在北京去世,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为他效忠的组织、之后心甘情愿为我们的国家工作,在这中间他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并且在两岸交流的工作中投入了很大的心血,为两岸成功的交往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在郑洞国同志去世之后,两岸的同胞也自发地为他举行了悼念仪式,为这位爱国将士祭奠。
直到郑洞国去世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后代们在提到郑洞国的时候,还是会非常的激动,他的孩子们始终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值得世人铭记的大英雄,也是一位有学识的将才。他的后辈也始终以他为榜样,最终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妻子结局
郑洞国的妻子是一位非常的美丽,她出生在一九一六年,是江西人,也是从小开始就一直接受着教育,所以是一位有颜有才的女子,她就是郑洞国的第二任妻子陈碧连。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的第三年,在一次去往战场的路上,郑洞国在一位友人的家中认识了陈碧连。
陈碧连
那时的郑洞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但陈碧连却仅仅只有17岁,但是即使有十几岁的年龄差距,二人却还是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可以说是非常的投缘,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之后就结了婚。但是因为郑洞国一直在外打仗,所以他们二人见面的机会其实不是很多,所以他们二人也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之后郑洞国又相继参加了境外战争以及后来的内战,所以夫妻二人的生活总是很不安定,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二人才彻底的稳定下来。
然而生活仿佛总是与这两人过不去一般,当郑洞国前往北京工作时,已经对二人生活总是不稳定颇有怨气的陈碧连终于还是寻找了借口拒绝再与丈夫本奔波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夫妻二人最终选择了离婚。之后,陈碧连又有过一次婚姻,但是由于丈夫生病去世,最终还是自己一个人生活。由于一个人生活得很是困难,在组织了解了情况之后给她安排了工作以保障生活,最后在二零零六年的时候逝世。
视频链接:他是国民党将领,曾率数万国军投诚,死后为何会受两岸追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