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轮渡,是这座城市的一张脸孔,一扇窗口,一段历史,一部故事……
那一张张老船票,带你登上数十载芳华岁月的客船;
那一艘艘鲁胶渡渡轮,承担了多少家庭的温暖与牵挂,承载着两岸的集体记忆,也记录着我们的岁月青春。
那一张张老照片,是时代的印记,历史的风云,无数人的酸甜苦辣……
我们或许无法亲身经历过去,但可以品鉴历史,在逝去的岁月里回望往昔的故事与今天的成长。
9月26日上午9:58分
让我们一起聚焦
四川路21号青岛轮渡候船厅
轮渡记忆展隆重启幕
镜头里的青岛轮渡:一场跨越时光的流动记忆!
有轮渡的城市
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青岛轮渡即是如此
在无数人的记忆里
两岸间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
半小时或一小时一班
往来青岛和黄岛之间
她曾是无数市区、黄岛居民每天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
那些年,她就是横跨海湾的一道靓丽彩虹。她的开通与运行,曾为无数人跨海出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青岛轮渡开通前,小港是青岛连接黄岛、胶南的唯一一条海上通道,曾在青岛的港口运输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青岛小港码头前的人力车夫。
自开埠以来,小港的海上客运航线遍布青岛周边及山东和东北、苏北等沿海小港口。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胶州湾民船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小港,海西各岛以及胶县土产输入,悉集于此。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对青岛的统治,小港码头同时又成为承接向东北运送劳力的主要海上通道。民国以来,小港码头是当时闯关东的主要输出口,很多去东北的人就是从小港离开青岛的。
解放前,胶州湾内的小火轮均由小港上下船,先后有小港至阴岛(今红岛)东大洋、海西红石崖、小石头、薛家岛安子等4条航线,每天都有几班客运轮船。同时还有至连云港、日照石臼所等南下客运航线。
曾经小港至黄岛的鲁民106木制客船
建国后,小港至山东周边地方客运航线陆续恢复。五十年代,小港码头客运主要由青岛海运局承担,小港湾内有鲁民编号的小型客轮往返青岛至黄岛以及周边地区的近海码头。
改革开放后期,由于陆路交通日渐便捷,海上客运旅客减少,1985年青岛至石臼所客运航线停航。至1986年小港所辖航线,只有青岛至黄岛和薛家岛两条。
1994年,青岛轮渡准备渡海的各种车辆。(王群摄影)
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革命委员会从昌潍地区分出,归属青岛市,成为青岛市黄岛区,县级市区建置,驻地黄岛。1985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黄岛区奠基,黄岛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九十年代初,轮渡开通后,黄岛轮渡周边景象。
青岛至黄岛陆地相距113公里,海上相距仅7.5公里,轮渡开通前,从青岛到黄岛除了小港定时始发的客轮外,两岸间的人们出行、办事极其不便。开车更是要两个半多小时,而且交通成本也高。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青岛市出于经济发展,即准备在青岛与黄岛之间建轮渡工程,告别“青黄不接”的时代。
1986年,建成初期的青岛轮渡码头。(张岩摄影)
青黄轮渡工程作为当时青岛市十三项重点工程之一,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青黄轮渡作为联系青岛市东西两海岸的交通枢纽,建设开通势在必行。
经过论证、勘探、规划和设计,1985年12月和1986年4月,青岛轮渡站和黄岛轮渡站先后破土动工。
航行中的鲁胶渡2号(刘嘉磊摄影)
1986年,两艘从日本购买的二手滚装船开进青岛轮渡站,分别命名为鲁胶渡1轮和鲁胶渡2轮。
1986年12月28日,青岛与黄岛轮渡航线正式开通,结束了“青黄不接”的历史,推动了青岛的改革开放,加快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的迅速发展。轮渡开通后,青岛与黄岛之间缩短到了不到半小时的航程,极大地方便了两岸人民的出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黄岛的快速发展,轮渡逐渐步入快车道,车、客流量逐年增加。轮渡鼎盛时期,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有时候要等好几个小时才能上船,乘客和车辆能排到青岛轮渡大门口的四川路上。
青岛轮渡
一种记忆与情怀
一种思念和祝福
在码头停泊靠岸的
除了乘客与车辆
还有离愁别绪、挂肚牵肠
青岛轮渡,作为一道别样的海上风景与交通方式,见证了青岛与黄岛间的发展轨迹与往来间的人生百态,承载了过去许多年的生活印痕与城市历史。
航行中的鲁胶渡5号(刘嘉磊摄影)
青黄两岸间的渡船,一直深度参与着城市的发展,无论是曾经小港发出的划子舢板,还是不同时期的各种渡轮,以及后来青黄轮渡的开通运行,都已被深深植入了大青岛的城市基因,构成了极其鲜明的城市印象,从中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灵魂,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温度。
回望过去青黄间的轮渡岁月,仿若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场景近在眼前。商贾往来中,过海谈笑间,时光就在滔滔大海中不断流逝。
2010年,黄岛轮渡侯船厅。(华龙摄影)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更新,人们的出行有了更多方式的选择。桥隧的开通,那一艘艘熟悉的鲁胶渡渡轮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悄然退出了时代生活的舞台。隧道桥梁的便利,逐渐融入现代都市生活,而人们对于轮渡朴实和缓的印象,却依旧深刻。
许是离不开大海的孕育,如今的轮渡以海上观光的形式蝶变重生。
曾经两岸通行的渡轮,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切片。
从承载一片大海划开的两岸经略交融,到担起城市观光游览之责,那些一趟趟往返的船只上承载的,是傍水而生的城市在一片汪洋大海中所孕育的不断繁华。
2010年,航行中的鲁胶渡2号。(刘嘉磊摄影)
再回首
那些年
我们一起坐过的
青岛与黄岛间的渡轮
是否也有你
至今念念不忘的美好回忆?
2012年,青岛轮渡站前。(刘嘉磊摄影)
9月26日,让我们一起相约四川路21号轮渡候船厅,轮渡记忆展,寻找往日情怀!
轮渡记忆展得到了张岩、王群、张冠英、郭明华、张泉、毕联奎、逄淑才、盛显军、李黎明、李知生、刘嘉磊、赵乐鑫、曲鑫、曲法纯、华龙等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真诚感谢!
本次展览共展出图片百余幅,直观而生动地展现了青岛轮渡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初胶州湾东岸的码头兴建,到青岛轮渡地块的历史变迁;从1986年青岛轮渡的建成开通,到一桥一隧通车后轮渡交通的使命结束;从旅游观光的尝试初始,再到今日蝶变归来的崭新轮渡。百余年的时光随着一帧帧老照片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钩沉起青岛人心底那份深深的记忆与情怀。
2012年,青岛轮渡码头,与海上航行的鲁胶渡7号。(刘嘉磊摄影)
青岛轮渡,你的故事、我的故事,这座城市的故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