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淡灯花

惜无良斧雕琼手,总觉蟾宫玉桂差。

得应清光诗凿就,浮窗人影淡灯花。

惜无良斧雕琼手,首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技艺或能力的遗憾。他渴望拥有像工匠般精湛的技艺(以“良斧”喻之),能够雕琢出如同美玉般无瑕的艺术品(以“琼”代指美玉)。这里的“雕琼手”既是对高超技艺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创造的渴望。

总觉蟾宫玉桂差,第二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遗憾之感。诗人以“蟾宫玉桂”这一古典意象(常用来象征高洁与美好,如月宫中的桂树)为例,说明即便是如此美好的事物,在他眼中也总觉得有所不足,透露出一种对完美境界的执着追求和难以达成的淡淡失落。

得应清光诗凿就,第三句笔锋一转,从对外部世界的遗憾转向内心的自我实现。诗人意识到,或许真正的美好不在于外在的雕琢,而在于内心的感悟与表达。他通过诗歌这一“凿子”,在心灵的清光中凿出了自己的世界。这里的“清光”既指月光之清澈,也喻指心灵的纯净与明澈;“诗凿就”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以诗为工具,雕琢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

浮窗人影淡灯花,末句以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收束全诗。在淡淡的灯光下,窗上浮动着人影,与窗外的灯花相映成趣。这“淡灯花”不仅实指窗外微弱的灯光与花影,更象征着诗人内心那份经过诗歌洗礼后的淡泊与宁静。整句诗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内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在追求与遗憾之后找到的心灵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萍自流

月渐团栾岁渐秋,窗花一夕载轻愁。

天涯梦有风波恶,才棹剡溪萍自流。

月渐团栾岁渐秋,开篇即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月渐团栾”指的是月亮逐渐变得圆满,预示着中秋将至,也象征着时间的不断积累和岁月的推进;“岁渐秋”则直接指出了季节已经进入秋天,万物开始进入收获或凋零的阶段,暗含了人生也如自然般经历着种种变化。

窗花一夕载轻愁,此句通过“窗花”与“轻愁”的结合,营造了室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窗花”可能是指窗纸上的剪影或窗外的景致在窗上形成的影子,也可能暗喻着窗内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一夕载轻愁”则表达了这轻愁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涌上心头,让人难以释怀。

天涯梦有风波恶,这一句将思绪转向了远方的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天涯梦”指的是诗人心中对于远方、对于梦想的追求与向往;“风波恶”则形象地描绘了实现梦想道路上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和险恶环境。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艰辛与不易。

才棹剡溪萍自流,末句以“才棹剡溪”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超脱与自我放逐的豁达态度。“剡溪”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提及的隐逸之地,象征着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生活;“萍自流”则指浮萍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漂流,不受外界干扰。诗人以“才棹剡溪萍自流”自喻,表示自己已经或即将选择这样一种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再过分执着于天涯之梦的风波与险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第一秋

云幻檐光冷月流,河山万里此登楼。

庾公酒尽元龙兴,不负人间第一秋。

首句“云幻檐光冷月流”,以云、檐光、冷月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幅清冷而变幻莫测的秋夜图景。云彩在月光下变幻着形态,檐角反射出的光芒与流动的冷月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次句“河山万里此登楼”,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俯瞰万里河山,视野开阔,心胸也随之豁然开朗。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之高,更寓意着诗人胸怀之广,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第三句“庾公酒尽元龙兴”,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庾公,即东晋时期的庾亮,以风流儒雅著称;元龙,则指三国时期的陈登,字元龙,有豪气干云之志。这里诗人以“庾公酒尽”象征着一种闲适与洒脱,而“元龙兴”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那股不甘平庸、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两者相结合,既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名士的仰慕之情,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末句“不负人间第一秋”,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第一秋”来形容这个秋天,既强调了其特殊性,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秋天的珍视与热爱。而“不负”二字,则更是掷地有声,表达了诗人决心不辜负这大好时光,要在这“第一秋”中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决心和信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与豪情壮志,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十里归

贳酒诗无白袂衣,南山北牖碧云稀。

天凉秋水团圞月,早步虚声十里归。

首句“贳酒诗无白袂衣”,以“贳酒”二字开篇,暗示了诗人在归途中或许曾以酒助兴,而“诗无白袂衣”则可能意味着诗人虽未身着华服,但心中有诗,不以物质为意,更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自由。这里的“白袂衣”常用来象征高雅或富贵,而诗人却言“无”,显示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次句“南山北牖碧云稀”,转而描绘归途中的自然景色。南山高耸,北窗(牖)明亮,碧云渐渐稀少,预示着天色将晚或季节转换。这一句不仅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为全诗增添了几分悠远与苍凉之感。

第三句“天凉秋水团圞月”,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与美好。天气转凉,秋水清澈,一轮明月倒映其中,宛如团圆之状。这里的“团圞月”不仅描绘了月亮的圆满形态,也寄托了诗人对团圆、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天凉”二字也与首句的“贳酒”相呼应,暗示了诗人在微凉的秋夜中借酒消愁或抒发情怀。

末句“早步虚声十里归”,以归途中的脚步声作结,却言“虚声”,给人以空灵、飘渺之感。这里的“虚声”可能是指脚步声在空旷的夜色中回荡产生的回音,也可能是指诗人内心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之声。而“十里归”则明确指出了归途的距离之长,与前面的“早步”相结合,更显得诗人归心似箭却又步履从容的洒脱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