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师小房(上)在深博画青铜器及其绘制的传统服饰作品(下)。
深圳新闻网2024年9月23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在深圳,有一群博物馆里的“灵魂画手”,文物展柜前,他们静静地拿起画笔,开启一场跨越千百年的时空对话。一笔一画间,璀璨瑰宝和盛世文化在古今之间碰撞,那些蒙尘的文物在他们笔下顿时有了温度与光彩。随着这些画面的流传,古老文物的信息也传递给了更多的人,感染了更多人。这群“灵魂画手”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去发挥自己的热量,解锁文化的密码,让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
古风少年成博物馆风景线
在深圳多个博物馆的展厅中,人们常能看到一位身穿飘逸汉服的古风少年。他静静地站在展柜前,在一块便捷的水彩板上从容调色,又不疾不徐地在纸上勾画涂抹。很快,纸上出现了典雅的青铜器、玲珑的玻璃器、熠熠发光的金银器或拙朴的古代陶器。画面中,古典文化的韵味与现代构图完美融合,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美感,而这一位古风少年本人也成了博物馆里的一道风景线。
古风少年姓房,是一位艺术设计师。小房自幼左耳失聪,性格内向。最初,他特别害怕有人围观自己写生,后来,小房克服了在人群中的恐惧。他说:“修炼自己的内心,心越静,画越稳。”
怎么样才算画得好呢?在小房看来,手绘写生是纯粹的、发自内心的,没有所谓的好坏,更不应该有所束缚。画画的状态应该真诚而勇敢,像个孩子般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世界。此外,小房还建议大家积极将这些画作发布到各平台上进行文博科普宣传,激发更多人对文物保护的热情与兴趣。
小房常将在博物馆的手绘作品做成图片、明信片或者日历,盖上特别的印章,精美又文化味十足,收获了不少年轻粉丝。
娄烜烜(上右)和她的手绘文物作品(下)。
在博物馆手绘让生活变美好
娄烜烜也是一位常在博物馆用画笔做记录的深圳人。她的背包里从来不缺纸笔颜料,只为随时能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看到的有趣人或物。她时不时还会制造小惊喜,比如将自己的画作为礼物赠送给陌生人。
现在,娄烜烜是博物馆手绘常客,她发现,博物馆的展品里有许多平时不会留意的细节,而那些细节是特别令人着迷的。
“这种看展形式让我受益不少,不仅提高了专注力也提高了观察力。每次拿起画本翻看之前的看展笔记,看展的情节一一浮现,我可以慢慢回味展品的各种细节,真是乐在其中。”
2021年,深圳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征稿活动,娄烜烜画的《猪笼草》被选中,挂在了博物馆展厅里。最近,她还出版了自己的著作《画语·画记》。她说:“突然有种从量变到质变的收获体验,也许这就是我和博物馆的缘分。”
娄烜烜不仅关注博物馆的展品,也关注博物馆里的人,她为那些有灵性的观众画像,为默默付出的志愿者画像,为辛苦的工作人员画像。她说,很感谢生活中一切美好的相遇。“爱上博物馆,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
刘乐然和自己的博物馆手绘。
小画手享受完工的“咔嚓”一刻
深圳博物馆里的“灵魂画手”还有小朋友。来自罗湖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五年级的小朋友刘乐然今年10岁,背包里永远都有画具。因为家离深圳博物馆古代历史馆较近,所以他经常挎上包,骑上单车就过去了,假期里他也常去博物馆画画。他画过青铜器、航海古船模型、云冈石窟雕像……一张张惟妙惟肖的画作,让成年人都惊叹这个孩子的艺术天赋。
面对有“距离感”的文物,孩子大多在博物馆里待不住。乐然说,自己最初也待不住,但后来画多了,他发现文物的形式和图案都很美,而且还有特别的含义,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感觉很有意思。“我的感受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魅力。”在博物馆画速写,乐然最享受的就是画完后,拍上一张对影打卡照,那个时候可自豪了:“我又画完一件文物了!”
乐然妈妈会在绘画方面对孩子有些引导,但对孩子具体画作不会给任何建议,更不会去限制他的想法。她认为,博物馆里画文物对小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博物馆的展品和内容都是可以打动人心的,是小孩能够感受到的。他觉得好的美的东西,自然就会去传承。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