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方政府和当地的居民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地的财政收入。

毕竟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大部分都由自己支配。

本地的财政收入越多,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资金也就越充裕。

资金充裕了,地方政府才能投资建设更多的利民设施,出台更多的利民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地方财政收入的多少,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是呈正相关的。

按理说我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该是越来越多才对。

可奇怪的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却纷纷哭穷,表示自己的财政收入十分吃紧。

那么地方财政吃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看完本文,你就会知道,原来地方财政是因为这些原因才吃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疫情影响地方财政收支

近几年里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的最重要因素,莫过于新冠疫情。

一方面,新冠疫情极大地降低了地方财政收入。

读者朋友们都经历过新冠疫情,对彼时的防控生活或许记忆犹新。

为了降低新冠疫情传播风险、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大部分居民被迫在家里隔离,足不出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既不能到公司上班,也不能外出旅游。

而既不能上班工作又不能外出旅游,不仅会对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对地方财政收入来说,同样也是不小的打击。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当地的税收息息相关。

税收又从哪里来呢?自然是靠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只要消费了,消费者就要交消费税和增值税。

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则要交营业税和所得税。

这些税收,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而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居家生活,普通群众无法外出消费,很多大中小型企业也因之无法维持公司的正常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而然地,地方政府的税收缩水,地方财政的收入也跟着下降。

此外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许多基础设施,如地铁、火车站、机场等都是需要公众使用才能收回成本的。

但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出行次数锐减,地铁、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次数也大降。

相关单位的车票收入减少,从而也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的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财政的支出。

要知道在居家防控期间,居民不能外出,自然也无法买菜做饭。

那么所有防控区域居民的吃喝,都要靠政府来保障。

而政府提供的饮食保障,大多情况下不会向居民收取费用,因而也就增加了地方财政的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疫情期间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词,莫过于“核酸检测”。

当时出行要核酸检测,上班要核酸检测,学生入校上学同样需要核酸检测。

在初期我们进行核酸检测还是需要自费的,但随着疫情防控局势的逐渐严峻,全民核酸普及开来。

而全民核这种公共服务措施,也需要地方财政提供支持,无疑更加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除了核酸检测以外,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间需要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很多。

像方舱医院、核酸小屋等,都是需要地方财政来支付的。

而这些设施虽然不一定都能派上用场,但在当时的疫情防控形势之下,却是未雨绸缪的必然选择。

二、房地产市场遇冷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遇冷的房地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纳闷,房地产市场遇冷,已经买了房子和等着卖房子的难过可以理解。

可地方政府又不是房地产企业,为什么财政收入会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呢?

其实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靠土地出让金支撑着。

什么是土地出让金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地方政府“卖地”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我国的土地所有权都归国家所有,因此如果想要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必须要经过地方政府的同意。

而在前些年房地产市场火热的时候,许多公司投身房地产行业。

其第一要务就是向政府缴纳土地出让金来获得土地的使用权,从而在这片土地上盖楼、卖房。

在一些发达地区,可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产业,能够稳定地为政府提供税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相关的产业链发展的并不完善。

对于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而言,手中掌握的土地使用权,可能就是最稀缺、最值钱的资源。

在房地产市场火爆的以往,各大房产公司明争暗斗,向政府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也水涨船高,支撑起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而自楼市遇冷以后,许多公司纷纷退出房地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方政府能够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大不如前,财政自然也就更加吃紧。

第二,房地产市场火热能够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

当我们买房的时候,要向政府缴纳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款。

当我们卖房的时候,也要向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税款。

而这些税款的金额,是与房产价格直接挂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地产市场越火热,房产的价格就越高,政府的相关税收也就随之增高。

相反地,随着近来房地产市场的一路走低,房产价格也持续下降。

房产交易额降低,地方政府所获得的相关税收也就越来越少了。

三、债台高筑,影响地方政府的信誉

第三个影响地方财政的重要因素,就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已经超过了60万亿。

这是什么概念,几乎接近我国2023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那么地方政府为什么能欠这么多钱呢?也有着如下两个原因。

第一,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覆盖不了自身的财政支出,只能举债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处处都是花钱的地方。

没钱的地方政府面对着自己“没钱的预算”,要借债来完成。

而有钱的地方政府则面对着“有钱的预算”,各种民生项目、基础建设工程,往往也要靠借债来承担。

日积月累,债务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国家背书让地方政府借债“有恃无恐”。

当然如果你只有借债的需求,而没有还债的能力,银行也往往不会贷款给你。

而地方政府借债相较于个人或者企业借贷,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国家背书。

地方政府的背后是国家,就意味着地方政府会拥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即财政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算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也会有国家转移支付来兜底。

换言之只要国家存在,那么地方政府的这些债务,就会得到承认,就不会被“赖掉”。

因此银行也就更加原意贷款给地方政府。

另一方面,上文提到的60万亿其实只是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这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许多“隐性债务”,那么什么又叫做“隐性债务”呢?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因为财政收支不平衡、而大举借债又不太合适。

于是就成立了一些国资企业、投资机构和金融公司,由这些企业出面来找银行贷款。

上文说过,地方政府的背后有国家,而这些国资企业的背后则是地方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相当于,这些国资企业也拥有国家背书。

国家的信誉自然是最高的,那么银行也自然无法拒绝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

而这些贷款被用于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公共服务支出当中,也是不计入地方政府债务的。

因此我们说,除了60万亿的显性债务以外,地方政府还背负着一笔数额庞大的隐性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及时地偿还这些债务,其实地方财政还是能够正常地运转下去。

可关键就在于很多地方政府不能及时还钱,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确实没钱。

当时借钱就是因为没钱,借的钱花出去了,地方政府的自身财政收入仍然没有起色,自然也就无力偿还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但偿债事项的优先级却非常低。

也就是说,虽然地方政府有钱,但还有很多比偿债更重要的用途。

所以偿还债务的事,就被暂时放到一边。

银行也只能延期债务,但随着许多地方政府的债台高筑,银行也不愿意再借钱给地方政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债的路子走不通,对地方政府无疑是雪上加霜,财政也就更加吃紧了。

总结

地方政府财政吃紧,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

从地方政府本身而言,许多棘手的问题无法避免,那就应该想办法开源节流,使收支相抵甚至产生盈余。

只要地方政府能够控制自身支出、优化收入来源,一定能解决地方财政吃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