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传习录》里,王阳明和陆原静的来往书信,王阳明说:你的来信里又写到:
“您又认为‘照心非动也’,这难道是因为照心依循天理,所以才是静而非动的吗?
‘妄心亦照也’,这难道是因为良知未曾不在妄心中,又未曾不在妄心中明细体察,而人的视听言动只要不太过的就全是天理吗?
你既然说妄心亦是照,那么照心也就是妄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它们还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照心也是妄,那如何用这个妄之照,来达到至诚无息的圣人境地呢?我仍不能理解,敬请再指教。”
以上是陆原静在信中问王阳明的内容,我们来看王阳明是怎么回答的。
王阳明说:“照心非动”,因为它起源于本体天然的明觉,所以不曾有所动。有所动即为妄了。
“妄心亦照”,因为本体天然的明觉未曾不在妄心中,只是有所动而已,如果无所动就是照心了。
无妄、无照,并不是把妄看成照,把照看成妄。如果说照心为照,妄心为妄,这还是有妄、有照。
有妄、有照,就依然还是两个心。一心分为二,就会停息。无妄、无照就不是两个心,心为一,从而也就运动不止了。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照心?前面王阳明说过:“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
所以照心其实就是良知,就是真心,良知就像镜子一样,有个能照的功能,能照见万物。
镜子这个能照的功夫一直都在,不会失去,失去了能照的功能,就不能叫作镜子了。
良知也是如此,良知如果失去了能照的功能,就不能叫做良知了,这就是本觉,本来就有的,所以才说「照心非动也」,你一动就不是了。
不过镜子照物是无心而照,不会动心。但我们的良知照物往往容易动心而生欲,所以一动就是妄心了,那么就不能动,所以「照心非动也」。
即使镜子被灰尘遮蔽了,但是它能照的作用依然还在,不会因为镜子被灰尘遮蔽了,就不能照了。
良知也是如此,不会因为起了妄念,良知就不能照了,这个照一直都在,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所以王阳明前面说:“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但人不知存,则有时而或放耳。虽昏塞之极,而良知未尝不明。”
也就是王阳明这里说的:「“妄心亦照”者,以其本体明觉之自然者,未尝不在于其中,但有所动耳。无所动即照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