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传习录》里,王阳明和陆原静的来往书信,王阳明说:你的来信里写到:

“聪明睿知,真的是人天生的资质吗?仁义礼知,真的是人的本性吗?喜怒哀乐,真的是人原本就有的性情吗?私欲和客气,究竟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古代的英才,比如张良、董仲舒、黄宪、诸葛亮、王通、韩琦、范仲淹等等,他们功德卓著,都是由良知生发出来的,后人却不认为他们是通晓圣道的人,这是为何呢?

如果说这是因为他们的资质天生便是优良的,那么那些生知安行的人,岂不是还不如那些学知利行、困知勉行的人吗?

我自己私下里觉得,认为他们对道的认识不全面还可以,但是如果说他们完全不识圣道,就恐怕是后世儒生崇尚背诵训诂,对他们产生了偏见。这样说对不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是陆原静在信中问王阳明的内容,我们先来看王阳明是怎么回答的。

王阳明说:性一而已。仁义礼知,是性之性也;聪明睿智,是性的资质;喜怒哀乐,是性之情。私欲、客气是性之障碍。

性的资质有清和浊的区分,所以情感会有过分或者不足,而私欲遮蔽的就有深有浅。私欲、客气是一种病的两个痛处,并非两件事情。

张良、黄宪、诸葛亮以及韩琦、范仲淹等人,都是天生拥有美好的资质者,虽不能说他们完全知晓圣学,但他们自然与天道的许多地方都巧妙暗合,他们的学问离圣道已然不远了。

假使他们完全闻学知道了,便成了“伊尹、傅说、周公、召公”般的圣人了。

至于文中子王通,也不能说他不知学,虽然他的书大多出自徒弟们的记载,中间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但他学问的大概轮廓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只是现在年代相隔很远,没有确切的凭据,不能凭空臆断他的学问究竟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