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路上留下了太多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无数的革命英雄和先驱怀着不畏生死之心,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坚硬的城墙,让无数军民拥有了生的希望。

这其中浓重的一笔便是发生在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上。在日军阻击战中,为了给连队主力和无数老百姓争取充裕的撤离时间,五名战士选择了一条无路可退的绝路,与日军浴血奋战,在确认胜利完成任务后,毅然纵身跳下万丈悬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狼牙山五壮士,其中一名战士就是葛振林,他和战友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此役之后,葛振林继续为祖国的和平与解放努力战斗,屡建战功,并代替另外三名殉国战友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

1986年,葛振林再次回到狼牙山的的时候,望着远处的棋盘陀主峰,半晌说不出话来,眼睛都湿润了,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为军民英勇奋战,狼牙山上慷慨赴死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开始大举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进攻,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了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妄图歼灭当地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当时,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某部第七连负责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撤离任务后,七连决定留下第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以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

为了能够顺利掩护连队转移,就必须要拖住敌人,五名战士按计划将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狼牙山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形,一次次地痛击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班长马宝玉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找准时机,每次都是等敌人靠近了,再下命令狠狠地打。战士们也是咬紧牙关、豁出性命地使劲打。副班长葛振林每打一枪都会大吼一声,发泄他满腔的怒火,也是要告诉敌人,中国人永不后退。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都是要抡圆了胳膊往外扔,这样才能使出浑身的力气,才能投得远,炸死远处的敌人。

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也是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让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只见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要知道,对面的敌人人数是他们的几百倍,而在他们的脸上丝毫没有显示出惧怕,只有坚毅和果决。

敌人的进攻是一波接一波,葛振林和其他战友们一波接一波地将敌人打退,就这样,他们顺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可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生路,走这条路很快就可以追上连队,但敌人紧跟其后,很容易让敌人发现连队和老百姓,掩护任务功亏一篑;另一条路是死路,通往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峭壁,意味着他们上去了就没有了退路。

这时,班长马宝玉用坚定的眼神扫视了一遍四名战士,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然后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毫不犹豫地紧跟在班长身后,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名战士一边向顶峰攀登,一边向敌人猛烈地射击,他们利用大树和岩石作掩护,又打死了许多敌人。由于山上地形险要,又都是大树和岩石,敌人被他们打得晕头转向,还以为跟他们作战的是一个连的兵力,万万不会想到他们只有五个人。

到了狼牙山顶的莲花峰,五名战士居高临下,继续向敌人猛攻。眼看着不少敌人像下饺子一样纷纷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五名战士与敌人持续奋战了数个小时,班长马宝玉受了伤,子弹也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

胡福才刚要拧开手榴弹的盖子,马宝玉一个箭步上前,夺过手榴弹别在腰间,紧接着他猛地拿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高高举过头顶,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其他四人也立即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

顿时,石头像冰雹一样从山顶落下,山坡上传来敌人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响彻山谷,只见敌人纷纷滚落深谷,那场面真叫人振奋人心。

不久又一波敌人冲上来了,马宝玉拧开手榴弹,使出全身力气向敌人扔去,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上顶峰,深情地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眼中闪着熠熠光芒。转过头,眼神变得犀利无比,望向还在往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而自豪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将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为了不当俘虏,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毫不犹豫地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紧接着,葛振林和其他战士们也都昂首挺胸、大义凛然地相继从山顶跳下了数十丈深的悬崖。狼牙上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而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响彻山谷,荡气回肠。

奇迹生还,屡建战功,晚年生活简朴

不幸的是,班长马宝玉、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幸运的是,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挂在了山腰的树枝上,才得以幸免于难,活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葛振林跳下山崖后,身体不断地碰撞着树。求生的本能使他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去抓树枝,最后终于被并排的几棵小树挡住。敌人胡乱地向崖下放枪,子弹呼呼地从葛振林头上飞过。

敌人走后,葛振林与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用尽力气往部队撤退的方向爬,浑身是血,被逃难途经此地的19岁的余药夫发现。余药夫将他们一个一个地背到了附近的庙里,还找到了懂医术的道士给他们上了些药,休养三天后,葛振林和宋学义就出发去找大部队了。

找到大部队后,葛振林和宋学义一同到抗大二分校学习深造,他将对其他三位战友的死的悲痛转化为动力,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抗战结束直至建国初,葛振林先后参加了天津、张家口、太原战役,还参加了江西剿匪战,最后一役是抗美援朝,屡建战功。

葛振林觉得老班长和其他两位战友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一直陪伴着他,鼓励他奋勇前进。

“我养好伤,拿起枪,继续奔赴战场。先后参加了十六七次战斗,立过功,受过奖,组织上还送我到学校学习。我文化浅,但我要克服这些困难。几十年来,一直激励我的是狼牙山崖下牺牲的战友……”葛振林曾如此深情地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停战后,葛振林回到国内,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

离休后,葛振林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关心青少年成长上,曾任衡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担任衡阳市20多所中小学、全国近200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并先后应邀到全国十多个省市的部队、机关、学校、厂矿以及监狱、劳改农场等单位,作报告400余场次。

虽然葛振林很少向中小学生忆述狼牙山那一幕,但每次他都叮嘱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好条件,好好学习,祖国的江山打得多不容易啊!”

回忆起件件往事,葛振林的大儿子葛长生感慨地说:“父亲给孩子们上课,经常是拄着拐杖走路去、走路回,别人派车来接送,他不坐,也不收一分钱讲课费,不在外面吃一餐饭。”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了表彰这一壮举,晋察冀军区在狼牙山主峰建造了一座“三烈士纪念塔”,来纪念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不屈不挠的革命主义精神。1959年5月,“三烈士纪念塔”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葛振林从来不以英雄自居,一直坚持着当年八路军艰苦朴素的优良品德,勤俭节约,安贫乐道。葛振华的家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四合院,120平米,坐落在衡阳市警备区旁边。

室内布局陈旧,没有什么时新的家具和电器,在最显眼处摆放着一个“革命老人”的红匾和镶在镜框里的老照片,十分引人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室内还有一个七八平米的的书房,极为简朴,在旧式书柜中整齐地摆放着马列主义文集和军事书籍,唯一显眼的是书桌旁的一张崭新的真皮沙发,但葛振林却一直不舍得坐。

葛振林离休后,衣着十分朴素,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经常是穿了又穿。

在生病住院期间,因为天气寒冷,护士给葛振林打开空调,葛振林就自己关上,护士只好趁他睡着了,再给他打开,他睁开眼的第一件事也是伸手去试探一下有没有热风。

他总是和蔼地跟护士说:“国家还不富裕,我们要节省每一度电,每一分钱,支援国家建设。”尽显革命老干部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朴素的高尚品格。

刚正不阿,大义灭亲,将儿子送进劳教所

葛振林有4个儿子,除大儿子葛长生外,其余三个儿子都是普通工人,葛长生当兵留任广州军区,现为师级文职,二子葛宪松在衡阳铁路电视台当维修工,三子葛拥宪因工厂效益不好下岗在家,四子葛拥进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和老人住在一起。

但葛振林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也绝不会为儿子的就业找关系,他经常对儿孙们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对不起共产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葛振林的孙子发高烧,老伴便让葛振林打电话给衡阳市警备区干休所,要求派车, 葛老也慌了神,急忙到房里打电话,可刚拿起电话又放了下来。

他对老伴说:“你还是叫他妈妈背着孩子坐公共汽车到医院吧。”老伴不答应说:“平时不指望你派车,今天孙子要上医院,要台车不行?你不打这个电话我来打。”葛振林立即发火说:“你敢!”。

最后没办法,老伴只有让儿媳冒着烈日背着孙子挤公共汽车上医院。后来,他的这个孙子考上军校,也没利用他的一点关系,直到军校毕业之后,很多同学还不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的孙子。

1993年,三儿子葛拥宪因吸毒被警方抓获。葛振林敲着拐棍告诫三儿子,“吸毒是犯罪,会让你掉脑瓜的……”

禁不住毒瘾的老三后又偷取中央军委授予葛振林的“红旗勋章”换成海洛因吸食,葛振林便向当地的黄茶岭派出所举报,派出所担心影响葛振林的形象,没有拘捕葛拥宪,只是对他进行教育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既是我的儿子,又是一个普通公民,这样下去既害己又害别人,更会危害社会,到那时还怎么顾惜我的老脸?”葛振林拄着拐棍来到衡阳市公安局递交申请,要求对三儿子进行劳教强制戒毒。

全国禁毒图片巡回展在衡阳开展的时候,葛振林提供三儿子吸毒劳教的照片公开展出,并购买禁毒宣传画册转交给还在劳教所的儿子。老人的刚正不阿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2005年3月23日晚,这位英雄与世长辞,但他的精神却像狼牙山那样永世长存,屹立不倒,激励和影响着无数的下一代,为了建设中国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