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1年5月,一位身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来到山西省阳曲县,寻找着一个被寄养的孩子。她叫张文,是一位经历过长征、参与过抗日战争的老革命。

那么张文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要寻找一个寄养的孩子?这个孩子与她又有何渊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找孩子

1933年,年仅18岁的张文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启了她的革命生涯,两年后她随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作为为数不多能完整走完长征的女红军,张文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

1936年5月30日,在四川省的一片荒凉草地上,红四方面军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军运动会,张文站在台上,用她婉转悠扬的声音唱着《打骑兵》,而台下,一位名叫洪学智的年轻军官被她的歌声深深吸引。

相识后不久,在红四军领导和战友们的见证下,张文与洪学智喜结连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革命的道路从不平坦,婚后仅一个月,洪学智就不得不离开妻子,前往红军大学(后来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从1936年到1939年,这对新婚夫妇整整分离了三年,期间还因“张国焘路线”问题一度失去联系,直到1938年,他们才在延安重逢,共同谱写了一段革命伉俪的佳话。

1939年,张文在延安生下了他们的大女儿“醒华”,但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同年初夏,抗日军政大学接到向敌后转移的命令,洪学智夫妇带着刚满月的女儿从延安出发,经过山西多地,最后到达了阳曲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段艰苦的行军途中,为了不暴露队伍的行踪,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女儿暂时寄养在当地。

他们将孩子托付给了阳曲县东峪庄的任宝娃夫妇,后来孩子又被转托给一户姓王的木匠家抚养,取名“红红”。

就这样,两人的孩子辗转几户人家:先是在老乡家,但因老乡摔伤腿,家庭经济困难;然后又被送到邻村一户姓白的人家,但奶水不够;最后,终于在白银翠家找到了安身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白银翠刚生完孩子半个月,却毅然决然地收养了张文的女儿,她不但将两个孩子一同抚养,还将红红视如己出,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要宝贝。

时光飞逝,转眼间十二年过去了,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此时的红红已经10岁,又过了两年,等到一切都稳定下来,张文决定亲自去寻找当年寄养在老乡家的女儿。

张文从北京乘火车,辗转到达山西吕梁的“东西房山”,在一位名叫郭守瑞的好心人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女儿的下落,可具体是哪家人,她也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5月27日,张文来到阳曲县委大院,坚持要见县委书记郭守瑞,谁料第二天,张文在思西村一户人家休息时见到了红红的养母白银翠。

当时张文还不知道这家人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女儿,直到在闲聊中透露一些消息,惊得白银翠喊道:“原来是你呀!你就是把孩子留给我了呀!”

可当张文与女儿相认的那一刻,场面并不像想象中那般温馨——女儿对张文十分陌生,躲在白银翠身后,不愿认这个素未谋面的“亲生母亲”,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生也好,养父母也罢,都恩情难忘

张文虽然心如刀绞,但她理解女儿和养母白银翠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没有强求,而是耐心地等待女儿接受她。

与此同时,正在朝鲜战场上的洪学智收到了找到女儿的消息,他激动万分,立即给郭守瑞和白银翠写了感谢信,还寄去了全家福和醒华的照片,同时送去了800万元(当时的旧币,旧币一万元等于新币一元)作为抚养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回女儿后,张文和洪学智给她改名为“洪醒华”,而回家后,洪醒华大病一场,夫妻俩精心照料,终于使她恢复健康,这个曾经失散的家庭,终于重新团圆。

1967年,洪醒华从吉林医科大学(后改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她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前往甘肃酒泉地区的农村当赤脚医生,继承了父母的革命精神。
1971年,她调到河南工作,后又调到北京邮电部疗养院,不满足于现状的她,还自学了一年中医,随后她又调到新成立的电子部402医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洪醒华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成为了402医院的院长,后来她的丈夫伍光退休后,她辞去了院长职务,随丈夫回到广东顺德,并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任职。
从1993年到2003年,洪醒华在医疗科研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她带领团队研发了我国唯一不含氟利昂的药用气雾剂,获得了20年的国家发明专利,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她的专业能力,也展现了她继承父母革命精神的奋斗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醒华对养母白银翠的感恩之情,更是感人至深,她每月都会寄一部分工资给白银翠,晚年还将白银翠一家接到北京一起生活,直到白银翠去世,这份恩情,诠释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谛。

值得一提的是,洪醒华从未责怪过她的亲生父母张文和洪学智,作为一名医生,她深刻理解父母为了革命和人民所做的牺牲,她常说自己既是红军的女儿,也是农民的女儿,她还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尊敬两对祖父母,其传承革命精神和感恩之心的态度,令人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革命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幸福,甚至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张文对女儿的思念,洪醒华对养母的感恩,以及她在职业生涯中展现的奉献精神,都让人深受感动。

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或许很难想象当年革命者面临的艰难抉择,但是他们的故事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和传颂,它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也激励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忘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丁丽生·悲欢离合总是情——洪学智女儿洪醒华幼年的传奇经历.《江淮文史》·1993年第6期
2.洪学智将军:战火中女儿送人,12年后失而复得.《共产党员(下半月)》.2007年第1期
3.秦璐敏·送别!103岁长征女红军张文逝世[OL]·环球网·2022-03-29
4.洪学智将军:战火中女儿送人 12年后失而复得2006-11-23 中国红色旅游网 -成都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