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金山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山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圆满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确立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促改革,踏踏实实干实事。

今日之金山,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沧桑巨变,金山人民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人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绘就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金山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一、经济总量稳步攀升

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金山县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8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是1997年的18.0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平稳较快增长,年均增速达到4.6%,2023年,金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9.5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人均GDP大幅提升

1980年,金山县人均GDP仅376元,改革开放40年以来,金山区人均GDP以年均14.8%的速度快速增长,每增加一万元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7年和6年,经济水平提高速度不断加快,2005年突破5万元,2017年突破十万元大关, 到2018年,金山人均GDP达到124979元,是1997年人均GDP(10260元)的12.2倍,年均增长12.6%, 到2023年,金山人均GDP达到144595元,是1997年的14.1倍,年均增长1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财政收入迈入新台阶

建国初期,我区财政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金山县财政总收入仅为317.2万元。1984年,金山区财政总收入首度突破亿元大关。改革开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财政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018年,全区财政总收入463.66亿元,是1997年72.9倍。十八大以来,财政总收入累计实现4487.32亿元,年均增长7.5%。2023年,金山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10.92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净区级税收收入达110.4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4.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金山区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产业结构显著变化

1980年,金山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34.2%、43.8%和22.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在金山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对经济推动力不断增强、贡献稳步提高,在2001年逐渐成为全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在2006年达到三个产业之高峰,占比为77.4%。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3.8%,较1997年增长了15.3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金山开始了以轻工业品为主导的工业生产起步,1952年全县984.8万元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占87.3%。1997年,纺织服装服饰业是金山的支柱产业,占比32.9%,2023年,石油化工行业成为了金山区的支柱产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总产值达到848.36亿元,占比33.4%。

进入“十四五”以后,金山工业经济发展已与建国初期不可同日而语,产业规模早已超过千亿。工业聚集效应明显,高新区、碳谷绿湾等两大工业聚集区产值的贡献占全区在地工业总产值的28.1%。

当前,金山主导的四大产业集群②占全区属地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9.6%,将会进一步推动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加完备,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工业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特色发展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

199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22.35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迅速发展,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4.41亿元,2018年实现308.76亿元。2023年,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21.01亿元,是1997年的18.8倍。

其中,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由1997年的1.55亿元增长至18.48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70.73亿元,是1997年的61.5倍,金融业增加值49.75亿元,是1997年的8.4倍。

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为35.14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26.99亿元和17.3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础经济实现重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金山区各大基础经济飞速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体系赫然显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种植业为纲”的单一产业结构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1952年金山农业总产值仅为0.22亿元,粮食产量10.24万吨。粮食作物亩均产值从1978年的160.3元增长至1832.3元,增长了10.4倍。2023年,金山区农业总产值实现26.98亿元,较2018年增长2.5%,是1978年的17.4倍。

全区共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2家,其中国家级4家、市级14家、区级44家;拥有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2023年,绿色食品获证产品达到272个,是2018年的8.5倍;获证产量15.37万吨,是2018年的10.3倍。全年水稻机耕作业面积12745.21公顷,机耕率100%;机收12745.21公顷,机收率100%。

截至2023年,新培育出一批诸如“金山味道”等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工业经济持续提升,建筑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金山区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全区工业整体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工业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18年工业总产值2072.56亿元,是1997年的19.9倍。

纵观各历史时期,“十一五”时期累计工业总产值完成4852.98亿元;“十二五”时期累计工业总产值完成8154.01亿元,“十三五”时期累计工业总产值完成9617.24亿元。建筑业发展取得新成就。2023年具有专业资质的建筑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124家,实现总产值77.27亿元,是1997年的8.1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持续推动经济纵深发展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金山区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随着投资总量的不断扩大,全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投资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坚实力量。

从各个历史时期看,“十一五”时期完成635.10亿元;“十二五”时期完成883.70亿元;“十三五”时期破千亿,完成1236.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全区各行业的活力,给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源泉和动力。2018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82亿元,是1997年的16.8倍,年均增长14.4%。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0.94亿元,是1997年的21.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消费市场更加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紧紧抓住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推动我区开放型经济繁荣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山区消费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多样化的消费市场体系日渐形成,物流配送、商品集散的大商业、大市场、大物流逐渐规模化、体系化,大型的购物商业综合体逐渐走入人民的生活。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65亿元,是1997年的13.3倍,年均增长13.1%。2023年,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壮大,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41亿元,是1997年的15.8倍,全年通过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8.83亿元,占限上社零额的比重为9.5%,全区商品销售总额920.38亿元,其中,限上商品销售总额为901.9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金融实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金山区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金融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服务了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07.42亿元,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57.40亿元。2023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63.34亿元,是1997年的25.5倍,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12.20亿元,是1997年的13.7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砥砺奋进七十五年 人民生活迈入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金山城乡居民收支状况简析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奋斗历程,是不断谋求民生福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历程。75年来,金山同全国、全市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居民收入跨越式增长

(一)收入变化历程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金山居民收入连上“高楼”,收入水平从几十元逐步迈上百元、千元、万元台阶,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全体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1958年,金山县人民公社社员平均每人实际收益分配为65元,到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584元。

1949-1978年: 奋力争取温饱。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到“一五”时期结束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公社社员平均每人实际收益分配由1958年的65元增加到1961年的93元,年均增长12.7%。尽管受到特殊时期的干扰,人民生活水平仍有所提升。

到1978年,按照生产队分配人口,平均每人分配178元,比1962年94元增长89.4%,年均增长4.1%。直至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奋力争取温饱的阶段。

1979-1991年: 显著解决温饱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城市国营企业自主经营权扩大和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显著提高。

城 镇居民人均收入从1986年的1206.9元增加到1991年的2280.63元,年均增长13.6%。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78元增加到1991年的1665元,年均增长18.8%。

1992-2012年: 实现总体小康。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热潮,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同时,随着1997年金山撤县建区历史新纪元的开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居民增收政策有效落实,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18600元增加到2012年的30083元,年均增长8.3%。农村地区,随着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等系列惠农措施先后出台,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民增收提供重要支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92年的1320元增加到2012年的15832元,年均增长13.2%。

2013-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山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民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33091元增加到2020年的58244元,年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7494元增加到2020年的33028元,年均增长9.5%。

2021-2023年:稳步迈向共同富裕。建党百年之际,金山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复杂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挑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居民收入稳中向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62845元增加到2023年的68202元,年均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36727元增加到2023年的41429元,年均增长6.2%。

(二)收入变化特征

金山坚持把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收入来源更加多元。2023年,金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6,比2012年下降0.3。

1. 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不再占据绝对主体,经营、财产和转移收入比重增加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就业者大多数为国有和集体职工,工资性收入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1986年,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全民单位职工收入以及集体单位职工收入。改革开放后,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投资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城镇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2023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9.7%,其次为转移净收入,占21.0%,财产净收入、经营净收入各占6.3%、3.0%。

2.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由集体工分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转为工资和转移收入并驾齐驱。 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从集体得到的工分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1981年,农村居民人均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收入占人均总收入的比重为59.4%;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为31.9%。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户成为独立经营单位。同时,随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工资性收入成为拉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进入21世纪,随着各种惠农补贴的发放、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转移性收入也得到快速增长。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4.1%,转移净收入占28.1%,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分别占5.0%、2.8%。

二、居民消费提档升级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以及“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出台,金山居民消费需求日趋旺盛,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2023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110元,自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6.8%,实现了与收入的同步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253元,自1986年以来年均增长10.4%。

(一)食品消费从匮乏到富足

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由于供给数量不足、品种单调,居民消费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以来,食品供给实现了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大幅增加。 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11594元,比2015年增长63.2%; 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1.3%,比2015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11995元,比1986年增长了22.4倍; 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8%,比1986年下降20.2个百分点。

(二)衣着消费从穿暖到穿美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城乡居民穿着状态的真实写照。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主要以保暖御寒为主,一般购买布料自己制作服装。1986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50.5元;1981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仅为27元。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从“穿暖”转为“穿美”,服装鞋帽从自己制作逐步转向购买为主,服装名牌化、时尚化和个性化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衣着消费支出大幅增长。

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1580元,比2015年增长18.9%;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3%,比2015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850元,比1986年增长了11.3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比1986年下降10.0个百分点。

(三)交通通信从落后到现代

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交通出行方式比较单一,通信方式主要依靠邮政传递。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城乡居民便捷出行奠定了基础。现代化的通信工具逐渐进入居民家庭,人们沟通交流更加高效便捷。城乡居民的交通通信支出大幅增长,交通通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

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为5792元,比2015年增长了86.4%;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5.6%,比2015年增加1.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6638元,比1986年增长了476.6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6.5%,比1986年增加15.1个百分点。

(四)文教娱乐消费从单一到丰富

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教育投资理念不断增强,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样。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3273元,比2015年增长了81.7%;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8%,比2015年增加0.6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4165元,比1986年增长了35.5倍。

(五)医疗保健消费持续增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比较紧缺,医疗设备简陋,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较低。经过75年建设和发展,金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不再仅满足于基本的医疗消费,而是更加注重保健预防。

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373元,比2015年增长了1.3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8%,比2015年增加3.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791元,比1986年增长了1052.1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4%,比1986年增加9.0个百分点。

三、百姓生活连上新台阶

(一)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非常有限。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主要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当时,电视机还属于稀缺消费品。直到1986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黑白电视机80台、彩电20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仅18台。

另外,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00辆、缝纫机100、照相机20架;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24辆、缝纫机67架、照相机1架。至2018年,不仅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在城乡居民家庭普及,移动电话、计算机、汽车也逐渐走向寻常百姓家,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2023年,全体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27部、家用计算机56台、汽车(生活用)58辆、空调232台、热水器102台。其中,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34部、家用计算机68台、汽车(生活用)63辆、空调246台、热水器101台。

(二)居住条件愈加舒适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23年,全区农村居民住宅外道路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户比重为100.0%;农村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户且实现饮用水集中净化处理的户比重为100.0%;有水冲式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100.0%。

75年砥砺奋进,75年春华秋实。回望来路,来路璀璨;展望未来,未来可期。新时代已开启新的征程,时代的号角鼓舞着金山人民不断前行。未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扣准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与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同频共振,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破浪前行,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资料来源:金山统计、国家统计局金山调查队

编辑:朱阮歆(见习)

责编:干钰琼、俞岚婷

审核:陈建军、林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