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通达是一个地区经济得以交互与发展的前提。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城市道路,由原先的水泥路,被替换成为了现在的沥青路。
不过也有人表示疑惑——为什么同样是沥青道路,日本的公路就能年年如新、我们的公路却是经常翻修?是技术不如人吗?
要搞清楚为何日本的沥青路那么新?就需要先了解一下日本修筑公路的历史。
1878年日本开始使用沥青铺路,随后的1911至1914年之间,日本开始大规模铺设沥青道路,并发起了东京道路改造工程。
不过,这期间日本铺设道路的沥青主要来自于国产天然沥青,产量少,而且质量也特别差。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日本沥青道路也是破破烂烂,小打小闹。
直到后来,进口的特立尼达湖沥青和石油沥青的输入,另外1950年,日本还照搬了美国的沥青铺装标准,并根据地区情况的差异,制定出了一套适宜自己的“沥青铺装纲要”(沥青铺设的技术);再加上日本典型的季风气候因素,才终于为后来的道路铺设打下了基础。目前日本98.9%的道路是由沥青铺就。
02 中国的沥青铺设技术不如日本吗?绝非如此!
从感官上来讲,日本的沥青公路确实显得更新一些,它的沥青公路覆盖率也的确堪称世界第一。
但是,对于国家来讲,并不是沥青公路修得多就是好。沥青公路虽然有透水性好、韧度好、低噪音、振动小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寿命短,在高温天气下很容易融化,冬季高冷的天气下又很容易冻开裂。
所以用日本的沥青路覆盖率来和我们相比,从而推断出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是毫无逻辑的!
而我国公路经常翻修,甚至创伤较多,也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早年沥青产量低造价高
我国兴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就是采用沥青建造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迎来“报复式”发展,致富修路的号子响彻神州大地。然而那个时候沥青却是产量低、造价高。
比如1990年至1994年,道路沥青的产量仅为每年200万吨,连如今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当时一吨沥青的价格就超过1000元,那个时候没有财力承担这么大的支出,所以,就只能选用造价更低的水泥混凝土先把四通八达的交通修筑起来。
但多年来,水泥公路在大货车一遍一遍地碾压、自然灾害一波一波地侵袭后,也开始出现了裂纹、发生了断裂。
而为了让它们得以被沿用,这些水泥公路的裂纹上,就出现了一道道狰狞的沥青伤疤,可看似丑陋的伤疤背后,承载的何尝不是中国崛起的神话呢?
02 和日本比铺路?大可不必!
目前,日本的沥青道路铺装率高达98.9%,一方面,是因为当年的日本有钱买得起进口沥青。另一方面,日本国情适应沥青道路的铺设,毕竟日本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不会出现极寒和酷暑,所以沥青路在日本非常适合。再加上日本饱受地震侵袭,这也是日本执着于沥青公路的原因之一。
而我们呢,虽说我国现在的道路铺设技术,或许跟现在的日本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是时至今日,我国新建的公路主要都是以沥青为主了。而且,我国目前的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513.57万公里,这么多可以实践的道路,何愁沥青铺装技术不能达到世界第一?
再说了,中日国情不同,适应的路面也不同,把我们的路况与日本相比较,本身就是一件没有逻辑的事情。
比如,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公路里程短,沥青公路好铺设、好维护的优点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但是这些优点在我国并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新建公路中,高速公路大多采用沥青路面,一般的县乡道路甚至省道不少还是水泥路面,这样做就可以避免水泥道路翻修引起道路阻塞,造成更大的损失。在一些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山区,结实耐用的水泥路更是首选。
所以,和日本比铺路?大可不必!因为如果一个国家气候适宜、鲜少发生自然灾害,比如美国,修建水泥混凝土公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水泥路耐久性更好。
结语:
不可否认,日本的沥青道路铺装历史早我们三十余年(日本的现代公路建设起源于1955年,我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于1988年),也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完全照搬照它国的道路铺设刚要,毕竟中日两国有着完全不同的国情与地貌。
此外,我国沥青还有日本方面没有的优势——自立度。目前我国的石油沥青生产几乎全部自给自足,甚至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而且我国公路里程更是屡创新高,双方的差距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所以,可以很肯定的说,我国城市道路上大大小小的补丁,不仅不是我们技术落后,相反这正是走在复兴道路上的中国最好的见证。您说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