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山,原名马克·亨利·罗维尔,一个来自加拿大的洋人,却因说相声而在中国出名。

他师从姜昆,曾四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以流利的中文和独特的幽默感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在事业的巅峰期,他突然决定离开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曾为相声奉献青春的“洋徒弟”,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做出如此决定?

从加拿大到相声舞台的奇缘

大山的家族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他的祖父母曾在中国行医,这段经历让大山的家族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小时候,大山经常听祖父讲述在中国的生活故事,这些故事像种子一样,早早在他的心中扎根。

在高中时期,大山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决心深入学习中文。

进入多伦多大学后,他毅然选择了东亚学系,专攻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不断加深,但他意识到书本的学习毕竟有限,亲身体验中国才是了解这个古老文化的最佳途径。

1988年,大山获得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作为交换生到北京大学留学。

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也是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与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到中国时,他对自己的汉语水平充满信心,毕竟在多伦多大学的中文课程中,他一直名列前茅。

一系列语言差异带来的尴尬瞬间,很快打消了他的自信。

比如,在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聚会时,大山想用中文表达敬意,结果误将“花圈”当成了普通的鲜花,引得在场的人哄堂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频频出错,但这些经历反而激发了他对中文的兴趣。

他意识到,真正掌握这门语言不仅仅依赖书本,还需要深入理解其文化背景。

留学期间,大山不仅专注于学术研究,还抓住每个机会融入中国的日常生活。

他参加了各种文化活动,尝试了解中国人的幽默、思想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在这一时期,他首次接触到了中国的相声表演,这种既有趣又富有深度的艺术形式让他着迷不已。

后来,在一次演出中,大山有幸目睹了相声大师姜昆的表演,那场表演让他深感震撼。

大山意识到,相声不仅是搞笑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表达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立志要学习相声,成为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者。

大山的决心没有动摇,即使知道这条路会很艰难。

面对众多挑战,他依然坚持拜师学习相声,并逐步在中国的演艺圈中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外国人,最终通过不懈努力,逐渐走上了中国相声的舞台,开启了他传奇般的艺术人生。

四上春晚,一夜成名的光辉岁月

大山的相声生涯中,四次登上春晚是他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也是他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洋相声演员”的关键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凭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地道的普通话,在中国的舞台上独树一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1998年,正值春晚节目筹备之际,导演组希望在表演形式上有一些突破和创新,而大山的异国身份加上流利的中文正符合他们的需求。

尽管大山早已凭借在其他节目中的表演走红,但这是他第一次登上中国最大、最受瞩目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长江和黑妹合作的小品《一张邮票》让他一举成名。

他以一口流利的北京话,配上他与生俱来的幽默感,让全国观众为之倾倒。

这不仅是一次表演,更是他艺术生涯的巅峰时刻。

之后,2009年与马东等人的合作让大山再度回到春晚的舞台,这次他参演的是经典的群口相声《五官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前次的小品表演不同,这一次大山全情投入到相声之中,用更加成熟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他对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娴熟掌握。

虽然在舞台上他的台词不多,但每一个包袱的抖落、每一个眼神的传递,都与中国相声演员无异,让人完全忽略了他是一位外国人。

大山的表演风格与众不同,他不依赖夸张的包袱或传统的笑料,而是利用他外国人身份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产生幽默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台上常扮演一个不太懂中国文化的留学生形象,而台下的观众则随着他一边学习一边闹笑话,产生强烈的反差喜剧效果。

这个形象不仅仅是逗笑观众,也通过笑声让更多中国人理解和接纳了这位“洋相声演员”。

虽然他的相声包袱不多,表演风格也没有那些传统相声演员那般复杂多变,但正是这种“简约却不简单”的风格,帮助大山在中国的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次登上春晚的经历,让他成为参演春晚次数最多的外国人,在中国相声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句话的转折点

在大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期,他的演艺道路似乎进入了一个舒适且稳定的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山逐渐意识到自己被困在这个舒适圈中,创作上的灵感似乎开始变得匮乏。

作为一个外国相声演员,他的身份曾经是他最大的优势,观众们乐于看到他带着外国口音说着中国的笑话。

但是,随着演艺圈的竞争加剧和德云社等新兴相声势力的崛起,传统的相声风格渐渐失去了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山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现实:作为一个外籍演员,他的光环正逐渐褪去。

正是在这个困惑与迷茫的阶段,大山与冯巩有了一次深刻的对话。

这次对话成为了大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当时冯巩对他说了一句简单却发人深省的话:“你要想继续成功,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挑战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瞬间让大山清醒过来。

他意识到,虽然他已经在中国相声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离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

冯巩的话点燃了大山心中深埋的梦想:他来到中国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相声演员,而是想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大山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

他意识到,尽管说相声让他在中国出名,但这仅仅是实现自己文化交流目标的一个方式,而非最终的目的。

面对冯巩的建议,他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山决定退出已经熟悉的相声舞台,走向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希望能以更加广泛的方式促进中加两国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准备,大山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将离开中国,回到家乡加拿大,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他深知,这一选择意味着他将告别在中国积累的名声与事业,但他相信这是他必须迈出的关键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中国后,大山并没有完全淡出公众视野,而是以文化使者的身份继续活跃在中加两国之间。

他不仅参与了多个文化交流项目,还成为了加拿大中国亲善大使,利用自己对两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搭建起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归国后的新生活与心灵归宿

在离开中国之后,大山并没有彻底淡出公众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他告别了光鲜的演艺生涯,选择返回加拿大,但他的生活并未因此停滞,而是走向了另一条不同的文化传播之路。

回到加拿大后,大山最初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

这是他离开多年的家乡,但同样也是一个他已经不再熟悉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也促使他思考:如何更好地连接这两个世界。

在这个全新的阶段,大山将目光投向了教育和文化交流。

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多年来在中国积累的经验,推动中加两国之间的文化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山开始在加拿大的多所大学中教授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

他不仅传授语言技巧,还通过分享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将复杂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生动地展示给西方的学生们。

他的课程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爱,尤其是那些对中国抱有浓厚兴趣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课堂上,大山并没有放弃他的幽默感,他将相声中的诙谐元素融入教学,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一门全新的语言。

除了教学工作,大山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项目,成为了加拿大与中国之间的文化桥梁。

他担任加拿大中国文化亲善大使的身份,不仅让他得以参与更多的官方交流活动,也让他可以继续用自己的方式推广中国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在电视节目中,还是在文化论坛上,大山都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出现,分享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和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尽管生活的重心已转移到加拿大,大山对中国的情感却没有消退。

每当有机会,他仍会回到中国,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文化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深知自己不再是那个站在春晚舞台上的明星,但他从未忘记自己在中国舞台上走过的那段光辉岁月。

如今,他将自己从相声中学到的沟通艺术和表演技巧,转化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继续影响着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大山的选择或许看似从舞台走向幕后,但他心中那颗想要促进文化交融的火焰从未熄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种执着,让他在归国后的岁月中找到了新的心灵归宿。

信息来源:
中广网 大山被商丘市聘为“古城形象大使” 发布于2007年10月8日
凤凰网 十年感想·大山 不拘泥喜剧的洋笑星 发布于2015年8月11日
新浪娱乐 洋笑星大山的中国奇缘 发布于2006年7月16日
百度百科 大山 早年经历、演艺经历、个人生活
中新视界 四载归国,外国喜剧人大山揭秘他的"跨国喜剧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