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电白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聚焦文旅、产业和地域特点,积极打造多样化、有特色的地摊消费场景,化堵为疏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为群众多渠道持续增收搭建平台,进一步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同时以改革思维和举措,有序“放”、科学“管”、精准“服”、主动“融”,切实办好便民“贴心事”,推动“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相融互促,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具热度(如右图)。今年上半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47亿元,同比增长2%,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有序“放”,努力营造夜市“软环境”

该区考虑区域布局、人群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圈定部分拆后地块、待开发闲置地块、边角地块,引导和规范企业、群众摆摊经营,把设摊经营、占道经营从“全面禁止”改为“适度放开”“有序设摊”,创设“潮汐摊位”,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限内允许摆摊经营,通过化堵为疏、规范经营,努力为摊贩和群众提供最大便利。如水东街道在海堤路引导年轻人打造“汽车后备箱”夜市,每天晚上年轻摊主们提前来到海堤路指定位置,铺上好看的桌布、摆出小黑板、挂上星星串灯、推出复古小推车,根据自己的喜好营造各具氛围感的摊位。据了解,海堤路“汽车后备箱”夜市主要以经营各种特色柠檬茶、奶茶、小吃等,日均人流量超过3000人。

科学“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该区各地因地制宜,秉持“放管结合”理念,科学建立健全管控体系,守稳筑牢“夜经济”食品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好摊贩规范经营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比如沙琅镇探索“流动摊贩”治理模式,由执法部门、村委会、群众等组成考评小组,根据证件齐全、卫生达标、经营规范等10多项指标,每月对摊主开展考评,对扰乱经营秩序、整改不力的摊贩按分值视情予以警告、停业整顿、取消经营资格等,目前该镇已发出整改通知书78份,查处不规范行为130多起,带动600多人灵活就业。又如岭门镇建立积分准入与退出机制,结合群众投诉率、平台预警率、诚信积分等指标,动态调整“外摆位”经营业态与范围,今年已调整7场外摆活动方案,有效约束了该镇商户规范经营。

精准“服”,探索为民服务“新路子”

据了解,夜市摆摊者中大部分为失业人员、下岗工人、低收入人员,该区转变思路,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以摆摊者需求为落脚地,提供精细化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摆摊者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比如树仔镇引进社会专业团队管理运营灯光夜市美食摊位,全面提升摊位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日均客流提升到6000多人次、营业收入超25万元。电海街道为美食街配套建设摊位供电、给水等设施,让摊贩实现了“到处流动”到“营有定所”,同时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先锋模范作用,为摆摊的“迷你店”配齐“红管家”,帮助摊贩文明营业、致富收入,为地摊经济传递了温度、注入了活力。

主动“融”,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

该区结合“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不限于打造地摊消费场景,还积极将乡村建设融入其中,探索建立既具有烟火气又具有便民、文化服务的发展“新模式”。比如岭门镇引导乡贤投资打造灯光美食城,并利用地摊人气,聚合各种资源,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现在灯光美食城周边,已成功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阳光家园、文化站、球场、公园、广场等场所,组成了一个宽阔的空间,许多展会、民俗、演艺活动均放在这里举办,既丰富了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又促进夜市形成更大规模,带来更丰富多元的吃喝玩乐消费模式,把游客从“流量”变成“留量”。

茂名日报记者 柯小瑛 特约记者 王全明 通讯员 刘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