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5月,众叛亲离的吴佩孚,兵败后去找军长于学忠。起初,该军军官都很欢迎吴佩孚,但随着冯玉祥部队的逼近,军官们大都有了贰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吴佩孚兵败如山倒,在不长的时间内丢失了两湖地区。

俗话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吴佩孚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就在几年之前,他是公认的最可能一统天下的人物,头像还刊登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如今却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思来想去,吴佩孚决定去投奔驻守邓县、新野一带的直军第九军军长于学忠。闻听消息,于学忠部炸了锅,几个师长前来劝谏。

“军长,北伐军实力不容小觑,我们之前虽然打了胜仗,不过那都是偏师,一旦碰上主力,胜算微乎其微啊!”师长阎得胜忧心忡忡地说道。

“对啊,对于北伐军来说,吴佩孚就是最大的靶子,他走到哪里,就是兵锋所向,其他部队都是唯恐避之不及,我们为何又当这冤大头呢?”师长毛永恩快人快语,说了个唾沫星子满天飞。

“是啊!”“是啊!”毛永恩的话引起了在座大部分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附和。再看坐阵中军帐的于学忠,他的脸早已冷若冰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人嘛,总不能有奶便是娘。吴大帅是我们直系的主心骨,有他在就有希望。我是要坚定迎接吴大帅的,如果大家都不同意,于某人愿意自杀以向吴大帅谢罪。”见阎得胜、毛永恩对吴佩孚都有了异心,于学忠铿锵有力地说道。

在座的谁也没有想到于学忠竟然对吴佩孚如此忠心耿耿,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心中依然不服,可是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也只能随他去了。

过了几天,吴佩孚带着不到四千的卫兵,来到了第九军驻地,于学忠早早地就带着手下一众大将,出城十余里前来迎接,一口一个“大帅”,并让吴佩孚检阅部队。

一路走来,吴佩孚碰到的都是白眼,都是嫌弃,如今受到这等欢迎,他感动得热泪盈眶。看来还是那句话说得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自己真没看错眼。

于学忠之所以对吴佩孚铁心相随,一来是因为他们都是山东蓬莱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自然比其他人亲近很多;二来是因为吴佩孚对于学忠有知遇之恩,他的提携与推荐,是于学忠能够走上军长之位的关键原因。

于学忠现在担任的第九军军长,正是吴佩孚任命的,而且无论是给养武器,还是钱粮供应,第九军都是直系军队中最好的。对于吴佩孚对自己的恩情,于学忠始终牢牢记在心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数日,于学忠对吴佩孚及其卫兵的待遇一律高出第九军其他官兵,而且在议事的时候,尊吴佩孚为主位,自己则在一旁辅佐。

北伐军气势汹汹,邓县、新野一带并不平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吴佩孚与于学忠决定部队向河南东部发展。

谁知,这个纯粹出于军事战略目的考虑的决定,却遭到了阎得胜、秦建斌、毛永恩等师长的强烈反对。

于学忠组织召开了好几次会议,想统一思想,可这几个大师长,就是刀枪不入,对吴佩孚坚持“凡是你支持的,我就坚决反对”。

无奈,吴佩孚和于学忠只得强行发布命令,让部队开拔,前往河南东部。

无比尴尬的事情出现了,不仅几个师长抗命不遵,就连吴佩孚亲自带过来的近四千卫兵,也爆发了激烈的路线之争,最终有一千多人不辞而别。

吴佩孚心灰意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决定投奔四川杨森、邓锡侯。

于学忠苦苦哀求,认为去四川毕竟是仰人鼻息,在人屋檐下难免得低头,不过吴佩孚心意已决,简单收拾后踏上了入川的道路,从此退出了核心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这一件事情,于学忠知道对下面失去了掌控力,他将第九军的指挥权交给了阎得胜,自己却回到了山东蓬莱。

毛永恩、杨殿云、马廷福等人不服阎得胜的指挥,于学忠一走,第九军立即乱成了一锅粥。

毛永恩带着其他几个师长,前去蓬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求于学忠以大局为重,重新出山,为第九军的弟兄们谋条出路。

于学忠恭敬不如从命,他知道第九军现在风雨飘摇,必须抱得大腿,才有生存发展空间,因此他决定亲自去拜访奉系的张作霖。

对于于学忠的到来,张作霖欣喜若狂,他承诺只把第九军改编为奉军二十军军长,由于学忠亲自任军长,其他人事任命,自己一概不掺和。

除此之外,张作霖非常够意思的一点是,他命令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给于学忠和第九军送来了很多武器装备和军需给养,于学忠事后得知,这些都是从奉军中挤出来的。

于学忠知恩图报,他之前怎么对待吴佩孚,此后就怎么对待张作霖,以及之后的张学良。张作霖死后,靠着战功及为人,半路加入奉系的于学忠,晋升速度很快,成为张学良的左膀右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长期软禁,于学忠率领着剩下的东北军,参与了抗战全程,打出了东北汉子的铮铮铁骨,打出了中国军队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