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装帧精美、排版精细、印刷精心的《文心妙语铸名城——镇江成语探寻》一书,分发到市史志办每位工作人员手上,标志着市史志办组织编纂的该书正式出版发行。
01
填补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这本集历史知识、趣味故事于一体的地情书近40万字,由钱仁龙、朱向伟著。钱仁龙,市《三国演义》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谱牒与家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市作家协会会员。朱向伟,市《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本书收集到可考证出自镇江的成语303条(不含同义词成语57条),占我国常用成语的近十分之一,与成语故事紧密相连的历史人物有113人。该书内容以朝代为时间纵轴,上至先秦,下至清朝晚期;以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主线,以关联镇江地区为标准,引出成语故事,标注出处和释义,配上古朴的人物图片,还特别增加了与镇江渊源的考证,让读者直观明了阅读镇江成语故事、感知镇江历史文化,是一本值得研读和拥有的史志文化普及读物。
日前,记者采访了该书的创作团队。
河北邯郸是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的中国“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学步、黄粱美梦、完璧归赵”等成语故事在读小学、初中的时候就耳熟能详。殊不知,我们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蕴含着丰富的成语典故宝藏,也是一座全国为数不多的成语典故之城。
著作者早在2018年研究镇江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就发现大量出自镇江,与镇江有关联的成语典故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为此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把涉及镇江的成语典故尽可能搜集齐全,整理出版,以填补镇江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此前搜集整理了一部分,并选择了部分最常见的,在《京江晚报》上进行了发表。之后又陆续搜集整理出不少与镇江关联的成语典故达350多条。2022年,在市史志办的鼓励和支持下,正式将出版镇江成语故事一书列入议事日程。
著作者分工协作,全面对关联镇江地区的成语典故包括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行搜集归类、资料分析、渊源考证、故事编写、文字修饰。最初定名为《世说古语——镇江成语故事荟萃》,现定名为《文心妙语铸名城——镇江成语探寻》,“从最终的定名也足可以佐证镇江是一座妙语连珠、底蕴深厚、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汉语成语, 是汉语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基本都有出处, 一般源自古代经典著作、著名历史故事或者人们的口口相传, 最终约定俗成。这次成书,著作者摒除了一些故事性不强、相对生僻或与镇江关联有异议的成语。在成书过程中,市史志办有关领导和专家给予了有力指导, 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翔实, 编排体系等方面更加成熟。
02
感知成语背后的镇江文化
与镇江有关的成语故事,源远流长,上自先秦,下至清朝晚期;有的与历史上出现过的著名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诗句、警句格言等紧密相连;有的与镇江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甚至物产等关联。这些成语的出处有史可查,故事生动有趣,而且大都为百姓耳熟能详。人们或引经据典、针砭时弊,或指点江山、会心一笑,谈笑间充满生活气息和古人的智慧、幽默。
据介绍,本书以朝代为时间纵轴,以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主线,以关联镇江地区为标准,引出成语故事,标注出处和释义,配上古朴的人物图片,还特别增加了与镇江渊源的考证,让读者直观明了地读成语故事,感知镇江文化,这也是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和动力之源。
所选成语的主要依据是其故事出自镇江的历史人物或发生在镇江的历史事件。所选人物的依据是其祖籍镇江或者侨居镇江,按卒年排序。由于历史变迁, 加上名人居住地常有变更, 有些成语会与多地有关,不局限于镇江,还有 “一个故事,多地发生” 的情况,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需要我们以包容的态度去阅读。书中有些成语,如“赔了夫人又折兵”“闻鸡起舞”“东床快婿”“衣不解带”“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山中宰相”“金戈铁马”“一目十行”“半老徐娘”“江郎才尽”“水漫金山”等,其相关故事是发生在镇江且百姓熟知的;但也有些是比较生僻、不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隐含着镇江的历史文化风貌,故一并在书中呈现。
书中成语按历史时期分,先秦时期有19个,两汉三国时期有38个,两晋南北朝时期有181个, 隋唐以后有41个, 其他与镇江地区有关的成语24个(上述均不含同义词)。按成语来源分,出自经典著作的有78个,史记记载的历史典故有162个,古诗有24个,神话传说的有6个,其他33个。
03
让更多人通过成语了解镇江
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古城,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宁镇山脉地区自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为避让王位而迁徙到此,就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本书最早的成语故事如“断发文身”“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秋风过耳”“叹为观止”等,就出自这一历史时期,可以让读者触摸到作为吴文化重要发源地和承接中原文化与吴文化交汇融合的这个城市的深厚文化沉淀和历史底蕴,蕴含着勾(句)吴荆蛮之地“饭稻羹鱼、火耕水耨”先民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劳动实践体验。这是祖先留给镇江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
全书的成语典故又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居多。著作者介绍,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筑“铁瓮城”,经营“京城”,即京口,长达四年之久。西晋末“永嘉之乱”“永嘉南渡”后,东晋王朝建都建康(南京),国家经济和政治中心南移,中原士族精英与江南土著人才,中原道统文化与江南吴地文化在这里汇合交融,使南徐州及其府治京口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所谓京口“兵可用,酒可饮”,历经淝水之战,北府军威震一方,京口成为当时实际上的移民都会。加上京口是白手起家的平民皇帝刘裕的桑梓地,丹阳是萧姓帝皇的发祥地,南朝三朝开国帝皇均出自镇江,陈武帝陈霸先也曾镇守京口,从京口起家。京口在南北朝期间的地位仅次于都城建康。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成语故事也极为丰富。全书收录与镇江关联的成语及故事,与这一时期关联的就占全书的73%多,人物占七成多。
隋唐宋元明时期,镇江漕运中转天下粮,“京口当南北之要冲,控长江之下流”(《嘉定镇江志》语)。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人材》载:“京口江山,为天下冠……中原士大夫又多侨寓于此……”此时的京口为南北交通要道之大都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荟萃之地。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卷二十一·纪异》云:“京口江山,素号奇伟,士大夫有‘生居洛阳,死葬朱方’之语。”朱方指的就是镇江,当时的京口。
像镇江这样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少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成语典故。流传千古的文人名作也很多,像葛洪撰《抱朴子》、萧统撰《昭明文选》、刘勰撰《文心雕龙》、刘义庆撰《世说新语》、沈括撰《梦溪笑谈》、刘鹗撰《老残游记》等名著在中国文坛上影响巨大,这些书中产生了许多中国成语。
虽然人们能对书中的很多成语运用自如,但大多数人未必知道其出处,特别是作为一名镇江人,如果不了解这些成语与镇江的深厚渊源,无疑是一大憾事。“希望能通过本书让更多的人知道与镇江有关的汉语成语背后的故事,更加热爱镇江,进而宣传镇江、推介镇江, 为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镇江史志办、京江晚报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