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身经1308战,所有军职一级不漏,毛主席曾亲自签署任命

在新中国一千多位开国将军中,有这样一位奇特的将军:他13岁参加红军,15岁当班长,16岁当排长,17岁当连长,19岁晋升团长……班、排、连、营、团、旅、师、军各级无一缺漏,直至成为大军区司令员。

红军时期,除红二方面军外,他在其他几支主力红军中都战斗过;抗日战争时期,率团挺进豫西,所在团被誉为“老虎团”;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在一、二、三和华北野战军里当过指挥员;新中国成立后又跨过鸭绿江挥师东进。

人们通常用“身经百战”来形容军人作战经验丰富,但据军事研究人员考证,此人一辈子先后参加过1308次战斗。

就连战功赫赫的张爱萍上将也曾感叹,像“他这种复杂多变的战斗经历,在全军将领中是不多见的”。

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又晋升上将的开国将军王诚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12月23日,王诚汉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红一军副军长徐向前率部进驻河口镇,年仅13岁的王诚汉报名参加了红军,从此投身于革命事业。

第二年夏天,王诚汉首次参加战斗,就生擒了一个远比自己高大强壮的反动民团分子,这令他深受鼓舞。

他首次立功受奖则是在1935年10月的劳山战役中,当时他身为红75师225团4连连长。此役中,他率领全连指战员歼敌百余人,击毙敌营长,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1年秋,王诚汉所在的红25军决定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当时,王诚汉是224团2营4连副连长。红25军的行动,引起了敌人的高度注意,派出数十倍于我的兵力进行围追堵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6日,天刚蒙蒙亮,敌人的“追剿队”追上来了,与红25军的后卫部队接上了火。军部命令第223团在副军长徐海东指挥下就地阻击,负责殿后,其他部队迅速北进。那天行军,王诚汉所在的红224团作为全军的前卫,走在全军的最前面。

午后,红224团进至方城县七里岗。此时,风雪交加,天昏地暗,由于能见度太低,224团指战员根本没有发现几十米外埋伏的敌人。遭到了敌人的猛烈袭击。

红224团当时伤亡特别大,特别是走在最前面的一营,不少战士被击中倒在地上,紧跟其后的2个营也已处在敌人的包围圈中,左右都遭到敌人的猛烈扫射,许多战士纷纷倒下。

王诚汉毫无惧色,挥舞着大刀,率领全连战士大力砍杀,并大声喊着:“同志们,先砍马腿,再杀敌人!”不一会儿,王诚汉就成了一个血人,身上多处挂彩。

敌人的进攻势头仍然很强。红225团也处在敌人的包围圈中,伤亡也很大。就在这时,徐海东所率后梯队223团赶了上来,从七里岗左侧向敌人发起猛攻。

经过一番血战,把刚才企图包围上来的敌人反击了下去。由于军情太紧张了,红军无法收拾烈士的遗体。后来,走在碎石路上,王诚汉才发现自己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丢了,身上的几处伤口开始钻心地痛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11月初,红15军团与中央红军主力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21日,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直罗镇战役中,王诚汉率部突击,他先是左手负伤,为了不影响全连士气,王诚汉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不让血继续渗出来,仍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后在追歼逃敌时,他的左腿股主动脉被子弹穿过,血流如注,伤势很重,幸被一名战士从阵地上抢救下来。由于失血过多,王诚汉当时就昏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晚上才苏醒过来。

战役结束后,王诚汉被转到红军医院疗伤。当时,他腿部伤口感染严重,必须进行手术割腐和药物处理,因为当时麻醉药物奇缺,他说:“别管我,把药品留给重伤员。”

王诚汉找来一根木棍咬在嘴里,忍着那钻心刺骨的疼痛接受手术。手术后,医务人员用白布裹着枪捅条,沾上白酒,塞进他腿部的伤洞里消毒,他疼得汗水直淌,却一声不吭,把医务人员感动得眼泪直流,他们赞扬他是最坚强的战士。

几个月后,王诚汉左腿的伤基本痊愈,但从此左腿比右腿萎缩了几厘米,以至于从此他左脚的鞋里总要多垫几双厚鞋垫,即便如此,走起路来还是能看出来他两腿不平衡。

1936年6月,王诚汉在红军大学学习结束时,毛泽东亲自签署命令,任命他为红军第30军第262团团长

王诚汉作战以勇猛顽强著称,在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送他一个绰号叫“老虎团”团长,这个绰号的背后有这样一段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27岁的王诚汉担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35团团长,小金店攻坚战是他率团挺进豫西的第一场战斗。

小金店是位于河南登封和白粟坪之间的一个大石寨,日军凭险据守。为攻破这个要寨,王诚汉带领突击队用棉被覆盖在桌子上面当作“土坦克”,迎着敌人的扫射前进。八路军的勇猛士气压倒日军,最后迫使据点里的日伪军全部投降。

小金店一战让老百姓对王诚汉刮目相看,他们把这支敢打敢冲的部队称作“老虎团”,“老虎团”从此名声远扬。此后的一年内,王诚汉带着“老虎团”打了200多场硬仗,歼敌近6000人,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