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民,忠诚不渝的革命战士——牛世德
牛世德(1921-1972),一位生于1921年的普通农家子弟,来自河顺镇马家山村。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奋斗与奉献的壮丽史诗。从艰苦的农村生活,到投身革命的烽火岁月,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谋福利的不懈努力,牛世德同志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革命赞歌。
牛世德同志的童年时期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生活的困苦并没有磨灭他内心的光明与希望。1938年,当中共地下党员段锡恩、刘华安来到马家山村秘密动员抗日工作时,年轻的牛世德怀着对旧社会的憎恨,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参加了民兵队伍。他多次带领民兵、担架队配合八路军抗日,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安全。
1943年2月,牛世德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初级社、高级社副社长、村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公社副书记等职务,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牛世德同志带领全村父老开山造渠,把山西边的泉水引进村里,解决了历史以来山区人畜吃水困难的问题。这一壮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为农村的水利建设树立了典范。在为吃水池选址时,他无私地把自己的麦场献了出来,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无私精神。
1960年,当年的县委书记杨贵在引漳入林动员大会上提到:“马家山村几百口人,能把山西边的水,开山造渠引进村里,咱全县60万人口,就不能把漳河引入林县?”这句话激发了全县人民的斗志和信心。在牛世德同志的带领下,马家山村成为了全县乃至全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典范。他发扬了老党员、老黄牛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历尽艰辛,改变了山区面貌,为农村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
由于牛世德同志的杰出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他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广泛赞誉和尊敬。1959年,他万分荣幸地在郑州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是他一生中最自豪、最光荣、最幸福的时刻。作为马家山村唯一受到毛主席接见的人,他深感荣幸和自豪,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然而,命运却对这位忠诚不渝的革命战士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72年6月11日,牛世德同志因病逝世,终年52岁。他的离世让乡亲们悲痛不已,也让党和人民失去了一位忠诚的战士和优秀的干部。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奋斗与奉献的精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牛世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伟大的。他是一位忠诚不渝的革命战士,也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干部。他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建设更加公正、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林州名人录》
深藏于中国河南省北部的林州市,不仅以其山水之秀、风景之美令人陶醉,更因其独特的人文魅力而熠熠生辉。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共存,孕育了一批批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林州儿女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无数传奇。科技领域的探索者,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潮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身披戎装的勇士,他们守护着国家的边疆,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和荣誉。而那些默默奉献在地方建设一线的奋斗者,他们以实际行动改善着民生,让林州从昔日的贫困山区蜕变为今日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都市。
这些林州名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是林州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展现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林州人民继续传承着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他们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加速推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他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林州最美的底色。林州,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林州名人录,不仅是一部记录林州名人事迹的史书,更是一部激励后人的励志之作。它让我们看到了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林州未来的无限可能。
- END -
微信公众号ID:LinzhouInfo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删除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栏目导航】
【红旗渠专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