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皓月才当午

戴 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 魁

戴魁:原名戴俊奎,河北蠡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河北省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皓月才当午

展览部分作品

能够预料和无法预料的

文/戴魁

梳理写意花鸟画艺术表现的语言定势及作画理念,以写心尚意性的意象造型语言,给中国画审美精神和艺术品味注入新的气息,同时也构建了写意花鸟画艺术新的语境,为观者开辟审美的新视野,这是我近年来从事花鸟画研究的点滴思考。

写意花鸟画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势必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这也是衡量一个花鸟画家艺术水准优劣的重要标准,严格来讲也是唯一的标准。写意花鸟画,因为与中国书法艺术的互渗,它的书写性势必贯穿创作的始终,应该说它是中国绘画中的文化和艺术语言负载的脊梁,没有它的支撑,纯粹的笔墨只能是抽去脊梁的“肉”和“筋”,难以独立存在。那么,画家作画时的心境和状态,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魁

风起鱼欢

68x68cm

五代、宋元之后的文人画家,以至青藤、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等历代大师近乎完美的语言图式中,笔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饱含着艺术家独有的情感。正是艺术家们千差万别的笔墨情感记录,才构成了辉煌的中国绘画史,中国绘画的笔墨精神才气象万千。

艺术家思想的游荡轨迹,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时代脉搏的律动或舒缓或急促,都会在艺术家的思考中留下印痕,这也是艺术家之间风格迥异的根源所在。那么,大凡重复前人笔墨,或者说图式的,都会被更迭后的时代所过滤。大师的笔墨之所以令我们感动,令粗通文墨的普通观者感动,最重要的依然是大师对时代的把握,它的语言气息的剔透、鲜活,纵然有高超的笔墨技巧的融入,但画面纷呈着的,却完全是贯穿艺术家血脉的“精气神”,也就是个性化的笔墨精神。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中国画材料宣纸、毛笔、墨汁或“松烟”和“油烟”以及植物、矿物质颜色,并无多大差别,差别在于艺术家对情感的调动,心手是否相应,所谓形象语言和文化精神的负载,那仅仅是把精神注入笔墨之后的“附属品”,是精神的“皮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魁

荷塘听风声

68x68cm

高超且不断丰富和翻新的技巧,构成了中国绘画史的主要章节。离开技巧来评价大师,是空泛的和毫无意义的。“墨随笔运”和“笔随心行”,贯穿所有艺术大师的艺术创造的始终。任何艺术大师的技巧,无不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就像时下医学术语中的“心电图”。但是笔墨的自然流露,也有个从生涩到娴熟,再到自由挥洒的过程。黑白、方圆、曲直、虚实、浓淡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排斥与融合等等,在教学中是有规律可循的。唯有掌握了最基本的上述规律,才可能将其浓缩,进而在艺术实践中顿悟,最终在笔墨王国中趋于“天马行空”的自由境地。我们生活在变革时代,生活在网络和数字时代,笔墨中所流露的情感,自然与“秉烛夜读”的郑板桥迥然不同。

就我而言,我喜欢在“生疏”的状态,用“生疏”的笔墨语言去作画。因为,画家每天的心境,每时每刻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当你要用笔墨塑造形象时,倘若笔墨和心境真正自然融合,势必会对以往的表达方式诸如章法、笔墨节律变化等等,加以“颠覆”。但是,因为各种外在因素的袭扰,比如审美习惯的烙印,比如对熟知“技巧”的依赖,都会使艺术家偏离自己的意愿。因此,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陌生状态,最大限度地忠诚自己的情感。把已知的熟练笔墨技法,控制在无法度的“生疏”感。在生拙的笔墨痕迹中,去努力构建一种和谐自然的语言,使画面图式在新的语境中组合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魁

荷韵

68x46cm

我力图远离熟练概念化的笔墨法则。“得心应手”的笔墨技巧虽然使绘画语言完美,但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个性,却在此大大地流失了。“意在笔先”如今应重新认识和自我体会,在做画前,我无法去拟定笔意来束缚用笔的自由度,那样会失去笔性的感觉。也无法想象“意在笔先”所构成的笔墨意趣,更无法体现物象造型中自然流露产生的笔意和生动鲜活的精气神。保持“生疏”状态,是所有艺术家面临的最大困惑。“得心应手”和“意在笔先”是艺术家最大障碍。

毛笔,是上帝赋予我,并与我的心紧密相连的另一根手指。我乐于让它牵动着我的情绪并伴随着我的躯体不住地行走,它的自由提按、疾缓、顿挫等等,势必会给我的艺术创造注入生命力。其中笔意韵致的多寡,文化内涵的深浅,是我永远无法预料的。艺术的魅力也在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魁

思秋

68x8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魁

荷雨

107x83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魁

春声

68x4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魁

梅华清艳

68x4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魁

清香

68x4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魁

天香清艳

68x46cm

皓月才当午

组织机构

|学术顾问|

陈明/高文峰/苏金成

|学术主持|

聂 松

|总策划|

唐文国

|策展人|

王一迪

|出品人|

陈宇

|展览统筹|

李冲/郭凤霞

|策展助理|

庹馨予/陈鹤

|法律顾问|

北京暻灏律师事务所

北京方阵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好图堂文化有限公司

京九万象美术馆

北京方阵书画院

|协办单位|

北京九藏天下艺术馆

北京宝藏天下艺术馆

北京奥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九源国际供应链管理(山东)有限公司

高立信书画院

西双版纳古茶农茶业有限公司

|展览地点|

北京京九万象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24年9月27日至10月1日

皓月才当午

序(聂松)

唐人温庭筠《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曰:“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他的诉说午夜之静谧的美,这是天与人相往还的境界,亦人的“与天地精神往来”之境。难道这不就是相通于艺术的境界吗。古今的中国画,皆以人天相通的精神世界为最高境界,却自此下降为有烟火气的“世法”。它是世俗所不能脱离的境,亦超越了世俗而独立于世间,它即世间亦超世间,于是我们说这是人家之大境界,或曰意境之清美。古今多少英雄汉,即生追求着此无上的生命意义,穷毕生精力以追之,如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乃至当今存世的先生们。他们以同体而异构的艺术形态诉说着真理,他们是道的追求者,他们是中国画的圣人,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我们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是否可以以月圆的“皓月”之光含映无上的中国画真理,在月圆之时,金秋时节,推出一个向道、问道的中国画大展,它是膜拜圣人的揖美,亦承传道路上的寻真,在祖国昌盛之流年,让我们以“皓月才当午”为名,向华夏大地的中国画之道的传递献上祝福,兴许有一天,我们的后人仍会以此主题忆念国人之美。若说想说点什么,作为此展的学术主持,我谨以此心忆前人之道,而企盼本展览能够为中国画的广厦增砖添瓦,我与策展人一迪共同的努力,皆欲成就此一心愿耳。

聂松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导师,李可染画院终生研究员)

皓月才当午

序(王一迪)

北京方阵文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画的发展与传承,以其专业的团队和对艺术的热忱,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也为艺术爱好者们带来了一次次精彩的视觉享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考与沉淀的时光。正如这一季的明月,高悬于空,洒下清辉,照亮了世间的万象。此次,北京方阵文化负责人王一迪以“皓月才当午”为主题,策划“水墨四季·皓月才当午——当代中国画名家金秋特展”。旨在借秋日皓月的高洁与宁静,映衬出中国画艺术的深邃与悠远。本次展览犹如一场艺术的盛宴,将为观众呈现当代中国画坛的璀璨星光。

本次展览拟邀全国各地的艺术名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笔墨技艺,描绘心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走,在传承与创新之中探索。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些作品,或展现山水的壮丽,或刻画人物的神韵,或描绘花鸟的灵动。画家们以灵动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探寻,用墨色晕染出心中的万千景象。作品不仅将展现出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更传递出艺术家们对时代、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它们或宁静淡雅,或雄浑奔放,或细腻婉约,如同秋天的多彩,丰富而迷人。

北京方阵文化负责人王一迪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与创新。愿这一场金秋的艺术之旅,能为您带来心灵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让我们一同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沉醉于水墨的世界,领略艺术的无限可能。

王一迪(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