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街街道绿园社区为满足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导向,广集群众治理智慧,将“文化”融入社区各项工作,打造“绿‘益’盎然”文化社区品牌,积淀社区文化底蕴,以文化赋能助力民生幸福提质增效,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实现“益”满社区绘浓盎然底色。

聚“益”润心,拓展空间,文化阵地“活”起来

以社区“银色之春芳华剧场”绿园社区分剧场、老年大学、科普大学、道德讲堂为主阵地,突破室内固定模式壁垒,拓展“紫藤园网格宣讲”“流动书摊”等户外阵地,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盘活社区边角地、闲置地,计划打造“廉洁文化长廊”“党建文化角”“绿‘艺’微舞台”等特色阵地,设立“悦”读书房、四点半课堂、心理咨询室等多功能场所,打造“室内活动室+户外活动场所+多点位”的文化服务“益”空间,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把文化阵地从“推给群众”变成“群众想要”,再变成“群众创造”,提升文化阵地黏性,让文化服务浸润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邻里运动会。

聚“益”培元,优化机制,社区创建“专”起来

完善组织机制,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文化社区服务小组,进一步强化创建特色文化社区意识,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协商工作机制、志愿服务机制等,完成文化社区建设从传统到现代、从无序到规范的重要跨越。优化“三色管理”服务机制,根据老人家庭情况和身体情况创建“红黄绿三色台账”,确定关爱帮扶三级责任,即“红色重点关注”“黄色按需服务”“绿色经常联络”,全方位守护辖区老人,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身边有人,遇事有伴,社区有爱”。

聚“益”汇智,统筹力量,人才队伍“联”起来

积极吸纳退休老干部、文艺爱好者等文化人才,成立“春满园”艺术团、“炫年华”模特队、“沁园春”悦读会等5支文艺队伍,培育绿“益”课堂、“蒲公英”老年教育、“小雏鹰训练营”青少年教育、“四季科普”等特色文化品牌。

在戴向鲁、于维加等优秀志愿者带动下,成立“银发先锋”、辣妈厨房帮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打造“绿益先锋”志愿服务品牌,同时提升志愿队伍的“造血”功能,让社区更多志愿服务“观望者”变为“实践者”。

链接附近学校、企业、文化机构等共驻共建单位,提供场地、师资、技术、资金等支持,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依托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培育“春满园”艺术团、“动手有艺”手工队等二十余个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社区公益创投项目,让社区服务居民的角度更宽广,服务更专业。目前社区志愿者达600余人,今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剪纸活动。

聚“益”添彩,丰富活动,文化生活“乐”起来

立足把“家门口”服务工作做实做细,深化社区“为老”服务活动,以“老戴生活帮”“春满园艺术团”“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等为依托,开展“辣妈厨房帮”“你好,星期四”“邻里友好”运动会等以老助老特色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美食互助、免费理发、家电维修等服务和休闲、交友娱乐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社区“为小”服务活动,依托社区“小雏鹰训练营”,打造“四点半课堂”,提供学业帮助、兴趣培训等服务。与“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联合,让社区里的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为孩子们开展别开生面的科学知识大讲堂,实现“银发”与青春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网格员和志愿者的日常走访精准把握社区居民,尤其是残障家庭的文化活动需求,特色化定制写春联、剪福字等文化套餐,变文化“送餐”为“点餐”,细化社区“助残”服务活动。

聚“益”强治,睦邻协商,为民服务“暖”起来

畅通规范群众诉求渠道,力争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依托“红方格”一网通治理优势,通过“话邻里”“拉家常”收集民情民意等活动,“零距离”倾听居民所呼所盼,帮助解决急事难事,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切实做到居民问题事事心中有数、件件办得妥当。探索“递进协商”模式,组建以20名楼院长、3名专职网格员及退役军人公益岗、社区志愿者为成员的社区社会组织,为基层治理聚力赋能。组建“小舍茶馆”商量阵地,不定时召开居民、党员、业委会三方协商议事会议,真正把“百家心”拧成“一条心”,进一步实现“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组建“绿‘议’暖暖”智囊团,根据议题的不同,邀请不同专家能人参加,听取专业意见建议,让协商议事实现1+1>2的效果,在社区内营造“居民事居民议、社区事社区办”的良性社区治理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步,社区将紧跟时代、锐意进取,持续推进文化社区建设进展不断加速、层级不断跃进,把家门口最精彩的“好戏”送给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用心用情描绘出“领航有党、共建有我、互助有爱、文化有力、自治有序”的文化社区建设新图景。

来源:槐荫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