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检验与临床(心血管疾病)案例展示全国决赛稿件】

作者 |庄晓亮1 陈国珍2

单位 |烟台毓璜顶医院,1检验科;2儿内科

前言

临床上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是病理诊断(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但因有创性在临床上应用并不广泛,也缺乏早期诊断优势。

心脏标志物检测具有早期、快速、便捷等特点,对于心肌炎早期发现、病情评估、疗效判断均有一定价值。目前常见心脏标志物多用于成人心脏相关疾病诊断,儿童心肌功能尚未成熟,其心脏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与成人大不相同,且针对中国儿童的心脏损伤标志物的参考区间鲜见报道,更限制了其在儿童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案例使用我院建立的不同年龄段超敏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 hsTnI)参考区间,助力儿童心肌炎的诊治。

案例经过

患儿,男,9岁7月,因“发热、呕吐后间断左侧胸痛2天”首次住院。患儿入院1天前门诊查心电图示“ST段改变”,胸片示“可疑肺炎”,血常规大致正常、CRP 41mg/L。患儿入院时体温正常,间断左胸痛,查体示咽部充血,心率104次/分,余无异常。

hsTnI 106.8pg/ml(参考值0~2.41 pg/ml),CK-MB mass、LDH、AST、BNP、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正常;呼吸道病毒病原核酸均阴性;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心肌损害”,给予抗感染、营养心肌治疗。

第2天患儿胸痛缓解。第2~5天患儿时有腹痛。第6天hsTnI 1706.4pg/ml,血常规和CRP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T波改变”。

根据患儿感染期胸痛、腹痛,hsTnI动态明显升高和心电图T波动态改变,临床修正诊断为疑似心肌炎,呈进展趋势,遂停抗生素,加用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抗免疫治疗。

第10天hsTnI 49.10pg/ml,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房早、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T波改变”,激素减量。第13天hsTnI 7pg/m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ST段改变”。

患儿病情好转后出院,嘱口服泼尼松和辅酶Q10。出院后5天患儿再次偶有左侧胸痛,17天发热伴胸痛加重,门诊复查hsTnI 11.2pg/ml,血常规“白细胞18.26×109、N84.6%、CRP1.67mg/L”,再次住院。

住院时患儿体温正常,间断胸痛,查体示咽部充血,心率110次/分,余无异常。入院后hsTnI 57.8pg/ml,BNP正常,抗β糖蛋白1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CRP32.95mg/L,胸部CT“未见炎症”,心电图示T波改变。

根据“1月内反复胸痛伴同期hsTnI升高并变化幅度超过20%、心电图T波也呈动态变化”,临床诊断“急性心肌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入院后静滴激素抗免疫治疗,并营养心肌治疗、头孢唑肟抗感染。第2天胸痛缓解,隔天检查心电图均示窦性心律不齐、未见ST段及T波改变。第4天hsTnI 5.7pg/ml,血常规和CRP正常,停头孢唑肟,激素减量。

第7、9天hsTnI均正常。第9天患儿出院,严格休息、口服泼尼松1月,口服辅酶Q10治疗3月。患儿此次出院后未再胸痛,门诊复查hsTnI和心电图均正常。(图1:hsTnI动态变化及与胸痛关系;图2:心电图ST-T动态变化及与胸痛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分析

临床案例分析:

美国心脏协会2021年《儿童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科学声明》[1]指出:心肌组织活检或CMR不能执行或皆为阴性结果,但临床存在支持心肌炎诊断证据,临床可疑诊心肌炎,该患儿属于此情况。

2018年我国《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指出急性心肌炎主要依据包括:

(1)心功能不全;

(2)心脏扩大;

(3)血清TnT或TnI或CK-MB升高,伴动态变化;

(4)显著心电图改变;

(5)CMR示心肌炎症;

次要依据包括:

(1)前驱感染史;

(2)至少2项症状;

(3)血清LDH或AST升高;

(4)心电图轻度异常;

(5)抗心肌抗体阳性。

符合主要依据≥3条,或主要2条加次要≥3条,临床诊断心肌炎;符合主要2条,或主要1条加次要2条,或次要≥3条,临床诊断疑似心肌炎。凡未达标准者,应予治疗或随诊,确诊或除外心肌炎。该患儿首次住院时满足主要依据(3)和(4)条及次要依据(1)(2)条,符合疑似心肌炎诊断。

患儿胸痛伴有hsTnI升高,经抗免疫和营养心肌后胸痛缓解,hsTnI降至接近正常,再次胸痛时,hsTnI随之升高,再次抗免疫治疗后症状缓解,hsTnI恢复正常。可见hsTnI动态变化及与胸痛的密切关联,每次需同时抗免疫和营养心肌治疗后症状才能缓解、hsTnI才能下降最终恢复正常,因此,在第2次住院时临床确诊心肌炎。

检验案例分析:

该患儿首次入院时CK-MB、LDH、AST、BNP正常,但hsTnI 106.8pg/ml,超过我院使用的相应年龄段参考区间0~2.41 pg/ml,同时也超过了34.20pg/ml的成人参考区间,提示该患儿存在急性心肌损伤[3]。

第6天hsTnI 1706.4pg/ml,呈明显进行性升高,表明心肌损伤加重,提示临床对症治疗同时应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抗感染和营养心肌治疗下该患儿虽症状缓解、血常规与CRP均恢复正常,但hsTnI仍高,提示可能为感染后免疫性心肌损伤。

临床加免疫球蛋白及激素后hsTnI水平于第10天降为49.10pg/ml,第13天降为7pg/ml,提示抗免疫治疗有效。

患儿17天后再次因受凉出现发热,胸痛加重。检测hsTnI 11.2pg/ml,并未超过34.2pg/ml的成人参考区间,但为我院使用该年龄段参考区间2.41pg/ml的5倍。

临床医生果断收入院后复检hsTnI升高为57.8pg/ml,证实再次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后心肌损伤。本次入院后及时给予抗免疫治疗,第4天hsTnI降为5.7pg/ml,第7、9天复查hsTnI均已降至正常参考区间。

该患儿第2次入院时,因我院不同儿童年龄段参考区间的使用,较成人参考区间更早提醒临床医生心肌损伤的发生,有助于临床早诊早治,提高诊疗效果。

知识拓展

本例患儿急性心肌炎诊断是在反复感染后出现胸痛、腹痛症状,结合hsTnI和心电图ST段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同时也排除了其他引起hsTnI异常和心电图ST段改变的疾病[4]。

首先是冠状动脉疾病,该患儿心脏超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近端未见异常,不支持;鉴于该患儿胸痛和心电图改变与运动无关,也不支持冠状动脉心肌桥病变。

其次是代谢性疾病的心脏毒性作用,该患儿查甲状腺功能、乳酸、酸碱相关指标正常,不符合。再次是胸部肿瘤的心脏浸润,该患儿LDH正常和胸部CT未见肿瘤影像可排除。最后是骨骼肌源性疾病,CK、CK-MB、肌红蛋白均正常,可排除。患儿按心肌炎治疗预后良好,也进一步证实了诊断的正确性。

目前,心肌肌钙蛋白(cTn)是公认的心脏特异标志物[4],cTnI在心脏组织中的含量为71pg/mg。当有3mg以上心肌细胞坏死时,血液cTnI就会高于LOD从而被检测到,而CMR仅能观察到大于1g的心肌坏死。

该案例使用的hsTnI检测为第四代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方法,于2014年上市,符合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两条标准:1)在不少于50%健康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均能够稳定可靠地检查到cTn,并且cTn浓度高于或等于LOD。2)在性别特异99thURL浓度下的总CV小于等于10%。

中国儿童hsTnI参考区间未见报道,一直以来都是用成人参考区间,由于儿童群体处于的生长发育阶段特殊,这显然是不合适的。2021年,医学检验科与儿内科合作,使用间接法建立了不同年龄段的0-14岁儿童hsTnI的参考区间并投入使用已有3年多。

所以,该病例诊疗过程中使用了我院建立的0~2.41pg/ml的1-14岁儿童的参考区间,在检测结果超出参考区间时即可提醒临床医生及时关注其变化趋势,从而提高了该年龄段儿童心肌损伤的检出敏感性,助力儿童心肌炎诊断。

案例总结

该病例说明使用儿童hsTnI参考区间,hsTnI较其他心脏标志物提示心肌损伤更灵敏,可以帮助儿内科医生在患儿无症状和心电图正常情况下,仍可检测到异常升高,及时提醒临床采取积极措施。

同时也说明在胸痛发作时hsTnI水平相对较高,hsTnI升高或降低水平与心电图T波改变一致性较好,能及时反应心肌炎发展趋势。结论:使用儿童hsTnI参考区间并动态检测其水平有助于精准诊治儿童急性心肌炎。

专家点评

该患儿是1月内经过2次住院最终从疑似心肌炎到临床确诊心肌炎,并早期积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成功案例。儿童心肌炎因难获得心肌活检、心脏磁共振数据,故难以对非暴发性心肌炎做出快速诊断。多靠症状、心脏标志物、心电图、心脏超声做出临床疑诊,再通过诊治效果进一步排除或确诊急性心肌炎。

该患儿突出表现为感染后胸痛和腹痛症状、hsTnI和心电图的动态变化。病程中hsTnI变化与病情改变一致性更强、对评估病情敏感性更高,即使心电图恢复正常,hsTnI仍能灵敏提醒心肌损伤。

近3年在我院使用儿童hsTnI参考区间以来,更加有助于儿科做出早期、快速判断。因此动态检测hsTnI可精准指导儿童心肌炎的诊治。

心肌炎,尤其是儿童心肌炎临床诊断相对复杂。其病理学诊断主要依据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活检标本取样至少3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14个白细胞/mm2,包含4个单核细胞/mm2并CD3+T细胞≥7个/mm2。但因其有创性,临床应用并不广泛。此时hsTnI等心脏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就能够帮助儿科医生早期诊断心肌炎。

目前国内尚无标准的儿童hsTnI参考区间,很明显,绝大多数医院使用成人参考区间诊断儿童心肌损伤是不合适的。我院医学检验科与儿内科、新生儿科、心血管内科等临床科室在2021年建立了1~2天、3~7天、8天~2月、3~12月、1~14岁5个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参考区间并投入使用3年多。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该患儿适用的1~14岁参考区间较成人参考区间能更早提示儿童心肌损伤的发生,临床医生可以更早采取治疗措施,使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YM Law,AK Lal,S Chen,D Iháková,LT Cooper,S Deshpande,J Godown,L Grosse-Wortmann,JD Robinson,JA Towb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yocarditis in Childre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 Circulation, 2021, 144:e1-e13. DOI: 10.1161/CIR. 0000000000001001.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肌炎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2):87-89。 [3]张欣,马丽娟.儿童心脏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23,38(6):505-509。 [4]杨琼,徐芬,蔺亚晖.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儿科心脏受累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2023,38(6):510-517。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志谢:感谢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对【2024年第四届检验与临床(心血管疾病)案例展示活动】的大力支持!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