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行一个新词,“烂尾娃”,主要是指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最终发现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像是“鸡娃工程”烂尾了 。
为什么会烂尾?很多家长都会把原因推到孩子头上,“鸡不动”、“天资差”、“懒”、“逆商低”……但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造成“烂尾娃”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家长本身。他们自己在鸡娃的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才是导致这项工程“烂尾”的最大原因。
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快1个月了,许多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家长——已经或正打算踌躇满志地鸡娃了。为了避免最终鸡出一个“烂尾娃”,不妨先花几分钟看看以下几个鸡娃过程的常见大坑吧。
没有整体规划,鸡娃只为“自我感动”
很多家长对于“鸡娃”的理解,就是买教辅、报培训班,上量刷题。这是最危险的坑。如果把鸡娃比作一项工程,你连图纸都没有,甚至脑子里连个最终形态都没有,就忙不迭地开始拌水泥、砌砖头,这项工程从一开始就注定烂尾。
但这也是鸡娃圈最常见的情况。一些新手家长刚找到组织,就十分谦虚地请教过来人用什么教辅、报什么班,最后收获了几十个T的网盘资源,加了一大堆报班联系方式,然后便用这些资源和课程把孩子的空闲时间一项项排满,看着孩子忙碌的日程表,感觉自己尽到了家长的责任,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这就是彻彻底底的“自我感动式”的鸡娃,完全只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心理需求。鸡娃要从孩子的情况出发,制定整体的长期规划,明确目标和阶段任务,然后按照具体需求获取资源——这才是正确的起点。但是,很多家长却回避了这一点,只把重点放在看上去性价比最高的那部分——获取海量资源和报培训班——“资源下载了就是学了,培训班报了就是会了”。家长单方面觉得自己尽责了,孩子呢,却最终一地鸡毛。
有计划,却不抓执行
还有些家长闯过了第一关,给孩子的学习制定了整体规划。但却倒在了第二关——抓执行上。
孩子教育是一项持续十年以上的长期工程,坚持不懈是完成这项长期工程的一个重要保障。但很多家长,要么只有三分钟热度,计划执行了几天就开始松懈,最后不了了之;要么非常急功近利,想让孩子一口吃成胖子,不顾孩子的情况,大肆加量、上难度,最终虎头蛇尾。
这好比造摩天大楼,再好的图纸,地基还没打好就坚持不下去了,那一切美好的愿景必将都是空中阁楼。
所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坚持!坚持!坚持!
自己做不到以身作则,只会讲道理、不会做榜样
另一个家长常犯的错误,是对孩子高要求的同时,对自己的要求很低。经常在要求孩子努力学习的时候,自己躺在一旁刷手机,要么打游戏,要么看视频。
小孩都是有样学样的,特别是年纪小的时候。很多家长却并不把孩子的这个特点当一件事。之前流行过一种说法,叫“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那什么才是书房?是书很多的房间,还是装修很豪华配一张大班桌的房间?都不是,是家中长辈伏案读书工作的地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房。为什么高知家庭下一代往往还能是学霸?最大的区别就是家里学习氛围的耳濡目染吧。
将心比心,孩子正在努力学习的时候,家长却在一旁躺平摆烂,还美其名曰是休息,是为了第二天上班“能更好地拼搏”。但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理由能有说服力么?何况,孩子每天在学校那么长时间上课,同样也是辛苦,为何回到家里他还要继续努力,而父母就可以摆烂休息了呢?
父母在家展现出来的努力精神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传承。
不会正向激励,更不会控制情绪
人都是喜欢被表扬的,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化成最后的成果。而学习是一件漫长而艰苦的旅程。这就需要孩子能建立坚实的正向反馈闭环。这在一开始的时候尤为重要,当孩子尚且无法体会到学习乐趣、学习成就感的时候,就需要外部环境给他提供正面激励。每当这个时候,家长的表扬、奖励,就会变得尤为关键。
但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家长做不到。不仅做不到,还总给负面的情绪压力。孩子学习碰到困难了,身心本就疲惫,希望能从家长这里获得一些安慰和支持,但家长呢,看一眼题,立刻无名怒火升起,数落起孩子各种不是。孩子好不容易刚有的一点点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顿时就被浇灭了。久而久之,孩子越做越错,家长越骂越来劲,彻底走上了一个负向反馈的循环。
若是到了这一步,别说学习了,可能连亲子关系都会面临很大的危机。过度压力之下,铁打的钢筋水泥都会压断,何况是未经世事的孩子?
该放手时不放手,不得不放手时衔接不上
学习说到头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不过当他们还处在懵懂的低龄阶段的时候,需要家长助推一把。所以家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角色和定位都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家长要多参与,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我担当的习惯,等孩子成熟起来,家长便要懂得适时退出。
道理听起来很简单,真要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很多威权式家长喜欢大包大揽,一力安排孩子所有的学习生活,事无巨细、算无遗策。一直到孩子自我意识逐步萌芽的时候,也不放手。这大体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冲突,孩子不服家长的管束,家长也拼命压制孩子的反抗,最后导致亲子关系破裂;另一种是孩子彻底丧失独立性,成为家长的附庸,最后走上社会也是个唯唯诺诺不敢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
孩子最终都是要走出家门的,家长迟早都是要放手的。其实,从小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更多参与到自己学习过程的规划和执行中来,而家长则应适时变化自己的角色,从具体执行者到方案制订者,再到辅助者,最后变成后勤事务官,直至完全退出。
太看重成绩,反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坑,就是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学习的目标应该是全面提升个人能力,比如语言沟通、逻辑思考等等。但理是这个理,回到现实中,大家总是习惯盯着考试分数。
为什么?因为考试分数简单明了,直接到粗暴。而且分数关乎你未来能不能上学,去哪里上学,甚至牵涉更远的人生选择。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得不承认,分数确实很重要。
但真的不能只看分数。一方面,现在很多校内考试,尤其是小学时期的考试,分数带有很强的误导性,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老生常谈,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内容是无法反映到分数上的。
比如自学能力。很多家庭为了追求分数的提升,报很多班,刷很多题,希望通过外部灌输来让孩子拿到更好的分数。但实际上,经历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多会同意,越往后,自学能力才是更重要的学习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培养上,通过考试分数进行查漏补缺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如陈省身先生说过的那样,考试只要85分就够了。扣掉的15分恰恰是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结语:做不来?那就干脆不要开始
如文章开头说的那样,鸡娃,或者说,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就意味着要不断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而在工程的进行中,势必会遇到很多大坑、困难,也会面临走错路不得不返工的情况。也就是说,鸡娃,注定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大工程。
有些朋友看到这里或许就会说了,这事那么辛苦,实在劝退啊。而且,就算鸡娃过程再轰轰烈烈、惊心动魄,到最后大概率也势不可挡地会成为一个普通人。其实这么想也挺好,不如早点从这个轮回里跳出来,坚定自己的想法,和娃一起岁月静好,岂不快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