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石化
[ 有你的回忆吗 ]
前段时间
网络上一则短视频里
一位“老石化人”提及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石化地区的风貌
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小编找到了视频中的
主人公和他的同学
今天,一起“再回首”
1972年的石化,那时还是一片滩涂
1972年,上海石化总厂在金山的滩涂拔地而起,成千上万的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汇聚到金山这片热土,“为解决全国人民穿衣问题”而奋斗。
市区各条战线上的有志青年,乘坐专车奔赴大金山,一辈子扎根石化,建设金山。
年轻时候的邬广骅
今年59岁的邬广骅,于1984年进入上海石化总厂的化工一厂,在金山已经生活了40多年。回想起刚来石化的时候,他总是津津乐道。“一开始有些不习惯,每个星期都会回市区,那时要去上海西站乘坐班次较少的火车。火车上的条件也不太好,座位也较少,有时大家拿个小板凳,没有小板凳的就用报纸席地而坐。大概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好在来回的车票是厂里发的。”
1989年时的石化全景图
随着上海石化的发展,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那时的金一东路是石化生活区最繁华的路段,被称为“石化南京路”。滨海影剧院、石化百货、新华书店、明华酒家……充满了烟火气。
年轻时候的施丽芳
邬广骅的同学施丽芳就在石化百货工作,“我12岁就来到了石化,从石化一中毕业后,进入了石化百货工作。以前,我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很少,就去海边光脚抓螃蟹、摸黄泥螺。”施丽芳笑着说。“那时很多市区的人,听说金山有海,都想来看看。每到周六,火车上人满为患,都是成群结队地来,以前也没那么多宾馆,要么借住在熟人的职工宿舍,或者在亲戚家打地铺,虽然条件不好,但还是蛮开心的。”邬广骅补充道。
1997年,金山与上海石化“联合建政、撤县建区”,同年10月,石化街道正式成立,从此作别“石化生活区”,像邬广骅和施丽芳这样的“老石化人”见证了石化地区的发展和变迁。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退休后,邬广骅继续留在金山,而施丽芳也在出国多年后重回金山。“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每次同学聚会我回到金山,感觉特别亲切,现在就住下来了,和朋友在一起很开心。如今,往返市区还有金山铁路、石梅线等可以选择,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近年来,石化街道正在全力打造一个有花有海、有光有爱的社区,这些年的变化,他们也是有目共睹。如画的金山,更成了他们推荐朋友来此游玩的理由。
退休后的他们,加入了一个专注于为退休人群提供聚会旅游服务的平台“共比邻”。他们向来金山旅游的老年群体,热情地介绍金山。
张鹏远/摄
邬广骅笑称自己是“金山野生宣传大使”,他说:“现在的金山城市沙滩不仅有沙滩,更有各种活动,啤酒节、烟花节,已经成了金山的一张文化名片。在沙滩游玩好,还可以去金山嘴渔村,逛逛老街、吃一碗黄鱼面。”除此以外,花开海上生态园、东林寺、枫泾古镇,也是他们向朋友们推荐的热门路线。
“年轻的时候,喜欢和朋友一起游山玩水,退休后在家没事做,现在向大家介绍美景、美食,为老年朋友们拍照,接触的人多了,心情也放松起来。同时,也把美丽的金山介绍给更多人。”邬广骅说。
陈嘉珺/摄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
曾响应号召来建设金山的青年人
如今大多数已步入退休行列
但金山
这片承载着他们青春与梦想的地方
依然以它独有的方式
延续着与他们的深厚情感
[ 忆往昔,看今朝 ]
曾经的海滩
如今的海滩(陈嘉珺/摄)
曾经的石化工人文化宫
如今的金山区党群服务中心
曾经的滨海影剧院
如今是这样的
位于大堤路上纪念碑
大堤路上纪念碑,虽经历风雨,如今模样依旧
曾经的金山宾馆
如今的金山宾馆
曾经的金一东路
如今的金一东路
曾经的金卫东站
如今的金山卫站(张鹏远/摄)
曾经的滨海公园
如今的滨海公园(阮维缤/摄)
曾经的公园
如今的公园,熊猫雕像依旧还在
曾经的石化溜冰场
曾经的三十二铺
曾经的石化海滨浴场
记者/编辑:杨梦婷、俞萝寅
部分照片:网络综合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