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前后农垦部长王震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当他回到家时,造反派已在门前聚集,强行给他挂上“黑帮头子”的牌子。愤怒的王震坚决反抗,宣称自己是毛主席的老兵,并拒绝屈服。面对造反派的无理指控,王震寻求徐海东的支持,后者对他的抗争表示赞同。随着周恩来的介入,王震的处境逐渐好转,王震的坚韧与反抗精神,究竟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和个人信念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出生于1908年,早年曾担任铁路工人,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这也是他受到毛主席亲自钦点担任铁道总司令的重要原因之一。1925年,年轻的王震接到了来自郭亮的一项特殊任务,这个任务让他心中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亮的严肃神情和再三强调的话语让他意识到,这项任务非同小可。他需要带领三名工人护送一位名叫毛润之的先生前往长沙的韭菜园。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先生正是后来的毛主席。

当时年仅17岁的王震,第一次见到毛润之时就被他的英俊书生气质所吸引。他回忆道,当时虽然只知道他是毛委员,但凭直觉就感觉到这个人非同寻常。在随后的交谈中,毛主席的见解和思想深深影响了王震,让他对加入共产党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于1927年正式加入共产党。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他已是浏北游击队的队长,那时红三军团的政委是滕代远,正是通过他,王震与毛主席再度相见。毛主席询问他是否希望加入正规红军,王震满怀激动地回答:“我做梦都想。”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王震带着154名游击队员前往湘东特委,最终参与了湘东红军独立师的成立,并担任了三团政委。

在红军时期,毛主席对王震给予了高度关注。无论王震担任红八军政委还是红六军团政委,他都会及时向毛主席汇报自己的工作和进展,毛主席也常常通过信件给予鼓励和指导,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红六军团的改编,王震成为了120师359旅的旅长兼政委。为了加强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的力量,中央决定调一个旅来负责防卫,毛主席首先想到的就是王震的359旅,并告诉他:“陕北现在很穷,养不起太多军队,只能留下精兵强将。

在边区的两年多时间里,王震指挥359旅进行过数十场战斗,成功粉碎了日军强渡黄河的企图,并有效抵御国军的挑衅,确保了边区人民的安全。可以说,王震肩负的责任丝毫不亚于一线作战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皖南事变后,外界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被五道封锁线切断,补给物资无法进入。王震决定带领部队开荒生产,三月初359旅进驻南泥湾。当时的南泥湾一片荒凉,周边环境极其恶劣。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王震带领战士们挖掘窑洞和搭建窝棚,并规定所有成员,从旅长到普通战士,必须参与到生产运动中。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王震和战士们将满是荆棘的南泥湾变成了稻谷飘香的田地。劳动期间,士兵们的枪支始终架在身旁,敌人来袭时立即投入战斗,敌人不来时则开荒生产。1943年,王震在西北局会议上被表彰为22位英雄中唯一获得毛主席亲笔题词“有创造性”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7月下旬,王震在南泥湾与战士们一起忙碌着,正专心除草和追肥。这时,他接到了从延安打来的电话,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安排好后便立刻赶往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见到王震,面带微笑,亲切地请他入座,随后认真地说道:“王震同志,我们这次召你来,主要是想商量一件事。中央计划派一批干部前往南方,考虑到路途遥远且情况复杂,我们想从你们三五九旅抽调一名团长和一个加强营,护送这批干部,你怎么看?”

王震听后,思索片刻,回应道:“抽调一个团长和一个加强营是没问题的,但如主席所言,这条路途艰难,可能需要更多的兵力。”毛主席点头表示理解,鼓励他回去与其他同志商量,寻求更好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南泥湾后,王震立刻召集会议,将毛主席的想法传达给大家。经过深入讨论,众人一致认为,单靠一名团长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应该由更高级别的干部负责这次行动。于是王震再次前往延安,主动向毛主席请缨:“主席,我们讨论后认为,只有团长不够,我愿意亲自带队护送。

毛主席思考后答道:“既然你要去,我就有新的打算。这件事情不急,中央还需要研究一下。”然而次日毛主席便通知王震:“此次行动由你们三五九旅负责,王震你将带队,南下支队要全面出动,并增加一些地方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此之后分析了南下的形势:“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顺利成功,你们能够拓展和巩固根据地;另一种则是严峻的,可能会遭遇重创,甚至全军覆没。”王震听后坚定地说:“主席,关键时刻我愿意拼命!请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任务!”毛主席握着他的手,眼中闪烁着欣慰与担忧:“王震同志,做好第二种情况的心理准备,不过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抗战胜利后,王震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顽强斗争,成功解放了西北大片土地,捍卫了新疆的领土安全。新疆解放后,他全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将曾经土匪横行、民生困苦的新疆发展成为多行业共同繁荣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晓,850农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前线的铁道兵8505部队在北大荒建立的第一个军垦农场。1954年5月底,王震前往850农场进行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直接提出:“我们要建设部队农场,为国家分担责任,确保部队能够吃上新鲜的蔬菜和肉类。你们复员后,有些同志会去办国营农场,因此现在就要做好准备。

王震在会上发表了动员报告,强调了开发北大荒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行动的展开。他心系这一项目,制定了五边方针,并亲自参与了各个点的规划与布局,确保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55年,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农场的农业机械设备严重不足,导致劳动力的缺乏。王震得知这一情况后,仔细思考人力资源的来源,最终决定从关闭的劳改场调派20000名劳改犯。这些劳改犯在农场工作后,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机会,成为了农场建设的重要力量。

为了响应北大荒的号召,许多年轻的官兵选择复员到这里,但不少适龄青年面临婚姻问题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震积极协调,动员中央在四川省征集女青年前往支边。她们抵达农场时,王震特意举办了欢迎大会,表达了对这些志愿者的高度赞扬,并强调:“农场必须做好支边青年的安置工作,人和事兴,有人就能创造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7年11月,农垦部长王震率领中国民间农业代表团前往日本,此次访问的重点是考察日本战后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在出发前,毛主席和周恩来与王震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明确了此次访问的目标和意义。

当时中日尚未建交,周恩来特别交代了一个禁令:在日本期间,绝对不允许购买日本的商品。王震在此要求下,向代表团成员强调了这一点,确保大家都能遵循这项指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团成员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农机等领域的30位专家与学者,访问时间长达两个月。期间他们深入考察了日本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一天代表团行驶在日本的乡间公路上,王震的注意力被一旁稻田中一台正在工作的农用机械吸引住了。他立即示意停车,下车仔细观察。

这是一台小巧的手扶拖拉机,拥有两个小号橡胶车轮和一个小型发动机,设备简单但功能强大。通过翻译,王震了解了这种机器的用途和优势,甚至兴致勃勃地坐上去体验了一番。他向代表团成员兴奋地说道:“这个手扶拖拉机特别适合我国南方的水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访问期间王震对这台手扶拖拉机的印象愈发深刻,直至回国前,他也忍不住表示希望能够购买一台样机带回中国。尽管有人提醒他这可能会违反总理的禁令,王震却坚持认为,这种机器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决心不顾禁令,执意将手扶拖拉机买了回来。

回国后王震见到周恩来,难免有些尴尬。总理调侃道:“我就知道你这个王胡子是管不住自己的,特别交代你没想到你还是违背了禁令。”随即,周恩来看了手扶拖拉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并表示:“你买的东西确实不错!”他还指示要从日本进口一批手扶拖拉机,分配到各个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向毛主席汇报日本农业技术的成功经验时,王震特别强调了手扶拖拉机的多种用途。毛主席对此表示赞同,并指出日本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灵活吸收外来技术,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经过毛主席和周恩来的认可,王震在写给中央的访日报告中详细提出了引进外来新技术、开发和推广手扶拖拉机的具体建议。党中央采纳了他的提议,手扶拖拉机很快在中国得以量产。这种机器因其造价低、体积小、动力强劲,能够进行犁耕、旋耕、播种、收割、灌溉和运输等多种作业,深受农民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是手扶拖拉机的引进者,更是其推广者。在他的推动下,20世纪60年代,手扶拖拉机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尤其在南方地区获得了广泛应用,北方农村也相继跟进,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开端。

可以说,王震将军是一位为党和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让我们向这位老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