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烂尾娃”这个词儿屡屡出现。

原出处可能是从这个帖子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说实话,第一次看这个帖子,我觉得这娃的高考成绩实在跟父母的付出不成正比,也跟上初中前的学业表现差距太大。

父母为娃投资这么多,肯定是奔着985甚至清北去的。这样的高考结果,估计父母心里不知道有多苦。

高中压线进入RDF,实力在校内就是垫底的。在身边高手如林的情况下,孩子心态崩了再正常不过。

高考582分,相对于小学时的辉煌算是“烂尾”,但是相对于高一高二的摆烂,真不能算是“烂尾”。

实际生活中,其实这样的孩子绝不在少数,每个班里都有几个。

我觉得,这个贴子之所以爆红,不只是因为有些人太唏嘘的缘故,更是因为其中的“剧情”,砸中了很多人、很多家长的心!有不少孩子小学时成绩非常瞩目,若据此势头,考上985绝不在话下。但是,到高中后却沦为普通学生,勉强考上普通一本,成为家长心目中的烂尾工程~“烂尾娃”。

我认为真正“烂尾”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以为小学时优秀,多拿几个奖,肯定会进入名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看客的家长们有没有想一想:当你想培养一个孩子成就你心目中的“高楼大厦”时,你有没有具备基础扎实的建筑学知识?(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基础),有没有真正了解地形地貌及其他影响因素?(真正了解孩子的性格、个性?)有没有高超的管理能力?(管理一个孩子跟管理一个团队类似,甚至更难)

你以为只要在孩子身上砸钱就可以、找名师辅导就可以,那成不成功的概率注定要看运气。

而且,培养孩子跟做工程在关键点上还不一样:孩子是活生生、有独立意识的人!

很多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嘴上说着“爱孩子、爱孩子”,实际上爱的是透过孩子的自己,并不是孩子!

从大家评价一个孩子用“烂尾”这个词可以略窥一斑。虽然是调侃,但也折射出部分真实的想法。

请输入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这个周末,我带儿子出去玩,听到好几位家长跟孩子的对话,简直令我哭笑不得,感叹为人父母的“能力”。

一位时尚的妈妈带着3、4岁的一个小男孩,她看着跑来跑去的儿子,表情一直在焦虑中,时不时来一句:“你能不能有一秒钟是听话的?你能不能不要动这个?”

孩子难道一秒钟都没有听过你的话吗?用这么绝对的字眼给孩子贴标签,我也是无语了。

只要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事,那就是不对的。

在孩子长大点,她多数会说:你能不能有一分钟是认真学习的?你能不能有一分钟是听我话的?

还有一位妈妈,孩子动这个,她提醒:“不要夹到手!”

孩子动那个,她提醒:“不要砸到头!”

这位妈妈可太“负责任”了,我听着都累得慌。

小孩子对这个世界好奇才是正常的,难道你要他跟大人一样中规中矩地参观吗?难道身为大人的责任不就是保护好不懂事的孩子身体安全吗?

还有孩子可贵的好奇心,更需要保护。

为什么有好多孩子如今只愿意呆在空调房里打游戏?因为他们对现实世界没有了多少探索的欲望,也不能随便出去玩。至少,他这样是安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我以为,现代社会,育儿知识满天飞,年轻父母有多种渠道可以学习,应该比上一代增长了很多智慧,看来,也未必。

如果很多父母还是这种教育思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关注他有很多的感受、需求。

只想用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证明教育是否成功, 用砸钱、请名师让孩子在高考赛道上起劲卷,卷出高分数就是成功,那么以后还会出现很多“烂尾娃”。

有人说:即使考上大学,也脱不了“烂尾”的命运。每年1000万大学毕业生,根本用不了,未来10年,就跟现在的“烂尾楼”一样,遍地都是“烂尾娃”。

有些赛道是给为了挑选天赋型选手的,普通孩子真没有必要跟着去卷。

若是娃儿智商一般,卷到初中就没力气了。砸多少钱、上再多的辅导班也提不上去的。

就算娃智商高,但他就是叛逆了、不学了,家长也没辙。

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没有良好的自律性,单纯卷成绩也只能卷到小学毕业。到了青春期,指望父母推,没有多大作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到底养育什么样的娃才算成功?

当然不能只看成绩,更不能只看高考。

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一段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考仅是测试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与应试能力,难以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情商、道德品质。

仅凭一纸分数便断定一个人的未来是否“烂尾”,无疑是片面且短视的。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筛选而已。人生还有3个重要的筛选:大学毕业会筛选一批,工作后会筛选一批,结婚过日子又筛选一批。

有很多的能力,是无法通过标准来定义的;有许多不明显的筛选,会渐渐分出人的层次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一个孩子,可能能力有限,可能长大后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无法拥有良好的收入,但只要她对家人、对社会有爱,懂得感恩父母、回报家庭和社会,那她就不是“烂尾娃”,就是成功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