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朝阳区教育发展大会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召开。会上,朝阳区科学教育联盟宣布成立。首批科技教育联盟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此外还有5家科技企业及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6家科普基地。据悉,联盟各成员单位根据区域科学教育发展实际,普及科学知识,加强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搭建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开展科技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的研究实践,探索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科学教育联盟的成立,是北京教育系统大力推进科学教育众多举措中的一个。截至目前,科学教育已经在全市中小学全面铺开,各区各校积极探索,从筹划布局到平台建设,从理念引领到课程设计,从师资培训到协手共育,从多彩活动到融入社会资源,一个各方协同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的局面正在形成。

直面科学教育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学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经过不懈努力,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及科学素质持续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浪潮,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要求,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着总体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仍需突破等问题和不足。”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学教育亟待加强和改进,需出台相关意见进行部署推进。

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看来,中小学科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科学教育的育人观和全员观彰显不够,育人理念有待;中小学科学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丰富性不足,育人体系有待健全,课程呈现多样性匮乏、知识体系片面化的问题。而学生在学习方面探究性、趣味性不足。在教学上,则存在实验资源不足、器材利用率低等问题,重灌输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重验证轻探究。此外,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不强,一体化设计有待提高,如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学段割裂的问题。此外,科学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学活动的协同以及教育成果的交流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合作与沟通。

针对这些问题,各区各校理性分析,通过各种布局举措,在逐步推进科学教育的同时,融合新理念,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模式。

谋划布局 加强顶层设计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做好加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而深入贯彻《意见》要求对提升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促进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也为全国各地各校开展科学教育注入新的力量。

“东城区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把科学教育作为夯实基础教育‘基点’的重要举措之一。”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刘羽表示,东城区始终坚持优质均衡发展,做大人才成长的“苗圃”,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教育生态。“我们始终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注重一体化长链条人才培养,坚持多方协同联动,强化资源整合利用,丰富教育供给,构建‘东城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在服贸会上展示科学教育成果)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标准引领、用好数智赋能、挖掘科教资源”是朝阳区开展科学教育一贯坚持的工作理念。以此为指导,朝阳区全面推动科学教育,并不断取得新成果。截至目前,朝阳区发布了北京市首个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并启动实施“赋能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工程”,带动全区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的热情。

和东城区、朝阳区一样,在布局开展科学教育过程中,“统筹谋划”“整合资源”成为全市各区科学教育出现的高频词。行政、科研、教研、社会力量的融合为科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合力,在强调普及的同时又突出提升,实现了在普遍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大批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潜质的青少年的目标。

构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而在“孵化”过程中,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围绕育人这一核心目标,为学生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成为各区各校探索的重点。

“我们整合行政、科研、教研等多方力量,建设了保障机制,分阶段系统性的推进科学教育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形成面向全体多维多层级的科学课程体系。”西城区教委副主任陈海东表示,西城区中小学近五年已开设2243门科学类特色校本课程。下一步,该区将打造日臻完善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实现科学教育的优质均衡和稳步提升。

朝阳区教科院党委书记刘强介绍,朝阳区正在构建智慧科学课程资源体系,现已研发超3500个课程资源包,覆盖全学段、学科,每年动态更新,支持教师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联合百余家社会资源单位,推出300多个实践课程菜单,通过阶梯式课程促进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海淀区共有28所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占北京市12%;区级科技教育示范校60所,各类科技类社团741个,现已形成区域各级各类学校科学教育全覆盖的良好教育生态。未来,海淀区科学教育改革将重点放在教学方式变革、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表示,海淀区中小学还成立了各类科学教育联盟和各中小学科协,北大附中、首都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等学校科协的建立,实现了科学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与优化配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科学学习体验。

石景山区教委则与北京科学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优质科学课程覆盖全区中小学,丰富学校课后服务菜单,助力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

目前,北京科学中心已开发了200余门科学课程,课程通过科技实践活动进校园、共建学生社团等形式,向中小学校提供优质科学教育课程服务,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石景山区教委将为中小学提供科学课程菜单,让各校结合学校特色自主选择课程,并利用课后服务时段组织学生到科学中心上课。同时,科学中心的优秀师资也会引入中小学,与学校科学教师交流学习,开展教师培训,辅导学生社团开展科学实践等。

(密云区第三中学与北京五十七中学生开展科学项目学习)

密云区则将活动作为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组织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丰富学生体验,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让师生“零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密云区第三中学与北京五十七中携手开展了一场“科学点亮梦想”研学之旅。学生们共同参与机器人社团、7D动感影院、飞行模拟、飞镖等科技社团活动,密云区第三中学副校长张歌表示,携手研学搭建了两校科技教育交流沟通平台,城乡孩子们共享科技资源,感受科学氛围、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思维。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日前,第二届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举行开班仪式,180名学生将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启新学期的学习。这一实验班源自由海淀教科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联合推进的海淀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该项目负责人、海淀教科院教育科研员郑志宏介绍,人工智能实验班聘请清华大学、海淀教科院、清华附中的相关教师担任导师,三方团队组建了导师团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除了三方之外,实验班还会从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专家前来授课,同时也会招募学生导师进行同伴指导。

科学教育的推进,关键在于教师。“解决师资问题,既要从高水平大学、高职院校专业方面加大储备培养力度,更要着力于现有中小学师资的在岗培养。”北京景山学校党委书记张斌平认为,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的配备标准,持续增强各学科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促进科学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同步发展,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待遇保障的条件下,不断引导学校树立科学教育的正确态度,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部分,避免在科学教育中出现“重比赛成绩、轻科学育人”的苗头。

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刘羽透露,今年底,东城区中小学将全部配齐科学教育副校长,强化干部教师科学素养专项培训,加强科学类专职教研员配备,引导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专家观点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要注重五项行动

李亦菲(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需要开展学校科学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科技创新人才发现与培养行动、社会资源整合与协同育人行动、教师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行动、政策支持与环境营造行动。

推动科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加入进来,实现协同育人。如何吸引优质社会资源加入,要从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学校要积极补充优质校外资源,具体包括学校至少结对1所科普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利用少年宫、科技馆、校外培训机构优势,为学校科学教育提供有益补充。各区和学校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优质的科技类培训服务。建立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科学教育场所资源库,强化资源征集、对接、调度机制,便于学校选择使用。

二是优化数字资源建设,以国家和北京市智慧教育平台为载体,丰富数字化科学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制作“科学公开课”“家庭科学教育指导课”。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场景与网络科学教育场景的有机结合。

三是鼓励高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等资源,与中小学共建创新实验室、人才培育班、科学教育基地,协同组织科学夏(冬)令营等,丰富学生认识和接触科学的途径。支持中学与高校联合教研,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更好衔接;鼓励高中学生参加高校学术活动,开拓科学视野;鼓励高校建设科学教育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四是强化部门协作,均衡布局科学教育资源,形成市、区资源地图和活动清单。统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单位,面向中小学生开放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开发科学教育活动项目。

五是引导企业援建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动员各类企业,尤其是与高精尖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援建科学教育场所,提供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培训专业讲解人员。引导高科技工农企业开展“自信自立技术产品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文字:李继君 赵艳国 韩冲

苏珊 姜思瑶 付磊

编辑:苏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常悦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