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患者而言,日常的护理和自我管理至关重要。通过掌握一些小知识,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糖尿病日常护理的小知识。
1.饮食控制是基础
具体来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瘦肉、鱼、禽类来提供优质蛋白质,同时增加绿叶蔬菜、豆类及全谷类的摄入,以提供丰富的纤维和营养素。水果类可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橙子、柚子等,但需适量食用。同时,应避免食用含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每日食盐<6g,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虾子、鱼子、油炸食品等,严格控制各类甜食。了解并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也是控制血糖波动的关键。
2.适度运动很重要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和改善脂代谢紊乱,还可减轻病人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运动前后加强血糖监测,不宜空腹时运动,建议在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防止低血糖发生。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为宜,可选择散步、骑自行车、快走等有氧运动,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合适运动强度为活动时患者的心率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心率=170-年龄)。每周至少进行3次运动,若空腹血糖>16.7mmol/L,禁止运动;若血糖低于5.6mmol/L或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适量碳水化合物。
3.定期监测血糖
患者每周至少监测一次空腹血糖,监测应在早晨起床后、进早餐前进行,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的范围内。
患者每周至少监测一次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两小时后进行监测,餐后2h血糖应小于10mmol/L。患者若血糖波动较大(如连续两次监测结果相差超过2mmol/L)或感觉身体不适,应增加监测频率,可每天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
患者每三个月应当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理想的HbA1c水平应控制在7%以下,以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对于老年患者、孕妇或特殊情况的人员,空腹血糖及血糖控制范围可能有所不同。此外,长期胰岛素的患者,如频繁出现清晨空腹血糖高,建议增加凌晨2-3点血糖监测,这样可帮助识别是否存在夜间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即“Somogyi效应”,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以更好的控制血糖。
4.药物护理不可少
对于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磺酰脲类餐前30分钟服,双胍类餐后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嚼服。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处理这些不良反应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或采取对症治疗。
胰岛素注射需掌握正确方法,遵循无菌操作,注射后保持针头停留至少10秒再拔出,以确保药物完全注入。为避免组织硬结和脂肪萎缩,应轮换注射部位,并采用正确的注射技巧等。胰岛素的储存也十分重要,未开封的胰岛素应放于冰箱冷藏(2-8℃),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在室温下(不超过25-30℃)可使用28-30天。
5.预防感染不可忽视
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下降易感染,需重视预防。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外伤;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泌尿道清洁,多饮水。每天检查并清洗足部,穿宽松鞋袜,避免不良坐姿,也是重要预防措施。此外,每天检查足部一次及清洗足部一次,穿宽松舒适的鞋袜,不要赤脚走路,平时避免盘腿或跷“二郎腿”,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6.低血糖的预防和应对
糖尿病患者需重点预防低血糖。外出时应佩戴标明病情的卡片,携带应急包(含糖果或糕点),在感觉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食用,以迅速提升血糖。此外,患者应了解低血糖的常见反应,如心慌、出汗、手抖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补充含糖食物,并尽快就医。
7.结语
总之,糖尿病的日常护理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掌握这些小知识并付诸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琼海市中医院 叶彩凤
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审核:姜峰
加入“姜大夫答疑”读者群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
●中药热熨包, 能治病的“暖宝宝”
●孩子流鼻血的止血攻略
●是什么引起了白血病?该如何预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