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位于山东半岛的胶州湾的海底,有一条世界建设规模最大的海底道路隧道——胶州湾第二隧道。这条正在建设中的隧道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在未来,它将连接青岛市主城区和西海岸新区,便利当地民众的生活、生产,进而推动青岛市东西两岸同城一体化发展、提升周边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系列报道《中国新地标》,让我们一起去到胶州湾看一下。

碧波荡漾,海天一色,这里是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山东省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胶州湾平静的海面下,胶州湾第二隧道的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我们从隧道西海岸新区一侧的入口进去,一路下到海平面以下115米处的施工现场,而在这里等待着我们的,是一场即将发生的爆破。

先钻孔,再埋入炸药,随后引爆,这种施工方法叫钻爆法,非常适合胶州湾海底坚硬的地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胶州湾第二隧道全长17.48公里,它穿过了两类截然不同的岩层,和西侧不同,隧道东侧的地层是岩性相对较软的凝灰岩,这边采用的是“盾构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就是盾构机的内部,因为这台机器现在正处在一个运行状态,所以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它在剧烈地震动,在记者背后就是海底的岩层,现在这台盾构机正带着我们以平均每分钟大概1厘米的速度一点点地朝里面边挖边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钻爆法+盾构法”的组合施工下,目前,隧道西侧已经掘进约5000米,东侧则掘进约1000米,最终,它们将在海底对接。作为世界上海底道路隧道建设规模最大、长度最长、隧道工程领域综合施工难度最高的超级工程,胶州湾海底隧道将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青岛国信集团总工程师曲立清说:“因为这个工程的定位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海底公路隧道,我们的目标就是引领世界长、大海底隧道的未来。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肯定会对后续的人类将跨越更长的海湾、更长的海峡的海底隧道,奠定一个好的技术储备和运营经验,包括建设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建设胶州湾第二隧道?13年前,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同时建成通车,改变了当地依靠轮渡和高速过湾的历史,极大方便了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多年过去,随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两岸通行压力又开始变大,“一桥一隧”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经过深入研究,“再建一条隧道”就成了一个最佳的选项。

来自美国的孙阁澜是中国海洋大学的一名外教,他住在青岛市区,每周都要穿越隧道前往西海岸校区上课。这段在过去走轮渡或者高速,需要一两个小时的路程,走隧道的话,仅仅需要几分钟时间,谈到未来的第二条隧道,孙阁澜很是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阁澜说:“今天我穿过第一隧道来到这里,然后在几年后,我就能走第二隧道了,这真是太令人兴奋了。生活在这里,跟所有的中国人一样,一起体验这些新事物,真的很酷。我正在见证中国的不断发展,我能够参与到其中,真的特别棒。”

另外,按照计划,胶州湾第二隧道将在客运为主的基础上,允许中小型货车通行,这是目前的胶州湾隧道所不具备的功能,这对许多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每天凌晨,在这个位于胶州市的物流中心,都有大量的食品、日用品装车送往青岛各地的超市、学校、饭店等。胶州湾第二隧道开通后,将极大促进这类物流的速度,降低通行成本,促进东西两岸同城一体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王在峰介绍,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整个环胶州湾半小时经济圈会完全形成。东岸城区主要是以生活为主,西岸城区以生产为主,西岸城区同时还是整个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沿黄流域的“经济出海口”。这样的话,加强东岸城区和西岸城区的综合交通联系之后,畅通山东半岛乃至整个沿海地区南下的一个大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胶州湾,这个曾经的小渔村所在地,后来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近现代多次被列强侵占,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成为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地区的重要经济引擎。建成通车13年来,胶州湾大桥已累计安全通行车辆2.3亿辆次,胶州湾隧道累计安全通行车辆2.79亿辆次,车流就是人流,也是经济流、活力流。几年后,胶州湾将进入“一桥双隧”时代,一张北上融入京津冀、南下联通长三角、西进辐射沿黄流域、东出日韩经济圈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