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消费巴士
名创优品在23日晚上发布公告,其关联实体骏才国际将从牛奶公司、京东世贸和宿迁涵邦手中收购永辉超市的股份,最终持股比例29.4%,交易对价62.7亿元。
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会成为永辉的第一大股东,但其不会控制董事会,因此不会成为实控人,不会并表。永辉超市的创始人兄弟张轩宁和张轩松仍持有公司15.72%的股权,腾讯另持5.27%,京东世贸则还留有2.94%的股权。
过去十年,互联网巨头曾掀起轰轰烈烈的新零售运动,跨界进入线下商超。典型如阿里买大润发、苏宁收家乐福,京东腾讯入股永辉,但结果都是折戟沉沙。没想到,名创优品成了最新的金主,但名创优品的投资者显然并不太认同——63亿是名创优品账上的全部现金,投资者更希望这些钱用于分红或回购,而不是一把掏空买个还不知深浅的永辉。
公告发出后,名创优品23日在美股的收盘价跌了16.65%,24日在港股的股价一度跌超30%。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则在23日晚上发了一条朋友圈:“大家看不懂就对了,如果看得懂我就错了”。
按照名创优品的逻辑,它们收购永辉,是一把绝妙的抄底。永辉超市在辉煌时市值曾高达千亿,现在跌到了200亿元。名创优品只用63亿,就入主了一个营收曾超900亿元,还在全国有800多家门店的商超龙头。在中国零售和消费行业持续低迷的当下,这波操作确实是在抄底中国线下资产。
在叶国富的设想里,名创优品可以借助永辉的品牌形象进入更好的商圈,永辉也可以借助名创优品的供应链能力和经验,提高在自有品牌方面的差异化。而他更豪情壮志的设想,是要把永辉进行胖东来式改造,make 永辉 great again。
公告发布后的电话会中,叶国富几乎有80%的时间都在谈胖东来。
他说2年前第一次去胖东来,那儿的产品和熟食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夏天他两度前往被胖东来爆改的郑州永辉,在工作日下午看到了卖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想这个店如果是我的有多好”。
叶国富还拿出了三家被胖东来调改后的永辉的数据,业绩和客流量都是调改前的数倍,认为这“充分说明这个(胖东来)模式可以复制全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永辉能够脱胎换骨,未来创造新标杆”。
叶国富还充分肯定了Costco和山姆,他带着公司高管去美国考察过Costco,写过关于它的文章,认为山姆和Coscto都非常重视产品。但他同时又觉得山姆的分量太大,胖东来的模式更适合中国家庭,后者还有更好的顾客体验,更尊重员工,没有会员门槛。
一番陈词的大意是,胖东来更适合中国老百姓,名创优品要做的,就是让永辉按照胖东来的模式爆改,成为中国的山姆。
几乎所有的逻辑都是对的,但似乎又忽略了什么东西——无论是胖东来、Costco还是山姆,它们的模式、对供应链的管理固然值得学习,但同样值得学又很难学到的,是这三家公司的心态。
胖东来已经被多为商业大佬奉为了中国线下零售的神,但就是这样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却在创立的近30年里,迄今只是在许昌开了13家店——它一度扩张到了郑州,但之后又收缩范围重新固守许昌。
外界对此的共识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有一种物以稀为贵心态,正是因为今天的胖东来太过难得,才为它聚集了超高的话题度和流量。
二是胖东来之所以能提供那么优质的商品、在国内找不到对手的服务态度,以及超高的员工福利,部分原因是许昌一地的经营成本较低,能够支持它这么做。一旦大规模复制到全国其他地方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便有可能算不过来账。就连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也曾表示,郑州的门店成本、员工福利等综合成本要高得多,不适合全盘复制。
部分人眼里,胖东来不出许昌,只让自己给别的友商做“导师”,背后是于东来对赚钱有着极度的清醒和克制,相比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至于山姆和Coscto,他们在中国的学徒也不少。家乐福、物美、盒马都学过,但最终搞了几年就草草收场。
山姆在1996年就进入了中国,最早期是高管亲自带队去周边小区卖卡做地推。大概在2020年以前,电商红火过,新零售轰轰烈烈过,但会员制超市一直慢慢赚钱、慢慢发展着,山姆在中国的业务还一度被美国总部犹豫过要不要叫停。最终是管理层扛住压力、抱着在中国商业社会非常难得的长期心态,做到了今天让同行们望尘莫及的成绩。
2020年以后,舆论才突然意识到这种专注中产的模式有多赚钱,它的供应链有多极致、流量有多火爆、线上业务又有多“暴打”过去那些前置仓明星。可惜的是,过往立志要做“中国山姆”的玩家们,学会了仓储店的陈设、学会了它的大包装,甚至有人尝试着去学供应链,却最终没学到那份埋头干事和放眼长期的心态。
叶国富在电话会中的表态,的确让人心情澎湃、甚至觉得颇有道理。他说现在的企业都在说出海(这也是名创优品增长最快的业务),出海很快会变红海,管理层会坚定看多中国线下零售。
但想让扶不起的线下商超重新站起来,学到那种清醒、克制、踏实,以及坚定不摇摆又足够有耐心的心态,远比学具体的某某家更重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