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99年5月,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成为了一片废墟,而在这片废墟中埋着的是三名中国记者年轻的生命。事后,制造本次爆炸事件的美国政府以及北约组织都对中国进行了道歉,但是他们坚称这只是一次“误炸”。
是因为北约方面使用了“过时的错误地图”所导致的一次“令人遗憾的悲剧”,但是无论是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这绝不仅仅只是一次“误炸”,而是蓄意策划的阴谋。
(中国大使馆被炸)
一、火光起于黑暗之中
1999年3月24日,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全境展开大规模空中轰炸。在短短两个月的轰炸过程中,南联盟的政府机关,军事设施,各类工厂乃至水电等民生设施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当时位于新贝尔格莱德樱花路三号的中国大使馆,是全城少数结构完整的建筑。
(被炸掉的大使馆)
而在当时,贝尔格莱德甚至整个南联盟,能够被轰炸的目标已经全部被炸成了一片废墟。在不派出地面部队的情况下,此时宣布停止轰炸就意味着北约的军事行动彻底失败,连续45天的轰炸也作了无用功。
但是继续轰炸的话,下一个轰炸目标又能选在哪里呢?北约一时间骑虎难下...
5月7日星期五,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纷纷来到位于地下室的“俱乐部”里面休息娱乐。这里也是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休息区,算是一个半地下结构的房间,因为此时贝尔格莱德已经断电,大使馆在用自己的发电机。
为了节省资源,大使馆在夜里只为“俱乐部”一个房间供电。但是当天晚上,大使潘占林担心大家休息不好,索性早早的就给“俱乐部”断了电。所以大使馆内的所有人在11点15分的时候,就全部回房间休息了。
(大使馆被炸)
11点45分,异变突生!巨大的轰鸣声以及随之响起的爆炸声惊醒了潘占林大使,他惊醒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北约轰炸了大使馆隔壁的南斯拉夫电力设计局,轰炸波及到了大使馆。但是当潘占林大使从缝隙中钻出来之后才发现,被轰炸的竟然不是设计局,而是大使馆!
第一时间逃出大使馆的仅有七八个人,这也就意味着大使馆内还有十几个人被困。但是逃出来的这些人情况也不乐观,有些人看不见了,有些人被扭了脚,这些人只能被送上救护车。仅仅靠着大使馆剩下的四五个人,根本就不够营救剩下的同志。
幸运的是,这个时候大使馆附近的居民赶来帮忙,其中只有少量中国人,大多数都是当地人。后来南联盟消防队也赶到了现场,帮助营救落难的大使馆内人员。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大使馆甚至一度和国内失去了联系。
(潘占林)
最后还是《环球时报》的记者吕岩松用手机打给了国内《环球时报》的主编,也就是胡锡进。当时还是凌晨五点钟,吕岩松的电话直接打到了胡锡进家里的座机。
胡锡进又联系了外交部欧亚司,欧亚司报告了外交部领导。最后中央的电话直接打到了吕岩松的手机上,国内这才和大使馆建立了联系。
第二天零点左右,所有人都被救了出来。记者许杏虎夫妇被救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尸体了,武官任宝凯是最后被消防队救出来的,后经治疗幸存了下来。但是较早被救出的绍云环,因为伤势过重,最终还是牺牲在了医院内。
大使馆被炸,三位记者遇难,四名大使馆工作人员重伤。消息传回国内,立刻震惊了全国,随之就是席卷全世界华人的反美浪潮。即便是贵为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这次大事件中依然无法置身事外...
(三名遇难者)
因此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克林顿总统和北约都发出了声明,表示这是一次“可怕的意外”,是“误炸”。但是对于一个仅有五层楼的建筑进行了两波次的攻击,甚至还使用了有穿透和钻地功能的高爆炸弹,通过不同角度进行攻击,明显就是专门针对大使馆的建筑结构。
因为我们的大使馆有地下室,而且周五晚上大多数人都在“俱乐部”娱乐,北约就是照着“团灭”大使馆来的。事实上,在两波轰炸后“俱乐部”也的确被完全炸毁,如果有人在里面肯定是难逃一死。
二、外交的战场
大使馆被炸是一件大事,这个事情不可能不解决。中国政府向美方以及北约提出了思想合理要求,但是美国和北约在这次事件上的态度用一个字就可以总结,那就是“拖”。将事件逐渐的淡化,到最后让整个事件不了了之。
(抗议民众)
我们只要问起来,他们就说“在调查”,但是具体“调查”到了什么进度,根本就没有人知道。而美国的电视媒体和传统媒体所报道的,也不是中国大使馆被炸,而是有选择性的报道中国学生的大规模抗议游行,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舆论。
这个时候,舆论的战场就必须要争取了,而这一重要责任落到了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的头上。李肇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逼克林顿道歉,逼美国赔偿。
5月8日上午,李肇星打响了反击的“第一枪”。他参加了美国广播公司《本周》专题节目,他的对手是美国著名的“铁嘴”山姆唐纳德,他是美国广播公司驻白宫首席记者,政治经验非常丰富。
(李肇星)
节目开始后,唐纳德第一句就问道:“如你所见,李先生,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驻华大使馆门前的情况。你认为北京能够保证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吗?”唐纳德的字字句句中,都无不透露着美国人那特有的傲慢。
李肇星随后说道:“我很奇怪,你为什么不问问贝尔格莱德的中国外交官们的情况?我不明白你的提问为什么不从中国大使馆开始?为什么不从中国外交官和记者遇害开始?”唐纳德一时间竟然被问住了,李肇星随后继续输出:
“已经过去两天了,这两天的每一分钟对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是悲伤的!整个驻美大使馆都被美国和北约的轰炸激怒了,请允许我首先为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在他们中间甚至还有一对新婚夫妇......”
(克林顿)
李肇星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步的夺回了舆论阵地,改变了美国国内的舆论风向。面对国内的巨大压力,克林顿终于还是被逼了出来。5月13日,克林顿决定在白宫和李肇星会面。
见到李肇星之后,克林顿首先表示向三位遇难者以及他们的家人道歉。但是李肇星却说道:“总统阁下,这三位中国公民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同胞和亲人,您应当向全体中国人民道歉。”克林顿认可了李肇星的观点,向全体中国人民道歉。
然后李肇星立刻拿出了纸笔,要求克林顿将道歉写在纸上。克林顿因为担心事情被公开,造成其个人声望下降,所以迟迟没有动笔。李肇星以个人名义保证不会公开,克林顿这才同意写下了道歉信。但是直到这个时候,克林顿依然坚持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是“误炸”。
(李肇星和克林顿)
在后来克林顿的回忆录《我的生活》中,克林顿也表示当时江主席和中国政府不相信大使馆事件是“误炸”,甚至因此拒接克林顿的电话。当时中方认为,克林顿总统本人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但是CIA和军方可能不支持克林顿的亲华立场,从而在地图上做了手脚。
而这次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就是CIA雇员威廉班尼特。
三、神秘的死亡
在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之后,美方坚称自己使用了“过时的地图”,而在这份地图中,中国大使馆的位置是南联盟“物资与采购局”的位置。后来CIA甚至连续三次开会讨论了这个目标,只是无人对此提出怀疑,位置信息被报给五角大楼之后,国防部也没有提出怀疑。
(抗议民众)
2000年4月8日,《洛杉矶时报》报道称,中情局因为大使馆事件处分了6人,解聘了1人。被解聘的人,就是威廉班尼特,因为正是他在地图上中国大使馆的位置上“打了×”。他是当时CIA的“目标官”,也可以说是大使馆事件的第一责任人,至少明面上是这样的。
被CIA解聘之后,威廉班尼特和自己的妻子一直生活在弗吉尼亚州劳登郡的岩溪河大道。班尼特夫妇在媒体上一直都很低调,从不接受任何采访。而他们和邻居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班尼特很喜欢清晨散步,他有着全套的装备。
但是当朋友们问起班尼特的工作时,班尼特总会一笑了之,或者转移话题。班尼特的邻居们一直都觉得班尼特夫妇可能“不是一般人”,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2009年3月22日,一辆白色货车闯入了平静的劳登郡。
(克林顿道歉)
当时正是清晨五点左右,班尼特夫妇就在步道上散步。邻居们立刻报了警,但是还是迟了一步。班尼特夫妇在步道上遭到了袭击,班尼特本人当场身亡,而他的妻子辛西娅身受重伤,最后被当地警方用直升机迅速转移到了医院,才算是留下了一条命。
而随着班尼特的意外身亡,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案的真相,也注定将会被沉埋在历史的故纸堆之中。一定还有其他的知情人,但是至少暴露在公众面前的那些,已经全部“闭嘴”了。
参考资料:
郭飞.追查元凶——追踪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凶手”[J].国防,1999,(06):13-14.
潘占林.我所亲历的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J].党史博览,2007,(10):30-34+39.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