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卢素芬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选取5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绘画收藏,在时代跨度上,从唐代到清代,跨越千年。每个时代以对应的方式陈述,唐与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分别对应为:人物与山水、写实与写意、诗画与书法、雄健与儒雅、传统与创新。在文物分级上,既有耳熟能详的名品,也特意选介了部分尚未走红的重要文物,两两交织成较为全面的发展脉络。书中既有精准纪年的古画,也有近世才得以重新定位的作品,例如金代武元直《赤壁图》。希望通过这50件绘画作品,构建出中国绘画史的轮廓。

>>内文选读:

花卉山水合册(前半册)

承继清宫旧藏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中,相对于历朝历代其他的书画家,清初"四王吴恽"中的王翚与恽寿平应称得上是作品数量较多的书画家。众所周知,恽寿平初学山水,乃因自谦无力与王翚争胜,遂改工花卉。

而若要从馆藏品中选一件作品来谈这两位画家的交游, 恽寿平、王翚的《花卉山水合册》当是首选。 这套册页作于康熙十一年(1672),两人40岁左右, 正值盛年,同游江苏宜兴时所作的合作绘画,前六开是恽寿平画的花卉,后六开是王翚仿古代大家的山水。在恽氏所画的六开花卉中,其中三开有王翚的题诗,彼此交流频繁、感情深厚。在此先集中讨论前半册的花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恽寿平(1633—1690),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初名格,后以字行,又字正叔 ,号南田。这套册页六开依序是辛夷、牡丹、萱草、 射干、秋海棠、水仙,是按春夏秋冬季节排序。以恽寿平1657年这幅现存最早的没骨牡丹与此册第二开比较, 可具体看出恽氏远承徐崇嗣(活动于10世纪后半叶)之没骨法、再参以己意所研发之新法。1657年这幅扇面, 以纯粹的没骨法绘制,尚未使用色线勾勒技法。而到了1672年这件作品中,就可看出三色牡丹各有其法。白牡丹是以浅汁绿勾出,再施以白粉迭染。而紫牡丹则以没骨写意的方法渲染而成,再以较深的紫色勾提,并以白粉点之。至于红牡丹则是以胭脂调粉和纯胭脂交互迭染,再以胭脂或白粉勾提以水染开。诚如清人方薰所言:"恽氏点花,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点染同用,前人未传此法,是其独造。如菊花、凤仙、山茶诸花, 脂丹皆从瓣头染入,亦与世人画法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恽寿平的画法介于"写意"与"工笔"之间,既可以精谨细腻,也可点染自如,能工能写,亦写亦工。最值得注意的是,牡丹本是常见的吉祥题材,又施以清新儒雅的设色,展现出艳而不俗的气质。再以第一开所绘的辛夷来看,白花的画法与前文介绍的白牡丹相同,紫色碧桃花又与紫牡丹有相似的画法。其余四开萱草、射干、 秋海棠、水仙画法皆同,用色浓淡变化细腻,风格秀雅清新。为了衬托出辛夷白色的花,花朵轮廓线外以淡花青晕染,有层次的晕染使空白的背景有了空间感。

最后要谈的是一套册页中的前后顺序。在《花卉山水合册》中,不论是前半册的花卉画——辛夷、牡丹、 萱草、射干、秋海棠、水仙,还是后半册的山水画都是按春夏秋冬来排序。山水画册的最后一幅往往是雪景, 大地为皑皑白雪所覆盖,很合于在翻阅一本册页时结尾的心情。

作者:

文:卢素芬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