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扬

说来心酸,听母亲说,民国末年,善良的外婆就去世了。按习俗,外婆“百岁”忌日要拜祭,母亲备了三牲斋果之类,携我一起去给外婆“拜寿”。

这是我第一次去外婆家,那年我已十多岁。

外婆家在吴川林庄村,接壤茂名地带,地处袂花江、三叉江、小东江交汇处的下游。自古以来,这三江之水汇合冲出一条支流叫庄河从庄村前流过。“上游一场雨,下游闹洪灾”。每年夏天,浊浪从上游滚滚滔滔倾泻而下,泛滥成灾,林庄村前成了一望无际的汪洋泽国。勤劳的村民辛辛苦苦,日晒雨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要收成的粮食作物顷刻之间被洪水淹没。村民们欲哭无泪,只能望着肆虐的洪水长嗟短叹。

自古以来,该村流传着一首民谣:

有女莫嫁林庄村,

十年耕种九不收。

一日三餐无着落,

问你几时熬出头?

记得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秋天,我和母亲中午从家里出发,翻山越岭,打渡过江,穿过杂草丛生的烂泥坡。路崎岖难走,直到太阳落山才到庄河渡口。母亲用手指了指,“喏,对面就是林庄村了。”

我沿着母亲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条百来米宽的河横亘村前,河水卷着浪花,呜咽着向东流去。河岸边,萧索的村落清晰可见:昏黄的天底下,低矮的农家茅屋飘出袅袅的炊烟,几只乌鸦拍着翅膀从村的上空掠过,发出“鸦鸦”的哀鸣,整个村子笼罩着阴晦的气氛。

见渡船还未来,母亲又提醒我,“记住吗?这条河叫庄河,林庄村就在河岸边。”

“记住了。”我点头回应,把母亲的话记在心里。

往事如梦,一晃就过去多年。

人生如歌。若干年后,母亲百岁老去。

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言下之意也就是说,亲戚第一代最亲,第二代疏远些,到第三代就不来往了。

然而,在我看来,这话未免有点言过其实。

时间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入秋的一天,二表哥打来电话,说大表哥近日从香港回家探亲,拟请亲友会面相聚,聊叙别后情景。

我这个大表哥五十年代初在外地打工谋生,被人“卖猪仔”去了香港,离乡背井。那个年代,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大表哥一别多年,在那里结婚安了家。虽洋装穿在身,但作为炎黄子孙,乡音未改,心系家乡,想念亲人。恰逢改革开放盛世,才有机会回家探亲。

大表哥是我的长者,他十多岁就离家去外地谋生,闯荡社会,我没机会见过他一面。接到表哥的电话,我为大表哥无相忘的寻亲行为所感动,决定去“拜访”他。

午后,我自驾摩托车,向表哥家开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去外婆家熟悉而又陌生之路。

光阴荏苒,当年那个满头华发的小伙子,如今已成了白发上头的“大叔”。

原来泥泞的“羊肠”小道变成了硬底化水泥路,路面宽敞,干净整洁,两旁种上了青葱挺拔的松树;要过渡的三叉河、冲沙河已架起了双向道桥梁,“天堑变通途”。昔日河上的撑渡人已洗脚上岸;要翻半天才越过的五里山,已开发整平为水果种植场;要经过长着人头高的野山草坡,已建成了“菜篮子”基地。我放慢车速,看着乡村的变化,感慨万千: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

我继续往前走,来到林庄村边,一望无际的稻海展现眼前,在和风吹送下,翻起金色浪涛,与阳光互相辉映,闪闪发光。这时,我心里产生误惑,朦朦胧胧发出疑问:林庄村前不是横亘着一条上百米宽的庄河吗?现在怎么变为一片广袤无垠的稻海了?难道我走错路?我开始怀疑自己健忘,记不清路线迷了路误入歧途,心里迷茫起来,于是停下车,问路边的一位中年人:“请问林庄村往哪里走?”

他笑了笑,向前指了指,“呶,这是林庄村呀。”

“什么?”我以为听错了,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补充道:“林庄村前不是有条河吗?”

听我这么一说,中年人似乎感到惊奇,“大叔,如果我没猜错,你一定是多年没来过这里了。”

听话听声,听鼓听音,我愈加糊涂了。

中年人见我心里犹豫,忙接过话题:

“不错,原来林庄村前面有一条叫庄河流过,改革开放后,政府关心民情,重视农业生产,把上游的河道疏通引入大海,因此这里没了河流。在政府支持下,我们村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发了 这片河滩为粮食生产基地,于是有了现在这片将近五千亩的稻海粮仓。”

不听不知道,听君一席谈,惊醒梦中人。听着这位中年人娓娓而谈,我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心里有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见他如此健谈,我又问起近年村里群众粮食收成情况。

中年人心中有谱,三句不离本行,如数家珍似的,“自从疏通河道后,天时地利,风调雨顺,粮食连年大丰收,村民丰衣足食,年年有余粮。为保证粮食持续增产增收,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近年政府正在对我们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发展种植、养殖、富民产业,打造立体、多元的农业振兴之路呢。”

这位中年人越说越来劲,好像话闸子打开,滔滔不绝,关不住,说不完。

我看看时间不早了,准备向这位中年人道谢,继续赶路,他又拽住我,“大叔,你看见的只是村外变化。你不是要去林庄村吗?走哇!村外有村,我当向导,带你进村去看看,领略新农村的美景,你会流连忘返。”

“多谢啦!后会有期,我还有‘任务’呢。”

这时,我谢别眼前这位好心的中年人,打开手机导航指引,骑上我的“宝马”,按图索骥,直奔表哥家。

路上我想,党的振兴农村战略步伐迈得如此之快,乡村的面貌发展变化如此之大,面对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变,叫人怎不迷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