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的大漠戈壁

往往会如同:

“茫茫戈壁,漫漫黄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拥有约3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密戈壁

但是你能想象吗

在寸草不生的荒漠

竟然生长出了水!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是未来的幻想

来自成都的一项技术

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01

全球首次成功

核心技术来自成都

在万亩戈壁滩上

坐落着由1000多座大棚连片组成的

新疆和田经济新区万亩设施农业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稻生长周期

平均在120~150天左右

而在这里

水稻可以缩短近一半生长周期

从种子到收获仅需70多天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杨其长率领的科研团队经过5年的研究,在四川成都植物工厂通过快速繁育技术手段实现水稻生育期减半,而且实现全年不分季节连续繁育的技术突破。

之后

科研团队在和田

采用精准调配的营养液替代土壤

进行无土栽培

再通过人工光源和环境调控技术

对水稻开展光控和温控干预

经过两年多的试验

团队终于攻克了在沙漠温室条件下

水稻快繁生长的关键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连栋温室主动蓄放热装置

今年4月

新疆和田沙漠温室快速繁育水稻

首次试种成功

目前已经收获了两季水稻

预计全年总计可收获5茬

这是全球首次

在沙漠温室条件下

通过多层立体栽培

实现水稻快速繁育试种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攻克水稻生育期减半课题之后

目前该团队又在和田的沙漠温室里

相继探索了

大豆、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

以及油菜、棉花和苜蓿等作物的

快速繁育关键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苜蓿植物工厂

未来

这种温室可以结合

新能源、智能化、机械化等技术

进一步大幅度降低成本

增强国际竞争力

02

科技发展农业

推动都市农业建圈强链

实现戈壁变良田

背后是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用科技在赋能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国际领先的“作物育种加速器”

以及“都市立体菜园”

“家庭智慧园艺装备”

“世界首例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

等最新技术成果

都来自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物育种加速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市立体菜园

近年来

成都大力推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

实实在在的农业生产力

并大力实施

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行动

去年发布了

《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

提出要构建

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

着力打造都市农业重点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发布的

《2024现代都市农业投资机会清单》

为成都现代都市农业投资放量

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现代种业、绿色种植为重点,策划推出邛崃现代茶叶智能化种植、都江堰十万亩粮经复合高效示范片首开区等项目;

聚焦天府粮仓建设,策划推出东部新区现代粮油(粮经)产业园区、崇州天府粮油产业科创等项目;

突出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策划新都“理想田园”产业融合起步区、郫都东林艺术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

以高科技农业、数字农业为方向,策划推出温江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项目、金堂科创(领里)中心等项目。

近日举办的第十届成都农博会

则聚集了优质的特色农产品

新潮的农业发展融合模式

新鲜的农业新玩法

展示着成都更多、更新、更潮的

农业新玩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精”现代农业

成都正逐渐建立起一个

高水平现代化的粮食产业体系

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03

在天府之国

续写天府粮仓的故事

4500年前

古蜀先民播下第一粒水稻种子

开启了跨越千年的璀璨农耕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墩遗址首次发现4500年前的水稻田遗址,这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

秦并蜀后

大型综合水利工程都江堰修建

成都平原一跃成为天府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野平畴、河渠交错

沃野千里,人富粟多

成都平原日渐成为

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

来川视察时强调: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近年来

成都将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

发布《打造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

以及

《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

藏粮于地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天府粮仓”精品区,位于新都区军屯镇的天星村打造出3000亩“五良融合”智慧无人示范农场及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振兴种业

建立适合成都平原种植的

粮食作物品种库

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成都邛崃的天府现代种业园,是中国首批五个国家级种业园之一、西南唯一的国家级农作物种业园区,也将是撑起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种业“最强大脑”。

狠抓科技创新

持续实施“藏粮于技”

让科技力量

渗入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机喷洒农药

如今

更有不少年轻人

回归乡村、深耕细作

成为了新时代的“新农人”

他们将汗水挥洒田间

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

“天府粮仓”贡献青春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后”的王伶俐是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她将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和现代农业经验植入农业合作社。目前她管理着4个合作社,覆盖的田地从最初的80多亩逐渐发展到目前的7000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舒星宇2015年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他辞职将现代化农业科技带回了家乡的土地上。目前他所在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耕田、育秧、插秧、打药、收割和烘干的全流程机械化操作,覆盖面积达到了40000余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邬晶在温江孵化农业产业上下游及文旅企业20余家,解决了就业岗位近300多个,她以新经济为引擎,聚焦乡村产业数字人才、孵化新职业技能、搭建起特色产业供应链体系,并投资开发乡村振兴消费新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5后女孩徐雅婷毕业后来到蒲江县蒲砚村,学习川西咸蛋传统技艺与徐皮蛋传统技艺,并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非遗制蛋小院。她潜心研究提升制蛋技艺,将川古佬品牌咸鸭蛋、皮蛋走进了各大卖场,成功实现经济与市场双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后小伙代慈华以“企业+当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蔬菜、粮油产业,组建了农业核心技术人才+管理人员的5人团队,把自己学的物联网的技术用在了农田里,实行规模化、数字化种植,做品牌农业。

制度作保障,科技来助力

智能化耕种,数字化管理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振兴种业

人才赋能

放眼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天府粮仓的故事正在续写

(青聚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