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湘乡县读书的时候,虽然时间很短,但是给他留下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大的。

在这里他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怎样交朋友,交什么样子的朋友。在这里他还第一次接触了新思想,接触了救国救难的思想,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知道朝廷是可以反的,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诞生了挽救这个国家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他影响很大的三位老师就是,李元甫,谭咏春,和一位姓肖的先生……

李元甫

1910年秋,毛泽东来到了湘乡县读书,刚入学堂的毛泽东被嫌弃为土bao子而被阻拦在学堂之外,直到李元甫出来。

李元甫是一个维新派,思想开明,热心教育,当他明白毛泽东来意的时候看了看毛泽东的行李,说考期已经过了,但是如果有真才实学也是可以的,于是就给毛泽东出了”言志“这个题目。

晚上看着题目,毛泽东想了很多很多,想着自己离开家庭,走出深山,为的就是学一身本领,将来好报效国家,想到这一切他豪气顿生,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个人志向和国家命运连在一起,一边想着国弱民贫,一边挥笔如墨一气呵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元甫看到毛泽东的文章时就被文章给吸引,兴奋不已向先生们通知自己发现了一个大才,然后向先生们朗读这篇言志,先生们听了以后赞叹不已,马上要求录取这位学生。但是看了学生的信息以后就出问题了,学堂的前身是东山书院,这个书院需要的是秀才底子,还有补贴,改成学堂以后这里这里成为地主豪绅培养自己子弟的地方,也还有津贴的,不能让外乡人沾光的,所以教员们就争吵了起来,十几个管事争论了一晚上,最后还是李元甫一拍定音:“中国学生可以到外国去留学,湘潭人反倒不准到湘乡来读书,这真是海内奇谈!”并且他还以自己辞职为威胁才使得大家同意打破先例录取毛泽东。

就这样,毛泽东缴纳了5个月的费用之后正式成为新学堂的一员。东山学堂是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为了这所学堂,李元甫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他想要探索出一条合适的培养、教育人才的办学之路。他认为办学就是以造就于社会合格之人才为目的。

因此他聘用了一批热心教育、愿意为之奋斗的教职员,他采用新的教育方法,新的课程,为学生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毛泽东在这里的半年,读了维新变法的期刊《新民丛报》以及梁启超所著《饮冰室文集》和《西游记》、《水浒传》等杂书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增长了知识,爱国主义思想在这里启蒙,他产生了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深深忧虑以及报效国家民族的决心。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毛主席给自己起了一个叫“子任”的别名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第二年,在李元甫的推荐下,毛泽东来到了湖南长沙湘乡驻省中学开始了新的读书旅程,而李元甫则称赞他为“是珍奇瑰异之才,为三代以下仅见之选。”

毛泽东交友观是受谁影响-谭咏春

在东山学堂,除了李元甫这个堂长以外还有着谭咏春这位年级主任。

刚来学堂的时候由于收到同学们的歧视,没有人愿意和他邻床睡,但是谭咏春却非常欣赏这个朴实无华却才华洋溢的学生,为了不让他受委屈,特意让自己的儿子谭世瑛搬到学堂宿舍和毛泽东一个铺。

谭世瑛第一天就和毛泽东打得热火朝天,从此两人朝夕相处,建立了兄弟般的友情,两人天天在一起,让教员们半开玩笑地说:“谭先生,你收下了一个好学生,谭师娘可添了一个好小子啊!……”

事实上,谭咏春夫妇真把毛泽东当作儿子一样照顾,倾注了父母般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从小体弱,十二岁那年由于一场大病就显得更加单薄,后来经过母亲的悉心照顾和两年的农活锻炼,身体大有好转,可是出外读书,缺少母亲的照顾,身体经常闹病,对此,谭咏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除了请医生以外,还经常嘱托老伴做一些可口的饭菜,让儿子带给毛泽东,帮助毛泽东改善伙食,恢复体力,以保证他不辍学,不耽搁学习。

1910年冬天,毛泽东得了重感冒并且引发了肺炎,好几天滴水未进,病情非常严重,当时有人建议统治毛泽东的家人把他领回去治疗,但是谭咏春担心时间太长了耽误治疗,便请人绑了一架竹床,把他抬到县城的教会医院治疗,使得他很快就脱离了危险。然后就把毛泽东接到了家中,端汤送药,直到他恢复健康。

谭咏春除了照顾毛泽东的生活以外,他还教会了毛泽东如何交友

毛泽东在乡里面本身属于家境殷实的,受到了的是赞扬和爱护,可是到了城里,面对着富家公子的歧视,让他感到寂寞和失落。

为了使毛泽东从孤独中走出来,谭咏春让儿子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带着他出外游玩,开解他的心情。

为了让毛泽东这个涉世未深的农家少年真正懂得友谊与人生和事业的关系,怎样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谭咏春经常给他介绍历代名家有关交友、择友的论述和事迹,以便于他形成正确的择友观。

他用《论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来告诉他什么样的朋友应该交,什么样的应该远离。以《战国策》:“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孟子》“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告诉他朋友不是用利益来维持的,而应该是看重其道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礼记》:“君子慎其所与人者”以及《荀子》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告诉他要谨慎交友,因为朋友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交友要选择有学问的益友,要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不知道的话就不能交往。

他还告诉毛泽东“交朋友是双向的,不光你挑拣别人,别人也要看你怎么样”,还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最后谭咏春强调,交友不要追求一时的火热,而应该追求长久的友情,要学习古人的“淡而可久”,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才是交友之道。

最后,谭咏春用“三人行,必有我师”来告诫他多和朋友们交往,用他人的长处来对照自己的短处,用别人的短处来警戒自己的言行,使得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为了帮助他交上有益的朋友,他把自己的两个高足萧子升(萧瑜)、萧子璋(萧三)兄弟也接到了家中,介绍他们认识,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这个时候的三人还是非常好的朋友,不过将来几个人走向了不一样的道路,萧子升后来做了蒋介石的农业部次长,而萧子璋则参加了共产党称为了红色作家和诗人,更是研究毛泽东生平的第一位专家,两人维持了一生一世的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子璋

谭咏春对于毛泽东交友的教诲非常的成功,又一次他找萧三借了本《世界英雄豪杰传》,还书的时候对萧三再三道歉说:“对不起,我把你的书弄脏了”。萧三一看就有些哭笑不得,整本书上面很少有空白,在拿破仑、彼得大帝、惠灵顿、林肯、华盛顿等人的生平事迹篇章里面满满当当的写满了评语。还对他说出了感想,中国想要富强和独立,还要花很长的时间,我们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

毛泽东比较喜欢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文章,曾经用“康梁体”写了一篇《救国图存论》被保守教员打了20分,而谭咏春看后却给了105的高分,并且被同学们传阅。

毛泽东在这里不断学到了新知识,他的文章更是冠绝全校。谭咏春更是向大家传输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培养他们关心天下大事的兴趣,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命运。在老师的启发下,毛泽东每天挤出时间阅读各种报刊杂志,眼界大为开阔。

就是这个时候他决心以挽救国家民族的存亡作为自己崇高的责任和心愿。

在学习一个学期之后,由于成绩优秀加上年龄也大,谭咏春和堂长李元甫商量将毛泽东送往长沙读中学。

在离开的时候,毛泽东曾经对送行的人说过,别人对自己的好自己会记得一生一世,但是记住并不代表忘记了党性原则。

1955年,谭世瑛代表父亲进京看望毛泽东的时候,自己的两个儿子在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中被人民政府枪毙,他自己也被剥夺了公民权并管制一年,也不让他加入农会,对于这些他就有的想不通,带着很大的抵触情绪,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老同学的邀请,觉得自己的事情有了转机,凭借两人的关系,只要毛泽东帮助自己说一句话,自己的事情就能够有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面之后,他想说却说不出来,毛主席看出他仿佛有什么难言之隐,便鼓励他把问题讲出来,当毛泽东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后,他并没有马上表态,虽然自己和谭世瑛是多年的好朋友,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同学的情况到底怎么样,自己并不清楚,这件事情还涉及到了国家政策与法律,在没有搞清楚事情之前,自己绝不能贸然表态。于是他没有大包大揽,自己去干涉地方事务,也没有说教,而是表示自己会调查。

于是毛主席特意给湘乡县委写了一封信询问事情经过。湘乡县收到主席的信之后,立马开始认真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收到了信之后确定事情的经过没有任何问题,于是给他回了信,并且安慰他,改掉一些缺点,过几年人们对他的态度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世瑛在毛泽东的劝说之下,带领全家摒弃前嫌,努力生产,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姓肖的假洋先生

这位姓肖的先生暂时名字不可考,但是对于毛主席的影响却非常大。

毛泽东在东山学堂能够学习到西方的新科学,新知识,靠的就是这位肖先生。这位肖先生和电视剧中的假洋人一个样,但是对于当时的湘乡县来说却是个稀奇,惹得大家的围观,后来他听从李元甫的建议换成了长袍马褂,戴了个假辫子,因此大家都在背地里面喊他“假洋鬼子”。

在肖先生这里,毛泽东第一次接触了音乐课,听的第一首日本歌曲是《黄海之战》,在这首歌中他听出了日本人的骄傲和强大,从先生的口中他知道了日本这个国家,知道了他为什么强大起来了,为什么去日本留学。

不知不觉一节课时间就到了,肖先生最后说在东京的留学生们,为了国家民族担心,自编了一首歌,在毛泽东的邀请下,肖先生将歌唱给了同学们听:

进兮,进兮,进进进!

谁谓我华人大梦犹未醒?!

听到歌声,同学们才发现肖先生是一位富有民族自强精神的爱国分子,并不是那种吃里扒外的假洋鬼子。

第一次音乐课之后,同学们跟肖先生的关系亲近起来,课余时间大家都喜欢跑到肖先生的住处,向他问这问那,问中国外的世界,在一天晚饭之后大家再一次的坐在肖先生的身边听他将日本见闻,这一次肖先生向大家讲述了日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

肖先生还发散性的向大家提问,回答了日本为什么崛起,为什么成功,清政府一再割地赔款,却还贪生怕死,更是声泪俱下的向大家悲呼中国如果不再变,那么中国将成为任人宰割的一块肉……

在回去的时候,毛泽东的耳中不断地响起肖先生的话,“君子之为学,将以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要为国家民族的强盛而读书”顿时产生了一股为了救国救难而奋发读书的想法。

听肖先生讲日本故事是出于好奇,但是明白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之后,为国家的深深担忧就蒙上了毛泽东的心头,用什么办法能够使得中国像日本那样强大,成为牵绕在他心头利剑。

毛泽东把自己对于维新变法的见解写在了自己的作文《救国图存论》中,十七八岁正是接收新事物,考虑新事物的关键时期,毛泽东透过阅读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文章,他仿佛看到了一丝光明,却不知道这束光明在什么地方,他迫切想找个人商量,他想到了肖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找到了肖先生,询问他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明明很像,为什么结果却不相同,肖先生向他讲述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过程和结果,最后毛泽东从肖先生的口中知道,戊戌变法的失败属于知识分子的想当然,没有得到掌权阶级的赞同,与之相反,明治维新则是从天皇至上而下的变革,不再是“家天下”。

毛泽东为中国的命运深感焦急,急切地问肖先生:“我们中国还有出路吗?”

“出路还是有的”,肖先生向毛泽东讲述了孙中山等人组建的同盟会正在反清。毛泽东由于一直读的都是古书,而古书上都说皇帝真龙天子,天子龙威不可冒犯,有些发怵就怀疑地问:“这朝廷是能够反得的吗,先生?”

肖先生却肯定地说道“有什么反不得的”,然后向他介绍了现在的情况,很多留学生都剪掉了辫子。毛泽东此时还是个没有多少见识的年轻人就怀疑孙中山等人斗不过朝廷,没想到肖先生却回答,如今反清已经成为大势,只要天下人都联合起来,满清王朝覆灭就为期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回去的路上,肖先生告诉他,这些消息都被封锁,如果毛泽东走出去多看看,就能看到一切,更可以出去闯一闯!

回到宿舍的毛泽东想了很多,曾经的“倭奴”竟然崛起,反而富饶的大清却贫穷落后,这让他很不解,最后毛泽东明白如果一个民族、国家不站在时代的巅峰,那么必定进入万劫不覆之地。而明治维新就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通过和肖先生的相处,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弱小,自己见识的浅薄,知道了世界之大,听说了很多新奇的事物,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他羡慕肖先生等人可以出国门,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景色,他自己也兴起了出去看看的期盼,也生出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好回来建设自己的国家,他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1911年,毛泽东踏上了长沙求学之路。

读书每一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毛主席来说,这一段时间对于他的成长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没有李元甫,就没有办法进入学堂,没有谭咏春,他就不会知道应该如何交友,没有肖先生,那么他就不会知道中国和国外的差距,也不会知道可以闹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