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在广州市南沙区南珠中城际铁路中铁十一局的工地上,建设者们挥汗如雨。
其中有一个焊工班,工人们都来自贵州,巨大的地连墙钢筋笼,需要大家协同合作才能完成焊接工作,而带头的就是他们的仡佬族班长胡建国。
今年50岁的胡建国来自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三院村,出生的时候,村里的广播正在播放庆祝新中国成立25周年的新闻,总结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父母觉得“建国”好,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我在地铁、铁路工地干了十多年了。”胡建国说,这十年来,他用工地上打工挣的钱,买了车子房子,还供孩子上了大学。
胡建国感慨道,国家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高铁通到了山沟沟里,现在我都是从老家坐高铁到大城市打工,不需要再坐一两天才能到的慢车了。”
夕阳渐下,忙了一天的胡建国拨通了视频通话,和在贵州老家的父母、妻子聊起了家长里短,问候着体贴温暖。一家人在电话里盘算着等胡建国不忙的时候回老家,一家人开着车去重庆旅游,“现在两三个小时就到重庆嘞,一点子都不慢!”
对于未来,胡建国说他要继续干,直到退休为止,希望国家的建设越来越好。
胡建国在进行焊接前准备工作(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胡建国(左一)和工友一起焊接钢筋笼(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胡建国在工作间隙拍摄远处的南沙全民文化体育中心综合体(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胡建国(右一)和工友一起抬放钢筋(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胡建国(左一)和工友一起焊接钢筋笼(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胡建国在工作间隙补充水分(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