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医疗会议上大家气氛活跃,毛主席为什么雷霆大怒?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新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走出了穷困潦倒的老路。然而,在新中国初期的医疗卫生事业上,却存在着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巨大问题——城乡医疗资源的悬殊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在一次医疗工作会议上,毛主席反复审视着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九成多的医疗卫生人员集中在城市,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医疗经费的分配对农村更是暴殄天物。看着这翻天覆地的改革阻力,毛主席是怒发冲冠,还是有转机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别看那年头毛主席慈祥和蔼,一旦遇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就会勃然大怒。果不其然,在听完卫生部长汇报工作时,毛主席就炮火齐开,狠狠地痛斥了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气愤地质问:"为啥只汇报城里的工作,你们不还是人民的卫生部吗?要不把名字直接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好了?"

毛主席一席话说出了新中国医疗体系的顽疾所在——急城乡矛盾。仔细回顾一下新中国刚建立时的情况:工农业生产还未恢复,国家经济一穷二白,连内战硝烟还未完全散去,医疗资源自然需要先夯实城市基础。但随着经济稳步发展,这种倾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绝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健康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人民领袖,毛主席对此自然是震惊和愤怒的。对于他来说,医疗事业必须要公平、公正地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能像前朝那样只顾着既得利益阶层。这与他"一切为了人民"的初衷背道而驰,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些非常规措施,扭转这一被动局面。

毛主席通过深思熟虑,提出要改革医学教育,缩短培养医生的时间。他建议:"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读那些理论书籍,高小学生三年就够了,重点放在实践中磨练。这样一来,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输送大批合格的基层医生下乡。虽然水平比不上专家,但起码可以救治普通疾病,也总比看那些骗人的假把式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这一主张无疑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在旧时代,医学地位仅次于"四学",要读遍厚重的典籍方能拜师。就连新中国重建之初,医学教育仍然保留了繁琐的读书环节。不过毛主席毕竟视野开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毕竟视野开阔,他深知理论固然重要,但只重理论轻视实践根本无法解决燃眉之急。况且农村基层医疗实在操作简单,真不需要太多理论知识。

毛主席的睿智主张给了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一剂强心针,让大家重新审视了这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在毛主席亲自督促下,各地开办了众多医学速成班,短期速成培养了大批"赤脚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赤脚医生",其实就是农村出身、受过基础医学训练的业余医生。他们既了解乡村实际,又能驻守在家乡为乡亲们解决常见病;虽然医术有限,但胜在廉价亲民,深入群众,为广大农村百姓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

赤脚医生中的代表人物非王桂珍莫属了。这位上海姑娘初中都没读完,在1965年夏天就参加了第一期赤脚医生培训班,一开始连医学生词都记不全。但她格外上进,经过一年半的刻苦学习,终于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乡下行医时,王桂珍不仅医术诚恳,且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她平日里也会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干农活,因而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赤脚医生"。凭借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娴熟的诊疗手艺,她很快就成了当地的"神医"。

另一个赤脚医生名叫覃祥官,他则在实践中创新了"合作医疗"新模式。具体做法是村民每月交纳一定费用,累积形成医疗基金,遇病时只需付少量挂号费就可享受免费诊疗。这个做法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肯定和大力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几年间,中国农村就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赤脚医生,让广大农民群众终于可以方便、实惠地就医了。这支以实践为主、扎根乡土的"庶民军团",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架起了城乡医疗的连心桥。

从理论教条中解放出来,紧密联系群众实际,用发自内心的热忱服务人民,赤脚医生可以说是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生动实践。他们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证明了党的正确决策、正确路线所凝聚的磅礴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脚医生"精神虽已逐渐远去,但他们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仍然流传在亿万人民心中。那是一段砥砺奋进、生生不息的光辉岁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代变迁虽然淡化了这段记忆,但只要我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段宝贵的经历就定会在新时代所延续和发扬光大。#头条首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