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如今似乎成了医院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的必要程序,而且往往需要两三管。

为什么这么多病症都需要抽血?更令人好奇的是,抽血后的样本如何被处理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医生总是要求抽血,尤其是在病情看似不严重的情况下,例如普通的头疼或者感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血液检查远不止是为了“看有没有病”,它还能提供大量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身体的代谢情况。

血液不仅是身体各项功能的“运输系统”,也是疾病信息的“载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各种成分,持续流动于人体的每个角落,为器官提供氧气、养分,并代谢废物。

特别是,血液中的三大主要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如果红细胞数量过少,可能意味着贫血,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导致疲劳、头晕等症状。
而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御感染。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加,往往意味着感染、炎症,甚至是某些类型的癌症。
血小板帮助血液凝固,防止出血。如果血小板数量太少,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数量过多,则可能引发血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血液中的代谢产物、电解质、激素水平等也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反映出来。比如,血糖水平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电解质平衡则反映身体的水盐代谢是否正常。

可以说,血液中的成分变化,能够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或者潜在的疾病。

除了血液成分的检测,血液的颜色也隐藏着健康的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动脉血是鲜红色的,而静脉血则因含氧量较低而呈暗红色。但在某些疾病情况下,血液颜色的变化能为医生提供额外的线索。

乳糜血,也就是血液呈现乳白色,可能是由于血脂过高,常见于肥胖患者或高脂饮食者;若血液颜色偏黄褐,可能反映出肝胆系统的问题,比如胆红素浓度升高。

甚至在某些罕见情况下,血液发蓝可能与亚硝酸盐中毒有关,导致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血液颜色的异常,往往提示着某些代谢或中毒状况,医生会根据这些线索进一步展开诊断。

在医院里,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项目之一。

它能够快速、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基本血液状况。通过血常规,医生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炎症、感染、贫血、出血倾向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就有一名患者,因为头痛和乏力去医院,而医生进行血液检查后发现他患有贫血,原因是饮食中缺乏铁元素。通过调整饮食和服用补铁药物,李先生的症状很快得到了改善。

这种情况下,血液检查不仅帮助医生快速找到病因,还为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

血常规不仅可以帮助发现贫血,还能通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检测,判断患者是否有潜在的炎症或血液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量通常会大幅度上升,而某些肝病患者则可能表现出血小板数量的显著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血常规并不能直接诊断大多数癌症,但它往往能提供一些早期线索。

比如,消化道恶性肿瘤可能会导致慢性出血,从而使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对于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也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对于癌症的筛查,医生通常不会依赖血常规作为唯一的诊断工具,胃镜、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特定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往往是必要的补充手段。

每次抽血后,样本会被送往医院的实验室进行分析。实验室中的检验设备和专业人员,会根据医生所要求的项目,对血液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一般情况下,血液样本会被保存3到7天,以备复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检查完成,样本将被当作生物危险废物进行处理。这是为了防止血液样本中的病菌、病毒等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威胁。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具有科研价值的血液样本可能会被医院保留,用于医学研究。如某些罕见疾病的患者血样,可能为未来的医学突破提供重要的线索。

也不用担心自己抽完的血会被滥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医院对血液样本的管理非常严格。每一份样本都必须遵循规定的处理流程,确保不会被滥用或泄露隐私信息。在处理完毕后,样本会被安全销毁,避免对环境的任何污染。

有时候,医生可能会要求多次抽血,这往往让患者产生疑问。

其实,很多血液指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变而波动。比如,血糖水平会受到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医生需要通过反复检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不同医院的检测设备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患者在换医院后,医生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往往会建议重新进行血液检查。这并非为了增加检测费用,而是为了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血液检查的准确性,患者在抽血前后需要注意一些细节:空腹抽血,避免剧烈运动,以及若有服药情况要告知医生,抽血时也要保持情绪平稳,否则会干扰检查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抽血的量通常在5到10毫升之间,对于身体来说,这只是一个极小的数值,完全不会影响健康。

血液检查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尽早发现疾病,还能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病情的进展,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不必过度紧张。

希望所有人能够无病无灾,如果身体不舒服,及时就医,谨遵医嘱,才能恢复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