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物
魏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主任,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区组委会秘书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观点提纯
“正如历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所揭示的那样,中国设计作为创新链和价值链源头,正以其独特优势和创新发展趋势回应技术变革、产业升级等时代命题,必将对中国艺术设计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设计力量。”
《设计》:重庆曾成功承办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雕塑展区,今年申请承办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区的动因是什么?
魏东:2019年,重庆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雕塑作品展。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作为“中国美术重镇”的重庆第一次同时举办两场如此重量级的展览,可谓是“零的突破”。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极大地提升了重庆美术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让全国美术界看到了重庆承办国家级大展的综合实力和能力,也为我们继续申办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展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汇点,在新时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从2013年开始,重庆市启动了全球“设计之都”项目申报,为此有关部门牵头,举全市之力,每年围绕设计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大动作,如出台《重庆市创建“设计之都”行动方案》,率先在全国开展关于设计职称评价改革,举办中国制造业设计大会等,并为之付出了近10年的努力。所以我们觉得,如果申报全国美展的艺术设计展区,就是美术界在为助推重庆创建“设计之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是搭建一个国家级展览平台,来展示新时代以来重庆艺术家在艺术设计领域取得的成果。如果机缘巧合申报成功的话,那就为重庆再添一张“国际级文化名片”。于是,在充分调研考察并广泛征求业界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于去年初开始正式着手申办艺术设计展区事宜。
重庆设计气息浓郁、底蕴深厚。从20世纪40年代起,随着中华工艺社和四川省立艺专的创立,庞熏琹、雷圭元、李有行、沈福文等老一辈工艺美术教育家胸怀民族兴亡,关注民生疾苦,秉承“美化人生”校训,开创了中国最早的艺术设计领域分科教育先河。新中国成立后,以四川美术学院(前身为西南美专)为主体的重庆工艺美术,先后承担了人民大会堂的部分美术设计创作任务和多项国庆献礼工程,活跃在中国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最前沿。1997年重庆直辖后,艺术设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的艺术设计门类不断产生,设计创作领域得到纵深拓展。新时代以来,重庆先后举办了“为乡村而设计——首届重庆市设计艺术大展”“重庆首届光影艺术节”等设计类展览活动100余场,同时在国庆60、70周年天安门彩车设计、奥运会、亚运会、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标识设计、十三届全国美展视觉设计等国家级设计任务中也不乏重庆艺术设计家的身影。依托于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等高等专业院校,重庆培养了诸多设计人才,艺术设计教育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以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为例,自1999年第十届全国美展增设艺术设计展区至今,重庆先后荣获金奖1件、银奖3件、铜奖2件。五年前的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重庆有57件作品入选,11件作品进京,数量在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一。本届艺术设计展览,重庆共有101件作品入选,进京作品21件,入展作品数量再次排名全国第一,耀眼的成绩也是重庆设计实力真实体现。当然我们也希望在下一步进京展览的评奖环节,重庆作者能够努力争夺“中国美术奖”这一最高奖项,在艺术设计领域能有更高的突破。
2024年7月6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这是重庆在2023年继深圳、上海、北京、武汉之后成功入选全球“设计之都”后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重庆艺术设计在新时代的高光时刻。每一位参展作者和普通观众,都将是历史的见证者。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体现了重庆艺术设计领域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也必将对中国艺术设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作品展合照
《设计》:据报道,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重庆采用“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时尚设计”的发展模式,促进设计与城市更新、文化艺术、美好生活等深度融合。请您介绍一些具体的创作实践案例。
魏东:以本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的入选作品(含进京作品)为例,《衍夏语·金锔》(服装设计)、《多彩贵州·活力四射——村超、村BA文化形象设计》(平面设计)、《重庆美术公园》(环境设计)等作品都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
环境设计:潘召南、张宇锋、刘更、周波、赵宇、田雨阳、刘代涛、牟洨葶、李屹、何嘉怡,重庆美术公园
其中,《重庆美术公园》以“场域、会面、关系”为设计主题,强调以艺术现场作为连接社会关系的纽带。以重庆电厂遗址为改造核心,集合黄桷坪地区20个重点艺术空间,规划形成双核、两桥、两带、两街、九点的园区结构;建构长江艺术湾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全域打造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业为一体,市民广泛参与的国际化高品质主题公园。在尊重、保护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更新再利用设计,采取系统保留生产环境主体,修复主要建/构筑物形态,结合功能需求进行更新,利用色彩涂装,系统整合园区建筑与景观形象。强调“尊重历史、服务现实、广普美育”的主张,形成独特的中国工业文化特质,带动社会文化艺术和经济的发展。
重庆美术公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重庆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在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繁荣、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何崴、陈龙、王梓亦、孟祥婷,一滴水图书馆
《设计》:您曾在媒体上表示,“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区落户重庆,既是对重庆在艺术设计领域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推动艺术设计在我市高质量发展,助力重庆‘设计之都’创建的良好机会。”为此次成功承办,您带领重庆美协开展了哪些工作?
魏东:我们充分认识到承办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对于重庆的重要意义。为确保本次展览展区成功申办,我们在各个环节都下了苦功夫,方方面面都做足了文章。首先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各级领导和部门也高度重视。我们严格按照本届全国美展工作进程,高起点筹划,精心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指挥协调,科学调配力量,发挥最大效能,高标准推进申报工作。
从去年2月开始,我们按照中国美术家协会十四届全国美展展区工作会等相关会议精神,全面启动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筹备工作。在重庆市文联具体指导下并得到四川美术学院的大力支持,我们成立了申报工作专班,逐一落实了展览场馆、承办经费,我还带队前往上届美展艺术设计展区举办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进行考察调研,取经学习。我们对展览工作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如评审、作品收退件、展陈设计、物流运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精心撰写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申办报告书和精彩视频。
2023年8月31日,我们在北京众望所归地获得了十四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的承办资格。消息传回重庆,美术界一片沸腾。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我们完成了重庆市美协设计艺委会换届,输入新鲜血液,召开“备战十四届全国美展设计创作组织动员会暨重庆市美协第二届设计艺委会2023年工作会议”,组织并邀请艺委会委员、设计专家进行分类指导,举行艺术设计看稿会、创作交流等活动。我们围绕备战十四届全国美展核心任务,先后组织了“为乡村而设计——首届重庆市设计艺术大展”“第九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重庆送选作品展(艺术设计类)”等展览。
平面设计:曹雪、刘平云、廖向荣、钱磊、叶梓琪、陈菲仪、谭晓阳、陈子瑜、何格,北京2 0 2 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设计》:全国美术作品展是我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展,而在该展览中评选产生的“中国美术奖”是美术界国家级最高奖,入选艺术设计展区的决选标准和评委阵容是怎样的?
魏东:自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上将艺术设计正式纳入全国美展体系以来,艺术设计根植于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需要,始终与国家发展的方向息息相关,是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也是艺术设计最根本的衡量标准。
全国美展是面向所有美术家的综合性大展,体现着中国美术创作的国家样态与最高水准,必然有非常严苛的评选标准。首先是要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要深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选作品更要具有主题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特征。具体来说,就是每一件作品需符合全国美术作品展的总体主题和要求,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要展现独特的创意和设计理念,能够体现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满足特定需求。
同时,全国美展评委的产生经过很严格的程序,这些评委不仅代表了各自专业的最高学术水准,更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公平公正的态度和严格的评审标准,确保了评选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他们不仅关注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还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评审过程还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整个过程严格且有序,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正和透明。
《设计》:作为美术展中的设计展,与其他专业设计类奖项相比,美展艺术设计展区有哪些独到之处?
魏东: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简称“全国美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盛事,也代表了独特的国家艺术评价体系和审美评判。艺术设计正式纳入全国美展体系始于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由此开启了艺术设计在全国美展的全新篇章。
本届艺术设计展区经严格评选,目前共遴选出501件套作品入展,其中进京作品105件套。总体而言,展览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展现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意识。设计家们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建设制造工程和科技创新项目、党和国家重大庆典、国内国际体育盛会等,彰显了中国设计的文化使命担当。工业设计从产品设计角度上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着重传续城乡文脉,展现城市繁荣建设和乡村振兴;视觉传播的平面设计、衣食住行的生活设计到非遗传统的“双创”设计都巧妙地将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在“国计”“民生”间,中国设计发挥了改变生活、美化生活的积极作用。
二是体现出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为设计思维拓展了空间,为设计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助力,当代中国设计积极拥抱科技,紧密追踪科技变革,充分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和工艺材料。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智技术被巧妙应用到艺术设计当中,呈现出混合媒介、感知交互、多维体验等设计形态与表达的拓展。正是基于这一态势,信息与交互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被首次纳入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彰显出全国美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倡导跨域、跨界协作的主动意识与实践指向。
三是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工艺美术和造物美学传统,在当代设计语言和方法论上,广大设计家积极借鉴国际设计有益经验,对国际前沿、生活方式、未来趋势密切关注,也更加注重从中国传统的“造物”观念、“营造”智慧、工艺美学和工匠精神中汲取智慧,使当代设计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成为美的载体,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这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设计理念,不仅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了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更在社会应用中起到了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大格局中,历经25年岁月的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已然成为展示中国设计发展史主线的重要载体,对当代艺术设计创作与理论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建构意义和导向作用。正如历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所揭示的那样,中国设计作为创新链和价值链源头,正以其独特优势和创新发展趋势回应技术变革、产业升级等时代命题,必将对中国艺术设计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设计力量。
信息与交互设计:魏勇、严艳萍、张舒童、张倩倩、向往、陈伯川、杨蔓,“长江脉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水生态信息与交互设计装置设计
《设计》:获得全国美展的认可,对创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魏东: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与新中国发展同步,是中国美术界最具权威、影响最大的综合类大展,代表了全国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对创作者而言,获得全国美展的认可不仅是对其创作成果与艺术造诣的高度肯定,更代表着艺术家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机会,对其未来艺术生涯的发展有着持久影响。这不仅基于全国美展这一重要平台本身的影响力,也因为我国美术界对高品质艺术作品的持续需求。
入选全国美展是创作者艺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有助于扩大其在国内外艺术界的影响力,还将增加其与艺术同行深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个人艺术风格的成熟与完善,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设计》:请结合对中国设计教育的看法给青年设计师和设计专业的学生一些意见和建议。
魏东:对于青年设计师及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中国设计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本土与国际融合的转变。面对这一趋势,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强化基础技能,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设计教育不应仅停留在书本知识,更应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将所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二是拥抱多元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设计不仅仅是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更是文化的传递与创新,积极学习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有助于拓宽视野,激发创意灵感;三是培养创新思维。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勇于挑战传统,敢于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突破自我限制,是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关键;四是关注时下热点、国家政策等。在设计过程中既考虑与航空航天、乡村振兴、国际国内赛事、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宏大叙事,也关注衣食住行、基础设施等民生日常,这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也是未来设计的重要方向。
总之,青年设计师和设计专业的学生应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以开放的心态、扎实的技能、创新的思维、社会的责任感,共同推动中国艺术设计事业的繁荣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