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遗体火化前,邓颖超悲痛万分,对火化提出一个要求。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离开了人世,这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临终前还叮嘱要火化遗体,不作墓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悲痛万分,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却坚定地执行了周总理的遗愿,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她对火化工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这究竟是什么?
1976年1月8日,举国上下为周总理的离世哀悼。生命离去,大地黯然,最痛心的莫过于邓颖超。这对恩爱伴侣相濡以沫51载,对周恩来而言,邓颖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知心人。眼看着心爱的人撒手人寰,邓颖超自然悲痛欲绝。然而,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她依旧冷静地按照周总理的嘱托安排后事。
首先,她明确表示外地亲属不必前来,劝说他们还是好好工作才是周恩来期望的方式。这种平民做派正是周总理生前爱吃苦、踏实做人的写照。尽管如此,邓颖超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哀悼逝者。作为节俭之人,她从未在生活上铺张浪费,但为了纪念恩爱伴侣,她每天都会专程买来一个鲜花献给周总理,总计花费480元,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当有人询问要为周总理准备什么衣物时,邓颖超依旧如同铁人般坚定:"不需要做新衣,就用他生前最喜欢的那几件就好,千万不要浪费。"这份勤俭节约的品德可谓是铭刻在她的骨子里。对于丧事的一切安排,邓颖超都尽量从简做到不铺张浪费,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这才是恩来希望的。"
到了1月11日下午,灵车载着周恩来的遗体前往八宝山。沿途不知凝聚了多少群众自发为总理送行,哀悼的人潮绵延数十里。即便如此,灵车行驶的路程仍比平时耗时更长。当抵达火化场时,尽管事先已作准备,但谁也不愿亲手火化这位革命家的遗体。最终,厂内挑选了一名最优秀的工人执行这一艰巨的任务。
面对这一关键时刻,邓颖超只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完整、安全。"也就是说,周恩来的骨灰必须完整无缺地收殓在骨灰盒内,火化后还需彻底清理炉膛。为了完成这一要求,每一名工人都跪在地上仔细清扫,认真采集周总理的骨灰,付出了极大的心血。邓颖超捧着盒盒离开,脸上写满了沉重。
其实,周恩来生前还有一个遗愿:不保留骨灰。他希望自己能彻底融入祖国的土地,不留任何可供祭奠的东西。这一要求无疑给邓颖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作为革命战友,她依旧强忍悲伤,组织人员在北京上空、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和黄河入海口分四次撒下周总理的骨灰,历时4个半小时。
第二天,当工作人员捧着空骨灰盒回到邓颖超面前时,她紧紧拥抱着每一个人,由衷地说了声"谢谢"。站在空空如也的骨灰盒旁,她喃喃自语:"以后我死了,也希望你们这样办,这个盒子就留给我用吧,省些钱。"这一幕令人肃然起敬,尤其是对于一个曾家贫如洗、对金钱极其敏感的人而言,她即便在悲痛的时刻,也没有放弃勤俭节约的品德。
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邓颖超的精神家园赞叹不已。尽管悲痛无比,但她依旧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逝者的遗愿,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她对金钱的精打细算,正是中国人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体现;她对丈夫的一片痴心,更令人肃然起敬。邓颖超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真正忠于理想、崇尚革命、敬重传统的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物欲横流的世界,她无疑是当代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头条首发大赛#
热门跟贴